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域差距

区域差距

区域差距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0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492篇;相关期刊415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第一届北京教育论坛、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第九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等;区域差距的相关文献由7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唯实、李新安、胡晓鹏等。

区域差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1 占比:1.2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6492 占比:98.72%

总计:47097篇

区域差距—发文趋势图

区域差距

-研究学者

  • 张唯实
  • 李新安
  • 胡晓鹏
  • 赵亚明
  • 张可云
  • 王泽强
  • 郑耀群
  • 刘荣
  • 吴永社
  • 周文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月
    • 摘要: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成渝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即当地人口集聚可以推动经济快速集聚,当地经济的集聚又吸引大量劳动力,促进人口集聚.不同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扩散效应的研究结论,成渝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即周边区域人口、经济集聚会抑制本地区经济集聚,周边区域经济集聚亦对本地区人口集聚有阻碍作用;然而周边区域人口集聚会促进本地区人口集聚.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仅产业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少数中心城市才能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强化中心城市、构建区域经济副中心等方面促进成渝地区协同发展.
    • 杨明婕
    • 摘要: 我国县域面积广、经济总量大,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从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排名、品牌化发展等,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也体现出东西部经济发展质量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 张红凤; 杨方腾; 井钦磊
    • 摘要: 在当前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连且总体上呈正相关的趋势,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质量的协调发展,各个省份间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及其规模、公共文化产品活动的差距是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
    • 朱晴艳; 田启波
    • 摘要: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差距的影响,并运用动态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显著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但随着技术创新分位点的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技术创新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上一期的技术创新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补贴与支持,缩小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实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累积。
    • 程必定
    • 摘要: 2021年中国网民规模超10亿人,标志着中国已进入网民社会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重大影响。网络已成为更普惠的发展方式,从多方面创造共同发展的条件,持续推进内含着缩小区域差距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网民社会形成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并存的“双重空间”新现象,会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新机遇,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缩小收入差距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走智能化道路,对工业化赋能;二是培育企业成为“数字体”,形成智能化的推进器;三是网民努力成为“数字人”,与数字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是加快“新基建”,为网民参与智能化活动提供支撑;五是加强网络管理,更好地抓住网民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 郑耀群; 邓羽洁
    • 摘要: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总结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进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在区域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依次递减的特点;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高值地区与低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效应显著;第三,从区域差距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最大的为东部与东北之间,区域内差距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
    • 李梅婷; 何蒲明
    • 摘要: 我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还体现在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不同区域之间。以居民收入差距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组差距与区域差距。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等级越高,差距越小,反之则相反;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高于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东部与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且东北与其他3个区域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建议秉承边际效应思维,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 武义青; 张旭
    • 摘要: 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势效系数改进扩展C-D生产函数进而建立GTFP模型,测算2008—2019年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TFP,并对我国省域绿色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37%,整体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区域GTFP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但呈缩小趋势,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较小但呈扩大趋势;我国省域GTFP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快北慢”态势。“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GTFP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富同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 孙三百; 张可云
    • 摘要: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偏高和劳动人口占比偏低是当前落后地区增长动能匮乏的重要原因。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1999—2019年省级层面GDP差异的88.9%和人均GDP差异的59.1%,其中研发支出与就业规模是地区GDP总量分化的主因,研发支出与资本存量是地区人均GDP分化的主因。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但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区别,仅周边研发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 郭佩; 刘莉
    • 摘要: 日本于2008年开始实施故乡税制度,近几年无论是故乡税的捐赠人数还是故乡税的受益团体都取得了预想之外的较大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故乡税制度下,出现了越来越多关注偏远地方、愿意援助地方的都市居民。故乡税的“回礼品”成为连接“人”与“地方”的重要催化剂,而基于项目制明确捐赠用途的筹集方式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地方乡村振兴中。故乡税制度在缓解偏远地区财政困难、促进乡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重唤地方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出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但同时故乡税制度也存在过度的回礼竞争以及所带来的趋利效应,造成需求未满足的“真空地带”等问题。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同样面临缩减地方差距和如何带动地方包括乡村高质量发展等课题。日本的故乡税制度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同样可探索实施相关个人税收激励措施帮扶地方发展,促进“人”“物”和“地方”的良性循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