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3624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循证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传染病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大会、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的相关文献由5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明、刘海洋、王东盛等。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624 占比:99.74%

总计:53763篇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发文趋势图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研究学者

  • 刘明
  • 刘海洋
  • 王东盛
  • 王成纲
  • 陆英
  • 杨建勇
  • 肖恩华
  • 卢伟
  • 官泳松
  • 王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俊霞; 贾如江; 霍浩然; 郭书华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 A,AHSG)、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就诊并行TACE的85例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同期选取85例医院体检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癌组患者行TACE治疗前与对照组体检当日血清AHSG和NF-κB水平;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肝癌患者血清AHSG和NF-κB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肝癌患者血清AHSG和NF-κB水平与TACE术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血清AHSG(14.57±3.69 ng/ml vs 5.29±1.34 ng/ml)和NF-κB(5.42±1.46 ng/ml vs 1.28±0.53 ng/m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94,24.574,均P=0.000);肝癌患者血清AHSG与NF-κB水平呈正相关(r=0.495,P=0.000);肝癌患者血清AHSG和NF-κB水平与AST水平、Child-Pugh分级、TNM分期有关(χ^(2)=7.051~17.285,均P<0.05);AHSG高表达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AHSG低表达组[17.78%(8/45)vs 40.00%(16/40)],NF-κB高表达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NF-κB低表达组[19.15%(9/47)vs 39.47%(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23;χ^(2)=4.284,P=0.038);TNM分期高及血清AHSG和NF-κB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02,0.001,0.000)。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HSG和NF-κB水平均呈高表达,二者与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TACE术后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秦小琰; 刘彦尧; 康权
    • 摘要: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细胞癌(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策略是提高肝癌肝移植受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对肝癌肝移植受者肿瘤复发转移进行密切监测、积极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手术治疗、局部治疗特别是靶向免疫治疗等在内的多种治疗方式,制定术后个体化防治策略,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参考,提高临床肝移植疗效,改善受者生存质量。
    • 丁逸文; 任冬青; 张敏鸽; 徐新建; 黄祥忠
    •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I粒子植入术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I粒子植入术的TACE抵抗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评价终点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共19个病灶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6个月客观缓解率为17/19;至随访终点,客观缓解率为11/1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TACE抵抗性肝癌效果佳,并发症少,有望成为局部治疗的一重要手段。
    • 张卿; 熊晏; 汪晓凤; 龙黎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Ⅰ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TACE治疗后是否口服槐耳颗粒将57例Ⅰ期HCC患者分为联合组(n=29,口服槐耳颗粒)和对照组(n=28,未口服槐耳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Ⅰ期HCC患者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截至TACE治疗后48周,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31.2周和24.1周;术后48周,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0%和14.3%,联合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病灶数目以及肿瘤滋养动脉数目均是Ⅰ期HCC患者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两组患者消化不良、恶心或呕吐、腹泻、疲劳、血细胞计数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Ⅰ期HCC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可使患者获得更长的TTP以及更好的肝功能状态。
    • 李利珍; 孙振亚; 陈明明; 薛银屏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和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TACE术后3个月、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至末次随访时间,全部患者共随访10~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9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用TACE相比,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更突出,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且安全性较高,未明显增加TACE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徐李刚; 张巍; 钱晟; 瞿旭东; 颜志平; 王建华; 刘萍萍; 王栋; 杨国威; 刘崃
    • 摘要: 目的 了解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补救性肝切除(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构建SLR术前选择性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CE+SLR治疗的119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6个月,存活时间≥36个月患者82例(长期存活组),存活时间20 ng/mL、癌灶数目≥4个、TACE治疗后肿瘤负荷降低10 cm等是影响预后、增加死亡风险的SLR术前关键因素。基于上述5个关键因素构建新的SLR前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其C指数=0.781(95%CI:0.714~0.848),具有较好的预测患者生存的准确性和区分能力。结论 TACE联合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疗效确切。基于SLR前AFP水平、癌灶数目、肿瘤负荷下降水平、PVTT、主瘤最大径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SLR治疗的预后。
    • 史逸恺; 倪才方
    • 摘要: 在临床研究中,总生存期(OS)已作为评价肝癌疗效的指标。但OS的观察时间长,且受到后续治疗的影响,一些相关替代终点应运而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免药物在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时,其适用人群、治疗周期及疗效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TACE相关研究选择合适的替代终点。本文对TACE治疗肝癌后各替代终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替代终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 王申; 李红; 王曦; 郭聿彭
    • 摘要: 影像组学是近年来研究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和预后的新方向、新热点。其目的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特征达到探索成像组织病理及生理信息的目的。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将影像组学应用于TACE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像组学在TACE中的疗效预测、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案制定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TACE疗效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影像组学的优势及目前面临的难题,就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与设想。
    • 郝晓光; 李伟靖; 朱丽娜; 史博; 艾宁; 吴勇超; 李智岗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研究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总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后短时间间隔行RFA治疗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抑制患者病灶内侵袭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安全性及预后良好。
    • 葛倩文; 泽永革; 赵玉兰; 德庆旺姆
    • 摘要: 目的 分析多激酶抑制剂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在西藏地区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ⅡB~ⅢB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时间、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肝癌患者,其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符合CNLC ⅡB~ⅢB期;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多激酶抑制剂联合TACE组(61例)和多激酶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组(26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参考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通过随访记录生存情况,绘制相关生存曲线并进行亚组分析;通过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随访结果了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多激酶抑制剂联合TACE组与多激酶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组患者的mPFS时间分别为8.1个月和17.9个月,mOS时间分别为16.1个月和未达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亚组分析中,两组患者mPFS时间在男性、年龄≥60岁、既往无肝癌手术史、既往无TACE治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活动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 1~2分、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甲胎蛋白≥200 ng/ml、使用仑伐替尼亚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亚组分析中,两组患者mOS时间在既往无TACE治疗史、未更改治疗方案亚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激酶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组和多激酶抑制剂联合TACE组的疾病稳定例数、部分进展例数、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1例、5例、80.8%和24例、36例、4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激酶抑制剂联合TACE组在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腹痛、发热方面较多激酶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组更常见(均P<0.05),而在腹胀方面较少见(P<0.05)。结论 与多激酶抑制剂联合TACE相比,多激酶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具有更强的抗肿瘤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控且耐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