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稳定性
组织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97150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年粮食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等;组织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锡善、董建新、赵双群等。
组织稳定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7150篇
占比:99.93%
总计:197297篇
组织稳定性
-研究学者
- 谢锡善
- 董建新
- 赵双群
- 张麦仓
- 袁勇
- 刘世忠
- 史振学
- 王延庆
- 蒙肇斌
- 谷月峰
- 严靖博
- 何马飞
- 冯强
- 凌刚
- 孙晓峰
- 徐凤琴
- 李殿国
- 金涛
- 乔雪璎
- 党莹樱
- 刘丽荣
- 吴翠微
- 宫声凯
- 尹宏飞
- 岳晓岱
- 徐松乾
- 李嘉荣
- 李龙飞
- 杨珍
- 王延峰
- 王改莲
- 王起江
- 符锐
- 谢建新
- 郭建亭
- 鲁金涛
- J.B.维森特
- J·B·维森特
- 严红革
- 付华栋
- 付登登
- 侯淑芳
- 刘建涛
- 刘强
- 刘春明
- 刘金来
- 叶武俊
- 吕俊英
- 吾之英
- 周永莉
-
-
王后庆;
李茹玥;
王艳荣
-
-
摘要: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层次提高的关键.如何高效治理以提高联合体的组织稳定性,对联合体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家庭农场视角进行研究,运用渠道行为理论、网络嵌入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渠道治理、网络嵌入关系治理下结构嵌入强度对联合体组织稳定性的具体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治理、规范治理通过影响家庭农场与联合体内部成员的关系质量、内部制度执行力正向影响到联合体组织稳定性,家庭农场在联合体中网络结构嵌入强度通过影响制度执行力正向影响组织稳定性,联合体经济绩效正向调节制度执行力与组织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
-
-
摘要: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600°C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又称热强合金、耐热合金、超合金,是特钢领域最高端的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高温合金为单一奥氏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且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
-
-
庞宝林;
王曼;
席晓丽
-
-
摘要:
Cantor合金是由英国的Cantor教授于2004年首次提出,是指由Co、Cr、Fe、Mn、Ni五种元素按照等原子比或者接近等原子比组成的一种高熵合金。这种合金容易形成单相FCC结构,具有高熵合金独特的四大效应,即热力学上的高熵效应、结构上的晶格畸变效应、动力学上的迟滞扩散效应以及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基于这四大效应,Cantor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延展性,尤其是在低温下表现出良好的断裂韧性和抗拉强度,有望替代传统合金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合金。本文简单介绍了Cantor合金独特的四大效应及其常用的制备方法,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制备Cantor合金的方法——真空电弧熔炼+铜模铸造法;系统总结了Cantor合金在低温和中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Cantor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高,这是由于低温会降低合金的层错能,有助于变形孪晶的形成,变形机制由位错滑移转变为纳米孪晶。中高温度下Cantor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且室温下该合金屈服强度不足300 MPa。同时,针对Cantor合金在中高温环境下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介绍了目前改善该合金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包括严重塑性变形加工和弥散颗粒的引入,其原理均为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另外,总结了Cantor合金组织稳定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当温度低于1073 K时,Cantor合金内部有析出相出现;当温度高于1073 K时,其仍然保持单相FCC晶体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对Cantor合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
周标;
符锐;
姚志浩;
赵双群;
王延峰;
谢锡善
-
-
摘要:
采用Thermal-Calc(TCW2)软件结合Ni基数据库(2003P)对Haynes 282合金的平衡凝固组织进行计算,并提供了Haynes 282合金等温时效组织转变曲线(TTT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和综合相分析方法研究了Haynes 282合金经过高温长期时效处理和在持久试验断裂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Haynes 282合金在800°C下经过长期时效处理后会析出TCP相;Haynes 282合金中析出的针状相均为富含Mo元素的μ相;温度为700~800°C时,Haynes 282合金中μ相析出的尺寸和含量均会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Haynes 282合金在高温长时应力作用下的组织不稳定性。
-
-
赵云松;
杨昭;
陈瑞志;
张剑;
骆宇时;
刘丽荣
-
-
摘要:
利用透射电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两种不同Ru含量(3%和5%,质量分数)的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22在1130°C长期时效过程中γ′相形貌演化、TCP相析出和界面位错网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热处理后5Ru合金比3Ru合金的γ′相尺寸更小,形状更规则,γ/γ′相界面的错配度更大,高Ru含量使合金Re,Mo等元素出现反分配现象;5Ru合金在1130°C长期时效过程中γ′相粗化速率、溶解速率和形筏速率均低于3Ru合金;5Ru合金在长期时效1000 h后仍没有TCP相析出,而3Ru合金在时效50 h后便析出TCP相,随着长期时效时间延长,TCP相数量增多,尺寸增大;与3Ru合金相比,长期时效1000 h后5Ru合金γ′/γ界面位错网更加致密和规则;综上所述,Ru的元素反分配作用和低的扩散系数使5Ru合金比3Ru合金表现出更高的组织稳定性。
-
-
孙林根;
安春香;
梅林波
-
-
摘要:
FN3是基于617合金改进优化而来的固溶强化型镍基合金,具有较好的制造和焊接工艺性、抗蒸汽氧化性能和高温长时持久强度,是650~725°C燃煤发电机组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针对FN3合金开展高温长时时效和持久性能的测试与研究.研究表明:FN3合金725°C、10万h的持久强度超过100 MPa.分别在650°C和725°C下经历12000 h时效后,FN3合金仍保持着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通过分析FN3合金高温长时时效和持久前后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进一步验证了FN3合金在650~725°C具有较好的组织稳定性,可以满足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关键高温部件的使用要求.
-
-
杨林;
程印;
王新广;
李龙飞
-
-
摘要:
为了研究Mo含量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和蠕变性能的影响,讨论了Mo对高温合金的元素分配比、γ′相形态、微观结构稳定性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增加有助于提高γ′相的立方度.J2合金在长期时效100 h后会析出少量TCP相,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TCP相的析出数量随之增加,表明Mo含量的增加促进了TCP相的析出.J2合金中的位错网比J1合金更密集,密集的位错网可以有效防止位错剪切到γ相,其为J2合金具有较长蠕变寿命的原因之一.
-
-
王旭东;
杨忠;
刘丽荣
-
-
摘要:
研究了两种不同Al含量单晶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态组织和1 100°C不同时间长期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形貌以及长期时效对两种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考察Al含量对合金组织稳定性以及持久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Al含量的合金经完全热处理后,5.7Al合金与6.1Al合金的γ'相尺寸相当,和5.7Al合金相比,6.1Al合金的γ基体通道略窄,体积分数从65%增加至70%左右;1 100°C长期时效过程中,5.7Al合金的γ'相的长大速率低于6.1Al合金,TCP相的析出倾向明显小于6.1Al合金,5.7Al合金的组织稳定性高于6.1Al合金;经1 100°C长期时效处理的两种不同Al含量合金试样在1 120°C/137 MPa下的持久寿命均随长期时效时间延长而降低,长期时效1 000 h后,两种合金的持久寿命均约为热处理态的50%;在不同长期时效时间下5.7Al合金的持久寿命都略高于6.1Al合金.
-
-
杨权;
冯起;
徐航;
赵中赫;
郝维勋;
李庆春;
英晓宇
-
-
摘要:
研究交货状态铁镍基合金Ni47Cr23Fe23W7在650°C高温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稳定性,采用约翰逊-迈尔(JMAK)方程进行计算.在650°C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达到5000h以上后,逐渐在晶界和晶粒内部出现少量析出相,析出相呈颗粒状和短棒状,缓慢长大.结果 表明,Ni47 Cr23 Fe23 W7在650°C下,组织预计开始发生粗化的时间约为16.7万小时,具有优异组织稳定性,Ni47Cr23Fe23W7合金可以作为650°C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集箱和管道的候选材料.
-
-
-
-
摘要: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600°C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又称热强合金、耐热合金、超合金,是特钢领域最高端的产品之一,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高温合金为单一奥氏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且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
-
-
-
姚泽坤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使用轻质量的室温高强和耐高温异种材料制作双合金盘替代比重大的高温合金制作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后几级盘可解决盘件承受大温度梯度与大应力梯度问题、又可解决高温强度与低温塑性须同时满足的难题,是目前工程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异种合金化学成分、成形温度、热处理规范均不同,在连接、成形、热处理及长期高温大负荷工作环境下,因热力祸合作用,结合界面组织稳定性及组织变化引起的接头脆化成为制约双合金构件应用的瓶颈。本项目旨在探讨耐高温的钛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与室温高强的两相钛合金连接界面组织及构成组织的物相种类、形态、尺度及体积分数在热加工和高温热暴露过程中的稳定的条件,组织变化引起接头脆化的机理,为双合金构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指导。
-
-
Wang Shuo;
王硕;
Liu Guangxing;
刘广兴;
Tan Shuping;
谭舒平
-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及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进行650°C和700°C高温时效实验,分别研究了Tempaloy AA-1和Tempaloy A-3钢在时效过程中M23C6合金相的析出与冲击韧性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材料在不同时间时效后Tempaloy AA-1和Tempaloy A-3的组织结构和室温冲击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Tempaloy AA-1和TempaloyA-3钢逐渐析出M23C6合金相.Tempaloy AA-1和Tempaloy A-3时效1000h后,其冲击韧性都呈急剧下降趋势.但时效至8000h后,Tempaloy AA-1冲击值仍大于100J,而Tempaloy A-3时效8000h后冲击吸收能量仅为20J.Tempaloy AA-1长期时效后M23C6型碳化物没有发现其过度团聚,具有良好的时效组织稳定性;Tempaloy A-3钢长期时效后,晶界上的M23C6出现聚集和长大以及晶内析出σ脆性相,具有明显的时效脆性.
-
-
李兆祥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锅炉蒸汽参数的提高,对受热面管材的要求愈发苛刻,新型奥氏体耐热钢以其高蠕变强度、优良的抗腐蚀和氧化性能逐步取代马氏体耐热钢应用到高参数机组的过热器和再热器,但其导热性差、膨胀系数大、合金元素含量高等问题,易导致焊接缺陷.此外,奥氏体耐热钢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有可能析出σ和Cr2N等有害相,降低材料的高温性能.因此,增加奥氏体耐热钢中Cr和Ni含量,通过多元合金化,以Z相、MX相和M23C6相共同复合强化,并借助合理的冷热成型加工工艺,获得适宜的晶粒尺寸和表面质量,进一步提高组织稳定性及高温性能,以满足更高蒸汽参数超超临界锅炉的过热器和再热器使用要求.
-
-
-
Shi Jianzhong;
石建中;
Wang Yan;
王嫣;
Pang Yansheng;
庞艳生
- 《2016年粮食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
| 2016年
-
摘要:
变性淀粉以天然淀粉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变性处理后具有优良的保水性和冻融稳定性,已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速冻食品中.本文主要综述了传统速冻食品的缺点及变性淀粉对速冻食品的改良作用,并总结了几个常见的速冻食品领域中变性淀粉的应用和效果.同时,对变性淀粉在速冻食品行业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不同速冻食品中添加变性淀粉,对其品质改善和应用扩大都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变性淀粉作为一种以天然淀粉为原料的添加剂,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具备优良的保水性、稳定性、增稠性、冻融稳定性.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类速冻食品中;不断改善食品的组织稳定性和食用品质,促使速冻食品行业朝着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方向蓬勃发展。
-
-
-
刘正东;
包汉生;
徐松乾;
王起江;
严鹏
- 《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我国在大规模成功建设600°C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的基础上,正在研制和建设蒸汽参数为600°C/623°C/623°C和610°C/630°C/630°C超超临界燃煤电站,以进一步降低煤耗和提高热效率,其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用于620°C-650°C温度段的马氏体耐热钢研制.本文系统介绍了自2007年以来钢铁研究总院和宝钢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用于超600°C燃煤电站的G115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研究和试制进展,该钢在620-650°C温度段具有优异的组织稳定性和持久强度,其持久强度是P92钢的1.5倍,同时其抗高温蒸汽氧化腐蚀性能优于P92钢。在不久的将来,6115钢将大批量进入市场,取代P92钢,以及G115在未来600°C-700°C各种蒸汽参数超超临界机组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
-
-
Ren longxi;
任龙喜;
Jiao shouguo;
焦守国;
Yin jian;
尹建;
张童彤;
王海奎;
曲光;
史可强;
许仁国
- 《第八届全国PLDD微创技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构建正常山羊动物模型,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间盘髓核汽化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山羊腰椎标本40具,截取L1~L6节段,剔除肌肉组织,两端用牙托粉固定。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节段组L3/4)、C组(相邻双节段组L3/4和L4/5)、D组(间隔双节段组L2/3和L4/5)、E组(三节段组L2/3,L3/4和L4/5).对B-E四组间盘行激光照射,每间盘能量为500焦耳。标本处理后在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轴向拉伸、轴向加压、前方加压、后方加压和左侧加压及右侧加压试验,分别记录负荷加载力为20N、40N、60N、80N和100N的标本位移。结果:在不同负荷不同加载方式时,各组标本的位移量均随负荷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负荷相同加载方式时,A组与B、C、D、E组,B、C、D、E组标本位移量的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汽化三个节段及三个节段以内的间盘组织对山羊腰椎的稳定性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