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晶高温合金

单晶高温合金

单晶高温合金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75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37825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叶轮机专业学术交流会 、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第十二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等;单晶高温合金的相关文献由1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晓峰、刘世忠、李嘉荣等。

单晶高温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8251 占比:99.91%

总计:378599篇

单晶高温合金—发文趋势图

单晶高温合金

-研究学者

  • 孙晓峰
  • 刘世忠
  • 李嘉荣
  • 金涛
  • 史振学
  • 周亦胄
  • 胡壮麒
  • 刘林
  • 楼琅洪
  • 李树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贺; 王蕴欢; 杨尔其
    • 摘要: 为了促进国产商用CJ-1000预研发动机涡轮工作叶片的顺利研发,针对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5,采用电镀铂和气相渗铝工艺,制备铂铝涂层,并考察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评价涂层服役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及其退化机制。通过对比1080°C5 h渗铝处理和1100°C4 h渗铝处理的涂层在1100°C下的循环氧化行为及组织结构变化,发现1080°C5 h渗铝的涂层具有更好的抗剥落能力,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好于1100°C4 h渗铝样品。
    • 靳淇超; 曹帅帅; 汪文虎; 蒋睿嵩; 郭磊
    • 摘要: 为控制单晶涡轮叶片榫齿缓进磨削成形表面质量,通过实验研究缓进磨削工艺参数对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磨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砂轮线速度在15~30 m/s、工件进给速度在120~210 mm/min、磨削深度在0.1~0.7 mm参数范围内,磨削表面垂直磨削方向粗糙度在0.56~0.74μm范围内,沿磨削方向粗糙度约为垂直磨削方向粗糙度的1/5。三维形貌和表面纹理测试结果表明磨削表面存在明显的因磨粒耕犁和划擦而产生的表面凹槽和材料隆起现象,不同工艺参数下磨削表面凹槽和隆起材料的长度和高度有较明显变化;砂轮线速度对沿磨削方向凹槽和隆起长度影响较敏感;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对垂直磨削方向的凹槽和隆起轮廓起伏程度敏感。磨削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加工硬化,最高达11.6%,最大硬化层深度达到110μm;磨削表面层出现明显塑性变形,γ相沿着磨削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滑移变形,立方化的γ′相出现了偏移、扭曲、破碎断裂现象,最大塑性变形层厚度为2.92μm;DD5缓进磨削塑性变形是加工硬化产生主要原因。实验结果对DD5榫齿磨削提供理论指导。
    • 德先龙; 邓鹏; 尹斌; 胡通云; 张悦; 邓春明
    • 摘要: 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采用电镀/高温气相渗铝的方法,在合金基体表面分别制备了铝化物涂层、Co改性铝化物涂层和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将涂层样品置于Na_(2)SO_(4)/NaCl(质量百分比75∶25)混合盐中进行了900°C热腐蚀实验,利用XRD和SEM/EDS等方法研究了三种涂层样品的热腐蚀行为,同时还研究了Co和Pt元素对涂层抗热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900°C热腐蚀100 h后,铝化物涂层的质量增重为4.07 g·cm^(-2),Co改性铝化物涂层质量增重为0.74 g·cm^(-2),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的质量增重为5.96 g·cm^(-2);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无明显剥落,氧化膜相对完整,说明其抗热腐蚀性能最好,而另两种涂层则出现明显剥落,说明二者抗热腐蚀性能均较差。Co/Pt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涂层表面保护性Al_(2)O_(3)膜的形成,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和自修复性,增大了涂层的钝化范围,降低了涂层外部的S及O等元素的向内扩散速度。
    • 王珏; 赵巍
    • 摘要: 铼作为一种稀有难熔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与钼、铜等金属矿物相伴而生。铼具有高熔点、高强度、良好的塑形和机械稳定性,并且由于铼添加会产生“铼效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单晶高温合金中。此外,金属铼储量稀少、加工获取困难,导致其价格昂贵,各国都视其为战略元素。而当前高温合金行业是铼最大的消费领域,约占铼总消费量的80%,并且随着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消费市场对铼资源的需求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导致铼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缓解日益增长的铼资源紧张局面,当前已逐步发展出了多样化富集分离手段和使用替代元素、低铼以及铼回收利用等新兴技术使金属铼获得更为充分的应用。
    • 郭媛媛; 刘晨光; 张迈; 张轩宁; 许剑伟; 张剑; 骆宇时
    •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一种低铼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000°C和1100°C长期时效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组织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000°C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延长,γ′相逐渐长大,1000 h后大部分γ′相仍保持一定立方度,γ′相边长达到1μm左右;枝晶内应力的存在导致枝晶干不同区域γ′相呈现不同的形貌;1100°C长期时效100 h后,γ′相逐渐合并、连接,500 h后γ′相完全形筏,随时效时间延长,γ/γ′界面位错网间距逐渐减小,筏形组织逐渐粗化;1000°C长期时效1000 h和1100°C长期时效500 h后仅有少量μ相析出,该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
    • 薛燕鹏; 王效光; 赵金乾; 史振学; 刘世忠; 李嘉荣
    • 摘要: 为了研究1500°C和1540°C两种型壳温度对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DD9叶片截面凝固组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叶片典型截面凝固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型壳温度的增加,DD9单晶涡轮叶片凝固组织的枝晶花样呈细小趋势,二次枝晶呈发达趋势。相同型壳温度下,叶片叶身部位的枝晶比榫头部位的枝晶更细小。随着型壳温度的增加,枝晶干和枝晶间的γ′析出相尺寸和分散度均减小,并且γ′析出相尺寸分布遵循正态分布规律。相较枝晶间区域,枝晶干区域的γ′析出相的平均尺寸减小了61%。相同型壳温度下,叶片叶身部位的γ′析出相尺寸比榫头部位的γ′析出相尺寸更细小。与截面积变小相比,提高型壳温度会使γ′析出相变小更显著。随着型壳温度的增加,γ-γ′共晶尺寸和含量减小,γ-γ′共晶组织呈葵花状和光板状两种形貌特征。
    • 刘明博; 赵雷; 胡学强; 倪子月; 杨丽霞; 贾云海; 王海舟
    • 摘要: 用多毛细管X射线透镜做光源的微区扫描型EDXRF仪器,围绕出射焦斑对称放置4~6个SDD探测器,设计软件控制X射线管、多个探测器、高精度移动平台,同时进行数据采集、信号同步和结果分析,从而开发完成NX-mapping高通量微区扫描型EDXRF仪器。由于多探测器的采用,该仪器的信号强度得到数倍的提升,且稳定性没有因为器件间的差异而变差,同等条件,同等用时的情况下,测试标准偏差降为单探测器时的不足40%。均匀样品2 mm×2 mm面扫描时,400个点的测试标准偏差与定点测试无差异,说明运动机构和控制算法表现优异,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对于微区扫描仪器的焦斑尺寸,用“荧光刀口实验”的方法,对Fe,Ni和Mo元素进行了测试,测得三种元素的有效焦斑尺寸最小值分别为52.4,49.3和39.03μm,各元素有效焦斑尺寸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这与多毛细管X射线透镜的设计原理相符;实验还发现了各元素焦斑有效尺寸在极小值处对高度变化较为敏感的规律,因此建议为了得到统一清晰的扫描图像,要保持样品表面的平整。最后用NX-mapping仪器对某单晶高温合金样品的Ni,Ta,W和Re元素进行扫描和分布分析,图像清晰,枝晶结构明显可辨,并且其中Ni∶Ka特征线强度高达220 kcps,明显高于普通的XRF测试。在NX-mapping微区扫描型EDXRF仪器中,由于多探测器的采用,信号强度高,测试精密度好,随之测试时间可以缩短,因此可以满足高通量测试的需求。
    • 刘晓功; 杨昭; 郝齐赞; 史振学
    • 摘要: 在定向真空凝固炉中,分别采用1560°C、1510°C两种不同的浇注温度制备Ni-Cr-Co-Mo-Ti-Re-Hf-Al-W-Ta单晶试棒,采用OM和SEM分析了不同浇注温度下合金的组织,测试了不同浇注温度下合金在1100°C/140 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研究了浇注温度对Ni-Cr-Co-Mo-Ti-Re-Hf-Al-W-Ta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注温度较低时,合金表面可见链状雀斑组织,枝晶间距和共晶增加且分布不均匀,元素偏析程度较大,γ′相尺寸稍大。浇注温度较低时,合金热处理后显微孔洞和残余共晶较多,γ′相尺寸和形态无明显变化,雀斑附近残余共晶稍多。浇注温度较低时,合金持久寿命较短,枝晶间距、残余共晶和显微孔洞的增加为合金持久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
    • 史文童; 刘世忠
    • 摘要: 在单晶炉中制备了一种含Re.Ru的高代单晶高温合金,在1310°C温度下预处理,分别保温0.5h、1h.2h、4h、8h、16h、32 h后空冷,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铸态和保温不同时间后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由枝晶干细小γ'相、枝晶间粗大γ'相、共晶组织、极少量微孔和碳化物组成。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加,保温从0.5 h到4h,微孔的尺寸、数量和体积分数稍微增加,保温8 h后,微孔的数量、尺寸和体积分数显著增多;微孔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加,共晶含量逐渐减少,合金元素枝晶偏析程度减小;保温从0.5 h到4 h,γ'相尺寸稍微增加,保温8 h后,γ'相尺寸显著增加。
    • 李相伟; 夏忠虎; 郭秋娟; 钟玉梅; 张书彦; 张鹏
    • 摘要: 以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对比标准热处理和热等静压处理前后合金显微疏松和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热等静压后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对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及消除热等静压后γ′相粗化的影响,并在850°C/586 MPa和1120°C/140 MPa条件下进行持久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标准固溶热处理相比,经过热等静压处理后的合金共晶相全部溶解于基体中,合金中的缩孔完全闭合,枝晶干和枝晶间处的γ′相粗化长大;经过1280°C高温固溶处理后,枝晶干处粗大γ′相发生部分回溶,但是枝晶间存在大块状的γ′相;当固溶温度为1310°C时,枝晶干和枝晶间处的粗大γ′相完全回溶,并二次析出细小γ′相。对比持久性能发现:在850°C/586 MPa条件下,持久微裂纹主要源于MC碳化物,经热等静压处理后合金的持久寿命均略低于标准热处理样品;在1120°C/140 MPa变形过程中,枝晶干处的TCP相是主要裂纹源,热等静压后的样品持久性与标准热处理样品的相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