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3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440112篇;相关期刊613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等;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文献由5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辉、李伟、唐晓勇等。

粘连性肠梗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3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40112 占比:99.25%

总计:443421篇

粘连性肠梗阻—发文趋势图

粘连性肠梗阻

-研究学者

  • 孙辉
  • 李伟
  • 唐晓勇
  • 杨云博
  • 王伟
  • 王国胜
  • 孙淑明
  • 李亮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桂祥; 吴美英; 周世龙; 赵鸿志; 武永明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因“右侧下腹部疼痛1天半”于2020年4月10日急诊入院,CT提示阑尾炎。查体:右侧下腹部麦氏点压痛,全身多处皮癣(自诉曾经口服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效果不佳)。完善术前准备,夜间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脓性渗出液,阑尾呈现化脓性改变,系膜水肿,但阑尾根部良好。给予常规顺行切除阑尾及阑尾残端荷包包埋,探查盲肠壁及回盲部均未发现憩室。术后病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2020年6月21日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侧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加重。外院腹部CT检查提示“肠套叠”,转入我院急诊。腹部站立位平片提示:左侧腹部多发小液气平面;CT提示:回盲部渗出较重,出现“靶心”或“同心圆”征。诊断: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消炎、抑酸、营养支持、解痉止痛等保守治疗36 h,效果不佳,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肠粘连松解术+回盲部切除术。术中发现大网膜与回盲部及侧腹膜粘连较重,给予分离粘连带;未发现内疝;将回盲部充分游离后发现,回肠套入升结肠处结肠壁张力较大、炎性水肿较重,部分出现化脓性改变,切除回盲部。术后病理提示盲肠炎伴肠套叠病理改变。
    • 万焱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6)和B组(n=47)。A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并发症(肠漏、感染、出血)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A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A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歆; 徐高升; 刘晓明; 魏永召; 张琦; 经文善; 胡高斌
    • 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三维一体疗法治疗,即中药辨证胃管注入、中医辨证敷脐、中医辨证灌肠。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临床疗效、泛影葡胺到达升和降结肠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好转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1.8%;观察组临床治愈20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泛影葡胺到达升和降结肠时间分别为(7.98±3.90)h、(10.61±3.08)h,对照组泛影葡胺到达升和降结肠时间分别为(14.51±4.20)h、(18.28±3.45)h,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14.39±3.38)h、(31.27±3.68)h、(34.08±3.46)h,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20.17±3.15)h、(41.33±3.59)h、(46.99±2.73)h。观察组中转手术5例,中转手术率为14.7%;对照组中转手术13例,中转手术率为38.2%。结论:三联模式能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 张娇; 焦艳; 王立颖; 陶源
    • 摘要: 目的探究厚朴三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对患者胃肠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酸等常规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厚朴三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治疗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腹痛缓解、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食欲、精神、睡眠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取厚朴三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熊雅雯; 王颖; 林凡; 朱莹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查找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试验。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TSA 0.9进行试验序贯分析,Stata 15.0进行发表偏倚评估,GRADE 3.6进行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计患者899例。Meta分析显示,相对于常规方案,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常规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4,95%CI=(1.17,1.32),P<0.00001],降低肛门排气时间[MD=-2.46,95%CI=(-2.94,-1.98),P<0.00001]和胃管拔除时间[MD=-3.01,95%CI=(-3.59,-2.43),P<0.00001],试验序贯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结局具有确切证据。Harbord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发表偏倚(P=0.88)证据质量评价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的证据质量为低,肛门排气时间和胃管拔除时间的证据质量均为极低,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常规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优于常规方案,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杨宁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9兰考第一医院普外科行粘连松解术治疗的6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各3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第3天检测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2个月期间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用时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第3天的血清Cor、CRP、PCT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应激反应轻,并发症风险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低。
    • 张晓琪; 孙路; 王宝迎
    • 摘要: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肠结”“腹痛”等范畴。中医通常采用泻下通腑法治疗该病,多运用承气汤加减。王宝迎教授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是有形实邪痹阻肠道在先,气血亏虚无力推动在后,两者互为因果,加之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缠绵难愈,仅泻下通腑恐难奏效,应攻补兼施,在迅速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不伤及正气。该文介绍王宝迎教授治疗粘连肠梗阻的经验。
    • 金长友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粘连松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4例作为对象,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7例患者。甲组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腹腔镜粘连松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是(30.6±3.4)mL、(75.8±2.3)min,乙组出血量低于甲组,手术时间短于甲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手术之后,初次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是(49.1±2.6)h、(95.7±4.5)h,甲组各时间指标均要长于乙组(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整体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 李兴海; 李萌; 刘仕杰; 邵建富; 李利坤; 林韬
    • 摘要: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大鼠术前给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抑制剂,成模后24 h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接受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回盲部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炎性浸润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MK2、p-M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和抑制剂组可明显增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舔毛次数、排便量,且抑制剂组较乌司他丁组变化更显著(P<0.05)。乌司他丁组和抑制剂组可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回盲部病理形态学改变,减少炎性浸润,且抑制剂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6、IL-1β、TNF-α、MCP-1、MIP-1α、ICAM-1及p-M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K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外周血IL-6、IL-1β、TNF-α、MCP-1、MIP-1α、ICAM-1及p-M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抑制剂组上述指标较乌司他丁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K2信号通路有关。
    • 王建国; 韩锡琳; 朱振飞
    • 摘要: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急性期、恢复期实施腹腔镜松解术的效果。2016年12月—2019年12月,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发作期实施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病例34例(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恢复期择期实施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肠粘连松解术病例71例中,随机选取3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转开腹率、肠梗阻复发率、肠瘘发生率、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肠粘连松解术可解决大部分恢复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肠粘连松解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发作期效果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