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导管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011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内镜外科研讨会、2009中国南京ERCP、EUS、ESD论坛、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等;肠梗阻导管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强、张楠、杨士民等。

肠梗阻导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011 占比:99.09%

总计:36341篇

肠梗阻导管—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萌
    •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肠梗阻导管置管患者围置管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76例符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标准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苏斌; 张邦玄; 杨军; 何花; 丁荣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儿,男,40 d。因“反复腹胀40 d,发热1 d”入院。患儿出生后48 h未解胎便,并出现腹胀,曾2次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近1 d来患儿腹胀逐渐加重并发热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7°C,心率160次/min,呼吸54次/min,血压79/42 mm Hg(1 mm Hg=0.133 k Pa),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
    • 裴绍栋
    • 摘要: 分析黏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将我院治疗的76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改善状况。经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实验组胃肠减压量(669.24±84.37)ml/d、腹胀缓解时间(3.67±1.03)d、恢复排气时间(8.05±1.64)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用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确切安全,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陈海滨; 谭延禄
    • 摘要: 探讨肠梗阻导管深度置管技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短期效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接受深度置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置管深度、腹围、胃肠减压引流量、NRS数字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136例患者置管成功,初始置管深度(213.4±29.7)cm;101例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排气排便,恢复肠内营养后拔除导管;22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6例;9例患者死亡,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度置管技术可加大肠梗阻导管置管深度,使导管更加接近梗阻部位,充分减压近端肠管,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对粘连性肠梗阻及粪石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 胡献辉
    •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抽取25例进行鼻胃管胃肠减压,归为对照组;另25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归为研究组,以临床有效率、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中转开腹率及引流前(引流前1d)、引流后(引流48h后)炎症因子水平完成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胃肠减压量多于对照组,且腹部症状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未发生中转开腹情况(0.00%),对照组中转开腹率为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引流后,研究组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引流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术后肠粘连性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引流 、减压效果,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 钟海文; 夏丽; 杨维建; 郑宏斌; 杨晓东; 杨生亮; 冯晓青
    • 摘要: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通气排便时间、血常规指标转变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对照组比较,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可提高治疗效果.
    • 杨士民; 项琦; 常艳; 马跃申
    •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恶性肠梗阻(MBO)的治疗效果、损伤的肠黏膜屏障修复和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MBO患者3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急症放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24 h后开始口服温开水100 mL,每天2次,连服7 d,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温开水改为口服复方大承气汤,服法同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肠屏障损伤指标及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C)均下降,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IgG、IgM水平均有所升高,中药组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3、C4均有所升高,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8+均有所升高,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够提高MBO的疗效,促进MBO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调节MBO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牛少雄; 唐晓勇; 王学军; 赵铁华; 汪佳明; 刘强光; 李亮; 王越
    • 摘要: 目的:对比肠梗阻导管和胃管在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肠梗阻患者,根据胃肠减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肠梗阻导管组)和对照组(胃管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胃肠减压、同时结合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腹部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胃管,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在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综合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 牛少雄; 唐晓勇; 王学军; 汪佳明; 赵铁华; 刘强光
    • 摘要: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予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治疗后获得治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为主的保守治疗获得治愈;6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由急诊手术改为择期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1例患者在置入肠梗阻导管后,出现消化道穿孔症状,行急诊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在术中及术后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伟; 刘敏
    • 摘要: 总结了一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行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重视心理护理及剖宫产手术前后的护理、加强介入术后护理,通过保守治疗避免了二次手术,患者痊愈出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