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8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572篇;相关期刊505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新生儿学学术会议、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等;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文献由3260位作者贡献,包括施诚仁、冯杰雄、张彦等。

先天性巨结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6 占比:19.77%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6572 占比:79.90%

总计:8225篇

先天性巨结肠—发文趋势图

先天性巨结肠

-研究学者

  • 施诚仁
  • 冯杰雄
  • 张彦
  • 朱云
  • 汤绍涛
  • 史雯嘉
  • 刘远梅
  • 夏慧敏
  • 魏明发
  • 黄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史雯嘉; 熊紫薇; 黄燕; 方觅晶; 汤绍涛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预防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证据FAME属性的评价,针对11条证据进行临床应用并构建质量审查指标,于2020年7月~2021年2月实施循证护理实践,通过基线审查(29例患儿)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全麻EA护理预防方案,并将此方案应用于34例患儿.结果:患儿EA发生率由24.1%降至2.9%,显著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医护人员对预防全麻患儿EA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得分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全麻EA护理预防方案可在机器人巨结肠手术中推广,且在实施中应结合临床情景考虑患儿个性化意愿,降低全麻患儿EA的发生率.
    • 摘要: 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与超声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将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初步诊断。整个检查用时20分钟,证实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是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1/5 000。一旦确诊应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 谈天; 吴倩; 戴桥英; 李勇
    • 摘要: 目的了解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庭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量表、家庭弹性评定量表、照顾负担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弹性评定量表(FRAS-C)得分为(95.26±12.59)分,条目均分为(2.97±0.53)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照顾负担及社会支持为影响其家庭抗逆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庭抗逆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等,进而提升其家庭抗逆力水平。
    • 李伟坚; 陈锐源; 巫海锋; 冯燕琼; 陆金荣; 陈江谊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测压术前辅助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价值。方法疑似HD的87例患儿,以直肠全层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术前直肠肛管测压术前辅助诊断HD的价值,并与X线钡灌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儿接受直肠全层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其中58例确诊为HD。直肠肛管测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X线钡灌肠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51。直肠肛管测压的准确率、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5%(82/87)、98.28%(57/58)、96.15%(25/26),均高于X线钡灌肠检查的82.76%(72/87)、75.86%(44/58)、66.67%(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肛管测压与X线钡灌肠检查HD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34。直肠肛管测压诊断H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大于X线钡灌肠检查的0.8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肛管测压术前辅助诊断H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诊断灵敏性高的特点。
    • 王国辉; 张书景; 牛波波; 牛会忠
    • 摘要: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儿男性,出生22天,因腹胀、呕吐入院,钡灌肠示先天性巨结肠,超声检查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充分准备后Ⅰ期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待患儿营养状态改善后Ⅱ期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术中冰冻证实为巨结肠,共切除肠管长约55 cm。术后病理示远端肠壁充血,部分浆肌层消失,黏膜下及肌间见粗大神经纤维,未见神经节细胞;近端肠壁肌层肥厚,肌间见神经节细胞,部分发育不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饮食正常,排便1~2次/d,性状未见异常,无污裤、便秘发生。结论营养干预治疗可促进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Ⅰ期先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可解决患儿进食问题,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保证Ⅱ期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
    • 覃花杏; 黄秋环; 刘卫娟; 覃丹丽; 吴海英
    • 摘要: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复杂病,术后污粪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儿出现孤僻、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污粪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客观评估、科学干预该类患儿提供参考。
    • 阿布都沙塔尔·卡地尔; 李凯; 李水学
    • 摘要: 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发育障碍,其发病率与人口有关,每1万名新生儿中有1.5至2.8人罹患此病。(白人新生儿中有1.5人罹患此病,亚洲新生儿中有2.8人罹患此病)男女比例为2:1到4:1^([1])。HSCR的特点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1]),这是由于肠神经嵴细胞(ENCCs)在早期肠神经系统(ENS)发育过程中未能覆盖整个肠道所致。由此导致严重的功能性肠梗阻,需要手术切除无神经节肠段。
    • 苏斌; 张邦玄; 杨军; 何花; 丁荣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儿,男,40 d。因“反复腹胀40 d,发热1 d”入院。患儿出生后48 h未解胎便,并出现腹胀,曾2次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近1 d来患儿腹胀逐渐加重并发热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7°C,心率160次/min,呼吸54次/min,血压79/42 mm Hg(1 mm Hg=0.133 k Pa),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
    • 韩啸; 陶悦; 郭万亮; 黄顺根; 石三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怀疑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并进行钡剂灌肠造影的107例新生儿的病例资料,并按照病理结果分组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价相关因素的诊断能力。结果 107例患儿中,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组)共51例(男41例,女10例)。在单变量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呕吐、腹胀、胎粪排出延迟、钡剂灌肠及直肠指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钡剂灌肠结果(95%CI11.718~999.99)是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钡剂灌肠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诊断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94.6%。结论 肠腔积气、直肠指检、呕吐、腹胀、24h无胎粪排出是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相关因素,而钡剂灌肠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独立影响因素。
    • 卢晴晴; 孟昭影; 温杰; 王世宁; 王庆谊
    • 摘要: 患者女,20岁,左足趾、足背红斑肿胀伴瘙痒2个月,加重10 d。追问病史,患者自幼头面颈部及左侧肢体就有带状分布的密集成片的黑色毛囊性丘疹,并伴左手拇指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及肠梗阻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多发毛囊漏斗样开口和表皮样囊肿,伸向真皮深层,毛囊漏斗部显著扩张,形成宽而深凹陷,凹陷内充满大量角化性物质。诊断为黑头粉刺样痣综合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