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3-05-17

主办单位:中国便秘联谊会;《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会议文集: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济川捭阖术"是中国痔瘘泰斗黄济川老先生预防、治疗痔瘘、便秘等胃肠肛门疾病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其本人及再传弟子临床实践经验集体智慧的结晶.“济川裨阖术”开始有起势动作,中间九个招式,结束有收势动作,浑然一体,寓意深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每个招式名称响亮,气势雄伟。具体内容有:起势:(调整身心、渐入佳境);第一式:双手托天(寓意“天人合一”);第二式:猛虎出世(寓意“初出茅庐”);第三式:太极云手(寓意“抛除杂念”);第四式:指穴禅功(寓意“潜心修道”);第五式:白鹤亮翅(寓意“整装待发);第六式:摇棹远航(寓意“雄心壮志);第七式:静海生波(寓意“遭遇挫折”);第八式:龙升虎降(离意“天降神助”);第九式:谷道游舟(寓意“得道升仙”);收势:(功到事成,极乐世界)。
  • 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中风后病人多伴有肢体活动不利,故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加之病后体虚气弱,气弱则无力推动大便而出始致便秘。正如清·王清任云“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气力使手足动,无气力使舌言,如何有气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目前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手段多样,但临床常用的泻下、攻下药易于伤气耗津,不易于长时间服用,而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针刺治疗的“零毒副作用”上的。文中提到的针刺都通过配穴来疏通腑气,六腑以通为用,腑气通则大便亦通。腹部取穴可以直接刺激肠道感受器,增强肠蠕动,达到通便的作用,配穴则起到疏通经络,加强针刺治疗效果的作用。虽然配穴的方法不同,但都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且针刺治疗操作简单易行,风险小,费用低,零毒副作用,疗效持久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和选择。但是,针刺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针刺的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得气,而得气全在于操作者的针刺手法,不同的操作者所施的针刺手法不同,那么得到的治疗效果也不尽耗同,故针刺治疗具体手法的操作是广大针灸从业人员必须攻克的难题。
  • 摘要:虽然目前慢传输便秘(STC)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是在这些可能的发病机制中可以发现都与肠神经系统(ENS)有直接或间接的密切关系。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肠神经系统(ENS)是慢传输便秘的最终发病机制,但是在重度慢传输便秘患者中都存在肠神经系统的既定损害,无论这一损害是慢传输便秘的原国还是结果。从病理角度来看,结肠内的神经节数量明显减少或缺失或是有神经纤维紊乱、神经轴突空泡形成、脂肪变性、水肿、非特异神经丝退化;结肠内的平滑肌存在灶性肌纤维空泡形成或肌纤维消失,环肌纤维萎缩等类似去神经营养的表现。从临床角度来看,慢传输便秘患者存在结肠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病变结肠段充气、扩张明显,管壁菲薄透明,刺激(指叩)肠段均蠕动反应不启动或明显蠕动缓慢。这些表现绝对符合现代医学关于瘫痪的表现和定义: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运动功能在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该病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动力功能障碍,胃内容物排空减慢。现代研究发现这种胃轻瘫无论在发病机制还是病理或形态学表现上与慢传输便秘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对肠神经系统(ENS)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了“结肠瘫痪症”的概念,把属于重度的结肠慢传输便秘纳入该范畴当中。认为在重度的结肠慢传输便秘中无论是结肠内的神经节数量明显减少或缺失或是有神经纤维紊乱、神经轴突空泡形成、脂肪变性、水肿、非特异神经丝退化、结肠内的平滑肌存在灶性肌纤维空泡形成或肌纤维消失、环肌纤维萎缩等病理改变,还是病变结肠段充气、扩张明显,管壁菲薄透明,刺激(指叩)肠段均蠕动反应不启动或明显蠕动缓慢等形态学表现,都是不同程度的基于肠神经系统(ENS)—人类另一个脑(肠脑)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或是完全瘫痪,因此完全可以称之为肠脑的脑瘫,这与神经科中常见的脑瘫、截瘫实质上是一致的。
  • 摘要:直肠能保持低压下粪便潴留,当直肠充胀,容量上升至300ml时,直肠内压不出现任何变化,甚至反而下降,直到直肠所能耐受的最大容量而引起便急感时,压力才明显上升,这种特性称之为直肠顺应性.这是一种反射性的适应性反应,在某种意义上讲与膀胱相类似.直肠顺应性的大小反映直肠壁伸展性及贮袋功能状况,正常人为4-14 ml/cm H2O,如顺应性过低,即使少量粪便也能使直肠内压升高,出现便意频频,超越括约肌的抵抗力可致大便失禁,如顺应性过高,则直肠贮存异常增大而损害排出功能,导致排便困难.rn 直肠是排便多个环节中的重要方面,直肠解剖和功能的变异均可导致排便障碍,直肠顺应性是直肠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人体正常的排便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肠顺应性的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联,包括炎症、温度、精神情志等,其改变直接影响排便,目前,直接深入地研究影响直肠顺应的相关因素的报道较少,因此,研究直肠顺应性无疑成为了慢性顽固性便秘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如何从正面和更深层次研究直肠顺应性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 摘要:在中医学中,便秘作为一个常见的病症,但却没有统一的病名,一般称之为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等.数千年来,中医学在对便秘的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在浩瀚的古典医籍中,关于便秘的记载从未断过,总体上呈一个螺旋上升式的发展.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起源于《皇帝内经》,历经汉、隋、唐、宋、金元各医家的发展,对便秘的对便秘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基本完善,及至明清,主要在总结和进一步丰富诊疗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治疗28例结肠瘫痪症患者.结果:28例病人中痊愈25例(89.3%),缓解3例(10.6%),出现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4例(14.3%).结论: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治疗结肠瘫痪症术式简化,术程缩短,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部分病人术后出现轻度粪便返流引起的旷置结肠综合征,说明结肠瘫痪症病人结肠的蠕动和排空功能严重障碍,非手术治疗无效.
  • 摘要: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仍属于国际性难题.本文回顾了内科治疗的局限性与外科干预的发展,并从结肠瘫痪学说的角度对便秘的病理生理及危害等做了全新的阐述.认为慢性顽固性便秘尤其是伴有精神心理疾病者必须及早进行外科干预并辅以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慢传输型便秘病人随机分为结肠次全切除组(n=40)和选择性结肠切除组(n=44),分别施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和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并观察手术前后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粪便性状;排便时问: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纳差、腹胀等指标.rn 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选择性结肠除组术后便秘症状改善度明显好于结肠次全切除组[(67.6±6.2)%vs(78.6±7.3)%,p<0.01].两组患者术后大便次数、直肠刺激症状、肛门疼痛、大便失禁、腹泻、腹痛、腹胀及术后并发症如肠梗阻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见表2).腹泻,腹痛、腹胀和肛门疼痛症状多在术后2~3周后可逐渐自行绶解.患者恢复饮食后均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经饮食调整或加用止泻药物(如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可以控制,其中2例病人经上述治疗仍未得到满意控制,通过使用肠内营养加止泻药物,症状得以控制.术后随访选择性结肠切除组在GIQOL指标评分、便秘症状指标改善度、病人排便频率满意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率等方面明显高于结肠切除组.在便秘复发和应用泻剂等方面明显低于结肠切除组.两组在长期的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失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rn 结论: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OFC较传统结肠次全切除术更好地改善术后早期和随访1年后患者便秘症状指标;明显降低术后长期便秘复发率,更多的患者对术后长期排便频率和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并未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疗效方面较单纯针对STC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显示出优越性.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OFC设计更为合理,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麻仁软胶囊治疗肛肠病术后大便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肛肠病术后2天未解大便患者分为2组,A组50例,术后第2天晚上睡前服用麻仁软胶囊2粒(1.2g),B组50例,术后第2天晚上睡前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1包(10g),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次排便距服药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次排便距服药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于B组.结论:麻仁软胶囊在治疗肛肠病术后大便困难方面疗效优于聚乙二醇4000散.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8月到2009年3月对3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病人采用中医治疗.结果:采用中医疗法治疗,22例有效.疗程12~42天(平均21天),有效率68.8%;随访0.5~1年,未复发.结论:中医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疗效满意.
  • 摘要:本文患者肺癌伴胸壁多发转移3余年,入院第21天,出现腹胀,以左下腹为主,少量排气,未排便1周,当时患者腹腔己有腹水,通过腹腔持续引流维持治疗,通过认真检查诊断:不全性肠梗阻。rn 灵龟八法是运用八卦理论推导演算奇经八穴“开阖”的一种按时取穴的方法,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学术观点。患者肺癌晚期,气血阴阳俱虚,正气不足,借助大自然的能量进行调理能达到预期效果。百会乃诸阳之会,患者长期大便不通是正气无力推动肠道所致,针刺百会可激发人体阳气,增强疗效;人中为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会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助阳以推动大肠传输;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有“培土生金”之意。针刺后嘱患者意守穴位,是《黄帝内经》所讲“守神”之意。三次治疗下来效果显著,患者自感治疗过程舒服,充分肯定了中医的疗效。
  • 摘要:本文病例因“慢性顽固性便秘(中度混合型)”在持硬复合浅全麻下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横-直肠)吻合术+盆底重建术”,术后患者排便困难缓解,恢复顺利,术后患者诉直肠内间或出现钻顶样疼痛。本例患者出现顽固性直肠疼痛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直肠粘膜下脓肿,直肠囊肿感染,直肠囊腔壁脱落不全。直肠为内脏神经支配,对牵拉、感染等刺激敏感,结直肠囊肿属罕见病例,术前诊断困难,此病为先天性,肛内B超能能判断出肛管直肠各层次的结构,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异常病变,能判断出囊肿的位置、范围、分隔,及其与直肠壁的关系,为术前提供诊断信息,本例病例两次行直肠腔内B超,术后证实为直肠粘膜下脓肿及直肠囊肿并发,行切开引流术后伴顽固性直肠疼痛,考虑为囊肿壁脱落不全,反复刺激牵拉致疼痛,因标本患者未存留,无法行病检,未能进一步明确脱落物的性质。
  • 摘要:探讨肛周脓肿术后便秘的原因,同时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或消除便秘症状,加快术后恢复,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排便干预和活动量干预等。
  • 摘要:报告1例肠切除术后并发粪性皮炎患者的护理,针对患者肛周的并发症粪性皮炎,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全身支持的前提下,护理人员选用温水清洁皮肤后使用清凉散均匀涂,抹患者肛周周围皮肤,促进粪性皮炎的愈合.
  •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便秘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探讨改善便秘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与自编的便秘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对100例入住便秘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不能熟睡、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短.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环境因素、体位不适、心理因素、经济压力、病情变化.结论:通过对便秘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针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便秘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肠道手术的术前肠道准备的概念,其目的是便于术中操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诸如吻合口裂开、腹腔内及切口感染.术中大肠内容物的存在与术后肠吻合瘘密切相关,科室针对慢性顽固性便秘选择性结肠切除术的术前准备传统和现改良方法做一比较。rn 传统的营养准备方面会造成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和刨口愈合;机体的饥饿状态导致肠钻膜萎缩、钻膜屏障功能损害,增加了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容易导致腹腔内感染,多种因素使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下降。也导致术后体重下降明显。改良的营养准备方面会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了患者手术耐受力,术后体重下降明显少于前,也促进了术后快速恢复。rn 传统的肠道准备虽然达到了手术标准,但从术后的粪性皮炎发生率来看明显多于重于改良后的术前准备。该法不仅清洁效果好,并发症少,还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程序简单。改良的术前准备方法用于慢性顽固性便秘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比较适宜。总之,需要寻求一种安全、快速、高效、依从性好,同时减轻病人痛苦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PPH手术合并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痔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PPH术治疗老年性痔病患者48例,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PPH术合并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痔病治愈率100%.术后大出血1例,感染、直肠狭窄、完全失禁、复发均为0例.结论:PPH术合并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痔病临床疗效确切,熟练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技巧促进了患者的尽早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直肠前突患者经STARR术治疗后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总结.以手术的前期手术基础,配合术前术后对患者的全程针对性的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释放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及无微不至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结果:20例患者术后大便自解通畅,未合并重要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采用针对性全面的护理对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摘要:民国时期,蜀中四大名中医之一黄济川老先生,精于养生之术,因其擅于调摄,年逾九十仍鹤发童颜,精神矍砾,赴京会诊,治病讲学。黄老虽己仙逝,留下的思想体系仍在中医药行业中继续发展。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专家组在精研黄老遗方之时,发现了黄老生前所饮药酒的原方—济川养生方。养生方的组成正符合现代人体对于补虚损之气、活久滞之血、温冰伏之阳、养久耗之阴、填己空之髓的需求。rn 此方阴阳双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非药物之堆砌,实乃方以中和之法,补以和之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方中用红参三七相配合,益元气、补血、活血、止血,免除如鹿茸、鹿鞭、海马、仙茅之类大剂量补阳药的活血、动血之弊。而大剂量的补阳药,又使鳖甲、龟板、枸杞子、女贞子之类的纯阴药,不至于滋腻助湿,冰伏而作邪气,有碍脾胃运化。山茱萸、金樱子在益精的同时固涩肾精,不同于补而兼通的六味地黄丸,此类用法的方义在于减少本方补益功效的耗散,从而使少量的补益剂达到更强的功效。血肉有情之品在的使用,是本方的另一大特点,龟板、鳖甲、鹿茸、鹿鞭、海马之类,因其血肉有情,各从其类,补益效果较草木类药物更强,两类药物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正顺应了机体阴阳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使补阳、补阴的作用均衡有力。
  • 摘要:肛门坠胀在临床上很常见,引起肛门坠胀的原因广泛而复杂,本文就其与盆底疝的关系展开讨论。探讨了疝形成的原因,盆底疝引起肛门坠胀的可能原因,盆底疝相关性肛门坠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盆底痛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 摘要:消化道内压力和传输时间是反映消化道动力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了解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缺乏反映生理状态的检测方法,一直没有在临床和实验室得到深入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共同研制的基于消化道pH定标的胶囊式测压系统,经过临床初步应用,很好地完成了对消化道通过时间和消化道内压力的测量和分析。rn 受检者接受检查前3 d停服所有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检查当天早晨进食半流质,上午9时口服智能胶囊,佩带数据接收器,并检查通讯指示灯是否正常。试验过程中,受检者可自由活动,但不可从事剧烈活动,在中午12:00时和下午18:00时进食含4200 kJ热量的试验餐,以刺激结肠的运动,其中脂肪占热量的50%、碳水化合物占30%、蛋白质占20%,进餐时间为10 min,每隔12 h(在保证检查间隔时间相等和睡眠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进行X线摄片检查了解胶囊的位置,至胶囊随大便自然排出体外后完成检查。有吞咽困难、食道静脉曲张、肠梗阻、精神异常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以免发生意外。
  • 摘要:根据中国目前健康教育研究缺少"养生防病"部分的现状,联系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的"健康中国2020"计划及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报告,本文对"规范公民健康教育和建立医保报销学分制"提出了初步的探讨及分析.通过阐述建立规范制度的原因、理论基础、具体方案及可能遇见的问题等,发掘了完善中国特色健康教育、普及"养生防病"知识的可能性,揭开了通过发掘国民自身潜力,进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甚至实现全民健康的新局面.
  • 摘要:肛周脓肿术后均为开放性伤口.用药换药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肛肠科医生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及分泌物渗出、促进早期愈合的药物和方法,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伤口变化情况可辨证分为三期,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收口敛皮期,依此给予选用恰当药物进行换药处理,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疼痛中药治疗的研究,探索其用药规律,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rn 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期刊系列研究方法,搜索25年来各类文献期刊、杂志有关晚期癌症疼痛的中药治疗的报道,统计出晚期癌症疼痛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rn 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91篇,共使用药物974频次,涉及药物211种.研究发现晚期癌症疼痛高频药物及高频药类的分布关系,显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开窍药、祛风湿药、功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就单味药而言,冰片、乳香、没药、川乌、延胡索、蟾酥、三七、黄芪、马钱子、细辛等药物使用频率排名前10位.rn 结论:通过研究中药对晚期癌症疼痛的相关信息,探索晚期癌症疼痛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
  • 摘要: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 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弥漫性、浅表性结直肠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左半结肠受累多见,但可累及全结肠和直肠.rn 目前,终需手术治疗者仅占UC病例的10%~20%。对于其中某些UC病例的治疗,主张采取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Von Flue等指出:UC通过结肠切除是可以治愈的。外科治疗是一种重要选择,这在治疗上应该及早考虑而不是作为一种后期的选择。对于伴严重并发症的UC,手术治疗己无争议。手术指证中有一项是内科治疗无效,如何理解掌握和应用“无效”这一指证则有一定困难。对于某些频繁复发或慢性活动的UC,药物治疗虽也有一定的效果,病人长期反复采用激素及SASP/5-ASA,但症状并未能彻底控制,生活质量差,承担了较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历时多年后,结肠病变仍不断发展,终于不得不行手术治疗。这些病人也不能说治疗完全无效。他们症状不重,似可勉强坚持工作或学习,要及时做出采用手术治疗的决定,无论医生或病人都可能会感到困难和犹豫。“长期内科治疗效果差,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或许是这一指证较明确的含义。
  • 摘要:手术治疗顽固性慢传输性便秘(STC)已经得到了患者和专科医师的认可,但是并不是所有STC患者都选择手术治疗,只有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并经严格的术前评估,选择适当是患者进行手术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部分患者约占顽固性STC患者的5-10%.文献报道手术成功率能达40%-100%之间.应用结肠切除术治疗STC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比较流行,近年来已经有下降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的不确定.rn 文献报道的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有逆蠕动和顺蠕动两种方式。逆蠕动吻合,有手术易于操作,盲肠排空较慢等优点,但有作者报道这种术式由于盲肠的蠕动力量较直肠弱容易出现有症状的盲肠扩张。顺蠕动吻合由于要将保留的盲肠进行旋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而且由于旋转后出现回结肠血管的牵拉和旋转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导致不全梗阻等问题。鉴于上述两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对吻合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具体方法改端端吻合为回盲瓣对侧盲肠侧壁与直肠残端行端侧吻合。rn 近6年来,共应用此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顽固性STC患者21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无一例复发,无手术死亡,随访手术半年后每天排便次数保持在1-5次,排软便。
  •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便秘患者实施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支持疗法、催眠疗法),药物治疗(帕罗西汀、舍曲林、劳拉西泮、枸橼酸坦度螺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米氮平、奥氮平)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围手术期多种治疗方法的整合可促进结肠慢传输型便型便秘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围手术期综合疗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摘要:慢性顽固性便秘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与情感/心境障碍的相关性已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认同,然而无论是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笔者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探讨瘀血、痰湿在便秘与情感/心境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用药诸方面的相关性,强调打断二者恶性循环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手术方式选择中关心的问题进行综述.rn STC的病人手术治疗目的首先考虑的是改善排便困难的症状,其次考虑腹泻的问题。尽管如此,临床中也不应一味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毕竟术后出现腹泻症状。对于年纪比较大,小肠或结肠传输功能差的病人,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rn 保留盲肠的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目前国内大多数作者多采用该术式,作者曾总结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国内15篇文献报道手术治疗STC的术式,其中12篇文献采用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或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显著优点是术后腹泻例数明显减少,术后的复发率也很低。近年来笔者也接受该术式,对于年纪较轻的病人,小肠传输功能未减慢,可以考虑采用保留盲肠的次全结肠切除术。rn 结肠旷置术和回肠造口术的选择结肠旷置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毕竟旷置结肠为盲拌,术后腹胀、腹痛的症状仍然存在,影响了手术效果,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对于不能耐受大手术的年老多病病人,回肠造口或者盲肠造口也是不错的选择。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主要是解除排便困难效果明显。
  • 摘要:介绍了慢性便秘的病因及病理生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肠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的检测,治疗方法。提出了特殊人群便秘的治疗原则,分析了分级诊治的原则和方法。
  • 摘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慢性便秘的客观依据,其中结肠传输试验、钡灌肠是诊断结肠型便秘主要的方式,对了解结肠的形态、功能,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慢性便秘除了有排便困难的症状外,还存在有胀气、腹部不适、腹胀、腹痛等症状,个别患者还存在烦躁、焦虑等精神症状。那么影响检查得到的结肠异常情况与患者的症状体征是否一致,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性,目前尚缺乏研究。本文探讨了结肠传输试验的方法、机制、临床意义;钡灌肠的检查方法;便秘症状学中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和症状谱等问题。
  • 摘要:目的:本文试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便秘的病机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内服、外用,治疗便秘病人40例.结果: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占80%.结论: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内服、外用治疗慢性便秘,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远期复发率低的特点.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例便秘患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分析了各种类型便秘的发病比率,对该三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探讨了术式选择、临床疗效。
  • 摘要:介绍了临床需要的便秘检查手段,目前便秘检查手段的意义和局限性,直肠指诊的意义和局限性。提出了直肠指诊可获知信息有直肠粘膜和直肠壁、直肠腔、括约肌及毗邻器官、感觉。常见的便秘证型包括脾虚湿热型、阴虚燥热型、燥热内结型、阳虚便结型、气虚气滞型、脾虚湿热型。
  •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MR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并已接受X线排粪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动态MR排粪造影检查.动态图像采集采用正中矢状位FIESTA序列连续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直肠前膨出3例、直肠脱垂与内套叠4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盆底疝4例、子宫后倾2例、会阴下降综合征7例,盆腔其它器质性病变4例、大便失禁1例.结论:动态MR排粪造影能提供盆底组织器官的动静态形态影像,显示盆底结构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可对盆底各隔室的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是一种简单,无创,实用的新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行肛管压力测定和盆底肌电评估,最终对诊断以功能性排便障碍为主体的188例便秘患者实施了生物反馈治疗.结果:174例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肛管肌电图均得到极大改善,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均无直线相关性.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尤其是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患者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中的运用效果。rn 方法:运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30例FC患者在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各种评分值.rn 结果:FC患者在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后,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1).rn 结论:对FC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改善FC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减轻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的影像诊断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用排粪造影、盆底四重造影、结肠运输试验、脾曲综合症专项检查的不同方法且进行图像比较.结果: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诊断的阳性率达43.37%,而盆底四重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有意义,结肠运输试验对功能性便秘而无便意者比较适宜,脾曲综合症的专项检查是对结肠运输试验的补充和细化.结论:根据病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目的的选择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特别是有无便意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 摘要:疼痛是癌症中晚期最主要、最迫切、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常用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依赖性及副作用.本文介绍了癌症疼痛的中药、针灸、综合等疗法,旨在迅速、有效地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rn 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药效久、毒副作用少、无成瘾性的优点,患者耐受性较好,使用安全且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不仅对己发生的癌痛有止痛作用,还可无痛先防,防止轻度疼痛转为重度疼痛。中医药止痛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止痛疗效确切,但个体差异大,规范度不够,缺乏比较具体的实施方案或指南;在中药剂型改进、中西医结合方面仍显不足,尚需加强;在止痛效果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镇痛不全等弊端。笔者认为应积极探讨中药镇痛的机理,进行中医药镇痛的实验性研究,建立相对完整的中医药治疗癌症疼痛的规范;而中药注射疗法具有起效快、应用快捷的特点,应积极开发;对于重度癌痛的患者,可以联合西药止痛,以达到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目的。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丰富和现代药学的发展,为推动中医药止癌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亦是今后进行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 摘要:胃肠道的主要生理参数是指腔内的压力温度酸硷度以及胃肠平滑肌的收缩频率与收缩力的强弱70年代前对于酸硷度比较重视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拟诊为溃疡者往往给于作胃液分淅,通常须住院检查,清晨空腹状态下将胃管置入胃及十二指肠,分别给于抽取一定量的胃液给于作酸性浓度测定,以此了解及拟定诒疗方案和药物的用量与确切时间,甚至对实施手术方案以及术后复发作初略的评估,此方法实施过程患者较痛苦,往往会拒绝.而且只能了解胃及十二指肠,远端的小肠及全部的结肠乃是盲区,不能满足患者要求. 通过对胃肠道腔内压力的检测,可以准确反映胃肠腔内压力及其变化的频率、幅度,对胃肠动力功能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价值。rn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开创了WDC-2001型胃肠动力检查仪,其特点:(1)检测过程完全无创伤,病人无痛苦,(2)病人无需清肠和禁食,检测状态为正常生理状态,结果真实,(3)可检测全部胃肠道,不存在盲区,(4)同时定量检测胃肠道内压力、温度、酸硷度和通过时间,信息量丰富,(5)24小时实时监测,不影响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结果正确性更高,应用范围广,且可应用于健康普查。称之高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
  • 摘要:目的:评估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应用TST(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对50例内痔患者施行TST术,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发症.rn 结果:50例患者均行TST术,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和其他后遗症.rn 结论:TST术作为痔疮治疗的一种新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保护肛门功能,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顺应现代微创化要求,值得临床推广.rn TST术以中医分段齿形结扎术为理论基础,发挥分段齿形结扎术合理的保留皮桥、黏膜桥的部分和数量,及结扎区呈齿形分布这一优点,并结合了PPH术使用吻合器切除下移肛垫上方粘膜、粘膜下组织的理论,是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于肛肠外科微创治疗痔病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病人满意度及手术耐受度都较传统手术都有明显提高,但TST术也有一些缺点,如对合并外痔的患者也需同时采用外痔切除术,对重度痔的治疗上不如PPH术等。但相对其优点来说,这些缺点都是微不足道的,且微创理念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 摘要:随着解剖学及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便秘的认识更加细化、深入.目前对便秘的分类总体上渐趋统一,主要分为内科性便秘和外科性便秘.内科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外科性便秘主要包括具有明显器质性疾病的便秘及功能性便秘内科规范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病情呈渐进性发展的便秘,有学者称之为“慢性顽固性便秘”、“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等,此类型便秘需借助外科手段解决。
  • 摘要:本文以时间顺序探讨了便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从1801年到1964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的发展,结直肠肛门的解剖逐渐明晰,各种排便生理反射及病理改变逐渐得到认识。近年来,关于结肠贮袋、直肠顺应性、结肠神经内分泌及肠神经系统的研究迅速,尤其是对盆底解剖的认识,以及盆底重建的探索和发展,成为了国际上便秘研究的热点之一。
  • 摘要:经过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便秘的研究发展,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对便秘的诊疗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内,分别是:消化内科、中医药以及外科.
  • 摘要:大量的文献报道、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资料证明,在重度的结肠慢传输便秘中,无论是结肠内的神经节数量明显减少或缺失,或是有神经纤维紊乱、神经轴突空泡形成、脂肪变性、水肿、非特异神经丝退化,结肠内的平滑肌存在灶性肌纤维空泡形成或肌纤维消失、环肌纤维萎缩等病理改变,还是病变结肠段充气、扩张明显,管壁菲薄透明,刺激(指叩)肠段均蠕动反应不启动或明显蠕动缓慢等形态学表现,都是不同程度的基于肠神经系统(ENS)一人类另一个脑(肠脑)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或是完全瘫痪,因此,把肠脑的瘫痪称之为结肠瘫痪症。
  •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中,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2002年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曼谷)制定了胃肠动力性疾病新的分类体系,新分类体系中提出了“心因性动力病”(psychomotor disorder)这一全新概念。众多调查研究均表明精神心理因素是慢传输型便秘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且大量研究和临床均证实,患者往往存在较高的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在焦虑、抑郁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精神心理因素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及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使肠蠕动和肠管张力减弱有关。患者因自己的症状产生疑病感觉,而加重精神症状,产生躯体化症状,又加重选择性感知,进一步加重疑病。便秘患者容易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可能因为一方面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心理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精神心理障碍也可致脑肠轴的失调,进一步损害排便机制,使患者产生大便困难等一系列便秘症状。所以不论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孰因孰果,临床治疗中精神心理干预都十分必要。rn 但长期以来,临床各科患者,往往羞于提及精神心理障碍,特别是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自我暗示较强,否认自身精神心理障碍,诊断的接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致使迄今为止,精神心理干预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仍未受到充分重视,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依旧停留在如上所述的常规方法中。从而,对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即便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精神心理障碍的持续存在,治疗效果常常不甚理想,无法达到明显缓解患者术前症状,改善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目的。rn 鉴于此提出,临床应充分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在各种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配合精神心理干预,使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获取更好的效果。
  • 摘要:小儿肛瘘为儿科及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肛瘘发病特点其主要症状为:常有脓液或分泌物从疹口流出,或肛旁有硬,小儿肛屡保守治疗很难治愈,而且复发率高.故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医院2008~2010年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方法进行手术并于术后予以连栀矾液坐浴治疗小儿肛瘘35例,临床效果满意,该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纯中药治疗副作用小,伤口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良好。rn 小儿肛瘘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很难治愈或者治愈后易复发,小儿肛周肌肉组织稚嫩,故手术一般不主张直接切开,以防造成肛门失禁,而以切开挂线为主。挂线疗法为祖国医学治疗肛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简便、经济、安全。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小,不会引起肛门失禁,较好地解决了小儿肛瘘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造成的肛门失禁问题,显著减少了肛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缺损;瘢痕小,不会造成严重的肛门畸形,且引流通畅,复发率低。rn 连栀矾溶液为院内制剂,主要成分有:川黄连,栀子,白矾等;具有消炎止痛,敛疮生肌之功效,是医院百年以来传承之验方。小儿肛瘘术后配合中药连栀矾溶液坐浴,有利于保护小儿皮肤,防止灼伤,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小儿免疫力低下,肛周感染易形成脓肿,若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形成肛瘘,虽然有少数患儿可自行痊愈,但日后易复发,故小儿肛瘘应尽早切开挂线治疗,手术中必须动作轻柔,防止人为损伤肌肉或形成假道;术后配合中药坐浴,换药要彻底防止假性愈合。
  • 摘要:目的:探讨PPH术结合小切口外剥内扎治疗重症环状混合痔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PH术结合小切口外剥内扎进行治疗.结果:由于PPH术为痔上黏膜环切端端吻合,把痔组织向上悬吊固定,减小外脱痔组织体积,再配以痔组织的小切口外剥内扎,由于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而备受推崇,结论:采用PPH术结合小切口外剥内扎进行重症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一种微创无痛治痔的先进方法,手术简便、创伤小、愈合快、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运用.
  • 摘要:疾病概述肛裂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处的裂开性溃疡.好发于肛门中线的前后方,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青年妇女发病较多.小儿肛裂一般是由长期便秘引起的,其症状以疼痛、便血为主,给患儿排便带来极大痛苦.本文介绍了小儿肛裂的中医辨证施治,重点探讨了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建议和家庭护理等问题。提出要倡导母乳喂养,让孩子养成漂亮的卫生习惯,延续大便畅达,延续部分燥热卫生,护理婴儿肛裂的方法包括部分烧灼治疗。
  • 摘要: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是治疗直肠癌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该手术需进行乙状结肠造口.科室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120例行该手术病人的护理要点,即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和访视;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对造瘘口的护理,对病人进行造瘘口护理知识的宣教,加强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病人离院时,均能自行更换人工肛门袋.
  •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概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的协同结果,许多措施已在临床应用,如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重视供氧、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减压、早期进食、应用生长激素、微创手术等等.一些国家极力推广一种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改善了病人术后康复速度,使得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室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100例结直肠患者按快速康复新理念进行比对观察,表明结直肠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大大减少了患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护理模式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25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上对患者进行舒适型护理.结果:舒适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情绪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便秘好转出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配合舒适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该病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心理和饮食等诸多因素相关.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患者多见.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可以累直肠及远端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伴见腹痛、腹泻,便后缓解,腹泻每日数次,甚至可至10-20次/天,常伴见里急后重等表现.由于病程缠绵,病人多数抑郁,思想顾虑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仅要在治疗上由医生制定正确的方案,而且要在护理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灌肠护理,饮食睡眠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等,这样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thomson(1975)提出的衬垫学说目前作为主流的痔解剖学基础,被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是正常人体组织。衬垫是痔的代词。那它与痔疮所产生的症状又有什么关系呢?英国著名的肛肠病专家keighley指出:痔就是肛垫,不是一种病,只有合并出血、脱垂、不适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即痔病。衬垫学说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由于它的出现使过去那种见痔就切就扎;甚至用各种化学药剂腐蚀坏死它;以及电烙、冰冻消灭它的现象有所扼制。并提出保护衬垫,治疗痔疮的目的仅仅是消除症状,由于衬垫学说对痔静脉曲张学说的基本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硬化萎缩疗法被冷遇。昂贵的PPH手术被极力推崇,被标以最新科技,以超过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费用来仅仅消除痔这个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变的部份症状。器械商赚得盆满钵满,医院也获得了良好的效益。rn 笔者提出,绝对真理是个极限,只能无限趋近,永远也达不到。以最小的创伤或副作用取得最大的疗效,是治疗学所追求的目标。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医学领域里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永远也不会终结。采用胸膝位直肠瓣缝扎术、痔上纵向缝合悬挂术、悬挂硬化萎缩疗法、外痔静脉针状电极破坏及根据整形原则的结缔组织外痔切除术,用以扩大直肠有效通过面积,复位固定脱垂的直肠粘膜及痔(衬垫),减少痔区的供血量及通过痔区纤维化使静脉曲张得到部份萎缩。这样一种微创、无痛、无血手术完全可以达到痔从症状到形态学的完全消除并大大减少了复发的机率。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就是人类的健康。
  • 摘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是一种以血便、粘液便、排便困难及肛门坠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多见于成人,无性别差异.特征性改变是直肠远端孤立性溃疡、红斑、息肉样损害.介绍了其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主要靠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直肠指检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亦有助于诊断。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的疗效也不十分肯定。
  • 摘要:本研究通过规范、整理历代文献中有关肛肠疾病的方药相关临床信息,进而收录和建立有关肛肠疾病的方药病证数据库,研究分析中医肛肠的辨证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肛肠临床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rn 笔者从方药临床信息入手,通过搜集、整理、规范、录入相关方药临床信息,建立中医肛肠古方临床信息数据库,以方为单位,将方、药、病、证、症、用法等信息整理规范,分条目储存。可以高效地实现资料的录入、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展示中医肛肠学科的病、证、症、治法、用药等各方面的规律,同时也达到了规范中医肛肠学科病名、证名、症状名及药名的目的。研究结果能为肛肠类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为临床医生在诊治肛肠疾病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指导。本研究的结果,更能把握本质,找出规律,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为肛肠类中药复方新制剂的研发提供方药依据。为下一步将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肛肠疾病的临床诊疗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摘要:顽固性便秘是一个严重困挠人类的消化道常见病,数千年来无数的医家对其病因病理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其收效甚微.1988年罗马标准委员会制定了"罗马Ⅰ标准";1999年又制定了"罗马Ⅱ标准";2006年制定了"罗马Ⅲ标准".在标准中强调了便秘包括"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类"功能性胃肠病".它的前提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它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后,根据症状而做出的诊断,并罗列了一系列八大类52项功能性疾病,分类不谓不细.由于有了这一系列"权威"标准.病因不明确,而仅仅根据症状就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显然就只能是对症治疗.便秘便采用促动力药物、导泻、纤维素治疗;腹痛、腹泻便抑制肠蠕动.在疗效不佳时又导入了心理治疗,精神治疗.在这种理论的引导下,外科领域提出了"结肠慢传输"、"次全切是标准术式"等一系列概念.由此而造成很多患者术后的顽固性腹泻.病人由于一天数十次大便基本不能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废人;有的病人术后仍然排便不畅,又行"回肠肛门吻合术"顽固性腹泻更加严重.由此提出,罗马之路就不仅仅是漫长而可能是走错了。rn 顽固性便秘是可以认识的,病因是能够查明的,在消化道就是一个单行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通百通,不过就是动力、阻力这一对冤家的搏弈,完全可以达到对因治疗的医学最高层面,不能徘徊在罗马小路上对症处理了。rn 那种借口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大部份患者归咎于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观念必须改变。二十多年来,很多病人非常委曲,真是现代的“不白之冤”,医生老是说我没有病。有的报道高达61%的病人有重度抑郁症,而被建议到精神科治疗。从二十年来医治的所有便秘病人中,认为精神障碍不是病因,而是结果,甚至是医源性的。随着有效的手术干预,病人便秘、腹泻、腹痛症状的好转甚至痊愈,精神症状也随之缓解,病人是通情达理的。rn 如果把世界上的事物分为物质与精神两部份,那么按照矛盾辨证法的动力原则,矛盾就不仅是物质事物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精神事物的根本动力。rn 所以认为顽固性便秘的实质应是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而罗马标准认为便秘为功能性疾病是值得进一步商榷。
  • 摘要:目的:应用计算机数据库(Access数据库)技术对晋代至金元时期中医肛肠科常用方药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研究,探索中医肛肠古代方剂中高频药类,以期为肛肠科医师临床辨证、选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规范、录入原始方药信息数据并归类、分析.结果:补气、收涩、止血、清热、活血、温里、理气、攻毒杀虫止痒、解表、补血、开窍醒脑止痛、化痰药类药物居于全库高频药类的前12位;结论: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肛肠科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摘要: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很难估计,因为只有大约34%的患者会求助医生,多数由于社会的歧视等不愿就诊.一般人群的发生率在1-17%,妇女由于经历了分娩尤其是多次分娩而发生率增加,大于65岁以上的老人中,发生率2.2%.大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Scot等在1972年发明了用于治疗尿失禁的人造尿道括约肌.1992年,Christiansen等将尿道括约肌改良为人工肠/肛门括约肌(artifial bowel/anal sphincter ABS),使这一装置得以应用于临床.该方法主要是模仿括约肌的自然行为而设计的.rn 目前,人工肠括约肌的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较少。人工肠括约肌在肛管直肠周围制造一个稳定的高压区域,这样即可重新恢复控制排便的能力。该措施对肠道及周围组织形成一个持续压迫带,但由于在肛门周围区域使用异体材料以及人体的排斥反应,致使发生腐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此时往往需要撤除或置换装置。rn 如果利用相对较低的压力来达到目的,即可能降低这种并发症的发生。Luo等提出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的人工肛门括约肌(SMA),并在猪的模型作了持续4周的观察,发现该装置降低了对肠道及周围组织的压力,且能很好地控制排便功能,但出现了热灼伤等有待解决的问题。Schrag等利用微技术遥感系统作了动物实验,在人工肛门括约肌装一压力感受器,当其运行时套囊压力在24-58 mmHg,可以减少肠壁缺血损害。这与套囊压力相比确有明显降低,但能否有效控制排便,尚待临床证实。控制泵安装在阴囊会阴处,随时启动还是给患者带来不便。微技术遥控系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使人工肠括约肌功能更便捷实用。
  •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计算机数据库(Access数据库)技术对中医肛肠方药相关临床信息进行规范化研究,发现古代医学典籍对肛肠方药相关临床信息的记载存在较多问题,给计算机的识别和利用造成困难,制约了中医肛肠的现代化进程.笔者参考大量原始文献,按照统一标准对500余首中医肛肠古方进行了系统、规范化处理,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疗效,完善手术方法,寻找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术式.方法:对2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自制挡板改良痔上粘膜环切(PPH)术,口服地奥司明片,观察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自制挡板改良PPH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
  • 摘要:是精神心理问题和便秘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抑郁和焦虑两种心理问题。介绍了抑郁综合征、焦虑综合征、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常见精神心理症状。探讨了90项症状自评清单、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等精神心理学评估方法。
  • 摘要:老年功能性便秘多是因为肺、脾、肝、肾功能减退,气血、津、液(气、阴)亏虚,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所致.经验方"增液行舟方"从"气阴两虚"辩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并通过2例典型病例,说明西医基础治疗加电温针治疗经腹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显著,具有口服药物所不具备的治疗优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摘要:目前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辩证体系日趋精细,据此处方用药,疗效可靠,中医药治疗方式多样,多种方式均疗效肯定。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rn 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型和疗效评定缺乏统一、公认、具有可比性的标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科学的、规范化、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较少而临床疗效观察较多,其中近期疗效观察多,远期疗效观察的报道少。许多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缺乏对照组,且对照试验结果缺乏说服力。rn 中药内服治疗报道较多,中药其他方式给药、针灸推拿治疗报道较少。各种治疗方式缺乏系统的整合,精于内服汤剂处方的医者往往不擅针灸,长于外治、局部治疗的医者则不擅汤剂处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诊断、治疗加以重视,深入研究,进而构建一套中医药各种治疗方式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施原则。
  • 摘要: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常见病症,患者常有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或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进而可产生腹胀、头昏、心烦、失眠、纳差等症状,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更大,常可因长期便秘或排便困难而导致肠癌、老年痴呆、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更加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据我国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其患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因此必须高度对其重视,并进行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在预防措施上,一旦发生有便秘情况不要过分紧张,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合理服用铁剂、钙剂与镇静药等,不可乱用、滥用引起便秘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和局部按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长期服用含葱醒类的泻药如大黄、蕃泻叶等。在治疗方法上,可采用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洗肠疗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排便习惯与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治疗;饮水疗法;手术治疗等方法。
  •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临床中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的多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中医挂线疗法为主配以0.75%消痔灵多点注射进行治疗.结果:由于该治疗方法使直肠粘膜复位粘连,且扩大了直肠的相对内径,降低直肠排便阻力,致排出道通畅,治愈率达到100%.结论: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快、费用低廉,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临床易于推广运用.
  • 摘要:目前:治疗重度脱垂痔的手术方式主要有硬化注射术、内痔结扎术、PPH术及TST术.笔者通过理论的支撑,并在临床实践(共有50例手术病人)不断摸索中发现STARR手术治疗重度脱垂痔(Ⅲ度及Ⅳ度痔)相对于其他术式有更好的疗效,而且术后复发率极低,残余标本更少,因此认为STARR手术治疗该类疾病应被列为优先选择.
  • 摘要:目的:研究润肠理气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润肠理气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麻仁丸口服治疗,均治疗4周,随访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排便费力感、排便时间、腹胀、便意感等症候积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7.7%,随访2周时病情反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肠理气方对本组慢传输型便秘病例改善临床症候具有积极的疗效.
  • 摘要:本文介绍了1例先天性便意缺失患儿,通过针灸治疗为主,配合其他纯中医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证明了传统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此病的有效性及优越性.rn 治疗方案:因其就诊时脾胃虚弱症状较重,故先调理脾胃,以针刺、口服中药为主,配合功能锻炼;待脾胃功能改善后加入补肾治法,达到脾肾同治之目的。最后加入耳穴贴敷,通过对耳穴的刺激来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在治疗前先向其家长讲明,患儿此病临床较为少见,治愈难度较大,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以求得配合。
  • 摘要:老年顽固性便秘多是由于老年身体机能渐衰导致正常解剖结构改变,或气机阻滞或气阴两虚,或阳虚塞凝,日久肠胃受损,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不尽、排便困难。老年患者由于病程日久,滥用泻剂,伤津耗气,导致其病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由此,笔者常用自拟积术归肉汤治顽固性便秘,方药:白术50g、当归20g、枳实20g、肉从蓉20g。枳实苦泄辛散、行气之力较猛,能破气除胀,消积导滞,通痞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小剂量止泻,大剂量有通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白术具有调整胃肠功能,调节大肠传导的双向作用;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肉从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本品补阳不燥,药力和缓。本剂主要功能是补益脾肾,益血生津,润汤通便,不燥不寒,以加强脾肾对大肠宣导运化,推动排便。老年者常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用此方须结合病情,辩证加减:脾肾阳虚、腹冷便结者,加用肉桂、葫芦巴;阴虚加用女贞子、天冬、玄参、生地、决明子;肠燥加用麻仁、柏子仁、蜂蜜;气滞加用莱旅子、瓜萎、杏仁、苏子。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为了快速解除在停服泻药后出现的排便困难症状,在治疗早期主张配合使用福松、杜秘克等药。对顽固便秘采用辩证配合对症处理治疗后,多能在一周左右取效,但不能因此而停止治疗,仍需要坚持辩证治疗1至3月,方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 摘要:直肠瓣是1830年由Houston首先描述的,故又称Houston瓣,是直肠壶腹内呈半月形的粘膜横皱襞,是由黏膜、环肌和纵肌层共同构成.国内外对直肠瓣的研究不多,关于直肠瓣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仍在研究之中.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便秘学者刘建新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慢性顽固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瓣肥大情况,导致直肠肠腔相对狭窄,独创一套手术器械行直肠瓣挂线结扎术对症治疗,疗效满意,经过反复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直肠瓣肥大学说,强调直肠瓣肥大在便秘诊疗中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直肠瓣的解剖结构、直肠瓣的生理功能、直肠瓣学说体系的形成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直肠瓣肥大的原因,诊断方法,类型的划分,直肠瓣肥大导致便秘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 摘要:中国水利史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谚语,大禹治水以疏为主。对于直肠型直肠脱垂,治疗原则是根据其原始病因消除因直肠瓣先天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狭窄,具体就是采取胸膝位直肠瓣纵向缝扎术,缝扎线两侧及基底行硬化剂注射以强化粘连粘膜与肌层,同时预防缝线脱落时出血。手术可以扩大直肠通过面积;复位固定狭窄形成的直肠全层,采用胸膝位经直肠骸直间隙硬化剂注射,为防止感染将消痔灵用甲硝唑稀释,二十年来未发生一例感染,注射采用品字型注射,一个点注射3ml,一般2个品字型即可,因直肠膀胱陷窝以上三面暴露于腹腔,只有直肠与骶骨间靠疏松结缔组织附着,硬化剂注射后可形成永久性粘连。乙状结肠冗长盘曲形成的滑动疮,明确诊断后直接开腹,切除冗余赐段并吻合,盆底抬高行多层荷包缝合消除病囊。由下而上将结肠固定于左侧腹膜。患者痊愈排便通畅,且不可能复发。
  • 摘要:近一年多来,医院在刘建新老师的指导下,便秘病人得到了有效诊断和治疗,给便秘病人解除了疾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医院用自己制作的电钩开展了10多例便秘开腹手术,电钩在便秘开腹手术中,体会到:可以缩小腹部切口,一般在8-10cm左右在可以顺利完成腹部手术;腹腔内显露好,电钩在游离系膜同时完成切割并可止血,术野干净,减少周围组织、器官意外损伤等.
  • 摘要:目的:探讨内括约肌重建术对先天性无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行内括约肌重建术的16例先天性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病历.结果:随访的16例患儿,排便功能优8例,良6例,差2例.结论:内括约肌重建术对减少先天性无肛术后并发症,改善排便功能有积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中度及中度以上直肠前突症(Rectocele)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院5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前突症,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轻微,并发症少.
  •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三仁汤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地区20例湿热蕴结型便秘患者运用加减三仁汤后的症状体征做疗效评估.结果: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率65%,总有效率90%.结论:加减三仁汤针对四川地区湿热蕴结证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 摘要: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系因直肠、盆底动力障碍性疾病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症、肛管内括约肌痉挛、直肠粘膜内脱垂、套叠、会阴下降综合症、盆底痉挛综合症等导致的肛门肛管盆底功能障碍而发生的排便障碍,故罗马Ⅲ标准称其为功能性排便障碍,不再称其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在近年来的治疗方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以其无损伤、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而愈来愈受到医者重视和患者欢迎.科室便秘组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09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41例行生物反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rn 治疗方法为:患者左侧卧位,将“地线”捆扎在患者右侧大腿上1/3处,清洁肛区,在3点和9点位置使用2个表面电极;将导管表面涂抹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1Ocm左右。程序开始前,要求患者保持放松1Omin时间,适应插入状态。尽量避免咳嗽、说话影响记录质量。较正仪器后连接主机,采用压力-机电模式,让患者观看屏幕,在操作指导者指导下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训练。内容包括排便用力训练,盆底松弛训练,刺激排便训练以及感受器训练。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确定个体化的疗程。患者每次治疗60min,每周1次。1个训练疗程为4次。满意后可以用家庭训练仪在家中自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生物反馈治疗10次以上,平均14次。
  • 摘要: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是指无神经节细胞区域累及全部结肠及末端回肠30-70cm者。发病率可高达10%,多数报告为2%。少数可以累及全部小肠,称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男女差别不大。一般分为三型:新生儿型,婴儿型及迟发型。新生儿期发病时症状较一般巨结肠剧烈,全肠型与先天性肠闭锁相似,临床难以鉴别。婴儿期发病同一般巨结肠,其新生儿期症状轻,多可缓解。但病程中常发生肠炎。迟发型较罕见,症状轻,可迟至青春期以后才被确诊。以上各型行肛查时,肛门紧缩感存在,拔指不能引出排便反射,无喷射状排便。插管灌肠多不满意。rn X线腹平片示:盆腔空白,见小肠不同程度充气、扩张;侧位片脊柱前亦无扩张之结肠影。钡灌肠特征:直肠痉挛,结肠直径正常,个别病例为狭窄。结肠框轮廓规则,粗度正常,但比正常缩短,特别是左半结肠缩短,结肠脾区角度拉钝。位移向内。结肠袋消失,肠壁变平滑僵直,缺乏正常活动度及柔软性。钡剂排空时间延长。
  • 摘要:肛门坠胀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另外,肛门坠胀是患者的一个主观症状,目前仅能靠患者的叙述来判断,这就缺乏客观性。目前,对手术后吻合口与肛门坠胀的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还较少。总结肛门坠胀多属中医中的“气虚下陷”范畴。《素问》有云:“下者举之”。根据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采用以五倍子、明矾为主药的消痔灵硬化注射治疗,正是取其“下者举之”、“酸敛固脱”的原理。注射后引起注射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局部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瘢痕组织,从而治疗肛门坠胀,其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 摘要:将112例肛裂术后便秘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血热肠燥证,气滞血瘀证,阴虚津亏证,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饮食指导、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膳干预。具体如下:全面评估,制订饮食计划。干预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辨证施膳,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食物,即在辨证施膳的原则下选配食物.辩证施膳治疗肛裂术后便秘患者疗效显著.
  • 摘要:盆底松弛综合征是指盆底支持组织松弛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诸如:直肠内脱垂、直肠全层脱垂、骶直分离、盆底下降、盆底疝、直肠膨出(阴道后壁疝)、直肠壁内疝、会阴皮下疝、子宫脱垂后屈、膀胱及尿道脱垂、膀胱尿道前膨出等.它们是多部位、多系统、多脏器松弛性改变,发病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同时存在的解剖位置异常,压迫或阻塞排便通道,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以排便困难为主,粪块拥积于直肠肛门区,会阴部膨胀堵塞,向下隆凸,外形像园壶底状,此种类型的便秘,临床上称盆底松弛型便秘(consti pation caued by pelvic floor relaxation,PFR-C).rn 导致PFR-C的病因较复杂,包括:妊娠、分娩、年龄、肥胖、嗜烟、衰老、腹压增加比骨质疏松,还涉及行为与遗传因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等等,在临床上,可发现少数PFR-C患者的盆腔腹膜薄如蝉翼,直肠周围组织异常松弛。也有极少数儿童患者有PFR-C,因此不排除有先天性因素的可能。rn 盆底松弛型便秘的治疗是困难的,根据现代概念,采用重建术抬高、悬吊、加固盆底的有关支持组织,实践证明,对某些明显的解剖变化可以得到矫正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此,盆底重建术矫治盆底松弛综合征不失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 摘要: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甚至对便秘是病还是症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重点讨论了便秘治疗的难点,根据便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便秘进行分度,初步提出了便秘分度的相关标准,同时主张根据便秘的程度不同进行分度论治,以期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纠纷,保障医患权益.
  • 摘要:程序化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人们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在寻求一种程序,一种适应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的程序。在美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了更完善以及采取最佳方案诊治便秘,应用科学技术程序化检查便秘是很有必要的。便秘临床检查程序为:粪检→肛检→镜检→造影。
  •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控江地区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随机抽取延吉、江浦、大桥、控江四个社区卫生中心及控江医院普通内科及肛肠科就诊的18岁以上患者1986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便秘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rn 结果:控江社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6.84%,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男女比例:1∶2.4.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与文化程度无关;慢性便秘患者愿意接受肠镜检查的仅占便秘患者的18.38%,文化程度较低者易接受肠镜检查;电子肠镜检查结果提示长期滥用泻剂的便秘患者的结肠黑病变患病率达到66.67%.rn 结论:慢性便秘在控江地区的居民中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较高, 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 摘要:目的:本文将临床工作针对肛裂、混合痔、直肠型便秘的手术过程中,于麻醉状态下肛门在两手各一指的对抗扩肛中发现的几乎每一例上述疾病患者均存在2-3mm环状纤维环,就其在上述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rn 方法:手术中利用指尖的力量拉断该纤维环,肛门的紧缩感立刻消失,喇叭型肛门镜才得以深入肛门.rn 结果:术后肛门基本无创,除肛裂伴哨兵痔、浅皮瘘、肛乳头肥大需局部修整外,不需做所谓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病人的疼痛,避免了"匙孔现象"的产生.而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正常.rn 结论:一:临床发现的2-3mm宽的环状纤维环就是栉膜带.二:所谓"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可能是个伪命题.三:肛裂敞扩术可能涉嫌过度治疗.四:栉膜带是胚胎时期肛直套迭的残留物,在肛门多种疾病的发生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合提出的由于直肠辨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栉膜带紧束而导致的肛管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亦是肛肠科诸多疾病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纠正其结构的缺陷,减少排出道阻力.可能为提出一系列肛肠疾病对因治疗的新的方法.
  • 摘要:祖国医学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中医治疗存在着病因不明,辨证不清,治疗不对证,中医治疗手段陈旧,治疗项目收费较低等问题。提出要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分阶段综合治疗,强调中医“整体观”思想和“辨证论治”思想,强调“情志调节”,强调终生调治。
  • 摘要:目的:为了寻找便秘外科手术诊疗指标MMPs(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提供一种新的简便快捷的ACE(antegrade colonic enema顺行性结肠灌洗)术治疗.rn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中国家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实验组行直肠前壁置模便秘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未置模具,各组均饲料正常喂养2个月后,钡剂灌肠造影.实验组行结肠内置管术(ACE术),同时观察与取部分结肠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结肠组织中MMP-2及Ⅳ型胶原表达变化,并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及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实验组家兔成功建立便秘的动物模型,钡剂造影显示结肠明显冗长、盘曲,置管时测量结直肠长度变长、结肠直径加粗,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家兔结肠组织中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D83.37±13.10vs41.04±16.44 P<0.01),其底物Ⅳ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D93.41±19.74vs187.85±22.79 P<0.01).实验组经冲洗治疗结直肠长度减短、直径变细,均产生稀便软便,冲洗有效率为100%.rn 结论:1、成功建立便秘家兔的动物模型;2、家兔结肠组织中MMP-2表达上调及其底物Ⅳ型胶原的降解,与便秘疾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是致使便秘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3、结肠内置管冲洗,ACE术治疗短期内疗效显著,为便秘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特设计"留置皮下埋泵",为今后在临床实施治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盆底结构改变与出口便秘发生的关系,掌握腹腔镜技术在直肠悬吊盆底固定和盆底抬高手术方式和路径,同时完成经肛门手术后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治疗效果.rn 方法:于2012年5月开始到2013年元月对12例患有明显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和盆底抬高术联合完成吻合器直肠下端粘膜环切除钉合术或直肠前突切除关闭术.设定随访观察表,观察比较术前、后排便困难度,手术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术后密集随访4-6月.rn 结果:(1)第一次排便:时间在术后7-10天内,大便稀软7例,形态成型4例;量均在100g以内;均无费力感;排便在3次以上3例.(2)术后排便状态:每日排便6例;隔日排便4例;3日以上排便一次2例.(3)大便稀软3例;成形便5例;干燥2例;团块便1例.(4)下腹坠胀感3例;肛门坠胀感5例.(5)给予口服聚乙二醇每天3次以上,持续3月后停止用药2例;减量用药3例;继续服药3例.(6)排便状态:自觉完全改善4例;部分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另3例术后时间短暂无结果.(7)手术满意度调查:满意:7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rn 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符合治疗由盆底功能障碍所致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效果明显,手术恢复快,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相关性规律分析研究来帮助解决临床上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治疗问题,指导临床达到提高疗效.方法: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程度与患者病程、排便困难程度、腹胀、排便时间、频率、粪便性状之间做SPSS16.0秩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焦虑程度与病程、排便困难程度、腹胀、排便时间、频率、粪便性状均呈正相关.结论:患者病程越长、排便困难程度越严重、腹胀越严重、排便时间越长、频率越低、粪便越干,患者焦虑症状就越重,说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接受内外科治疗的同时接受精神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是正确的.
  •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肛裂患者行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的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肛裂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感染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一次性根治肛裂.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相关性规律分析研究来帮助解决临床上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治疗问题,指导临床达到提高疗效.方法: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程度与患者病程、排便困难程度、腹胀、排便时间、频率、粪便性状之间做SPSS16.0秩相关分析.结果:患者抑郁程度与病程、排便困难程度、腹胀、排便时间、频率、粪便性状均呈正相关.结论:患者病程越长、排便困难程度越严重、腹胀越严重、排便时间越长、频率越低、粪便越干,患者抑郁症状就越重,说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接受内外科治疗的同时接受精神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是正确的.
  • 摘要: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甚至对便秘是病还是症也存在诸多争议.认为便秘是一大类疾病及症状的总称,主要分为两大类:便秘病和便秘症状.便秘症状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个并发症,具有一过性,一般对症治疗效果较好,原发疾病治愈后便秘症状也随之消失,在此不详述.而肛肠科临床所见的便秘多是便秘病,笔者常把它简称为便秘,认为一个完整准确的便秘病的概念可总结为: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结直肠、肛门的结构和(或)功能发生改变,临床出现以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诊治繁杂,预后与病情的轻重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rn 综合对便秘的认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多年研究便秘的经验和对便秘的认识,便秘分为三大类: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其中出口梗阻型便秘又分为九类:①直肠前突;②直肠内套叠;③耻骨直肠肌综合征;④会阴下降综合征;⑤盆底病;⑥盆底失迟缓症;⑦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⑧骸直分离;⑨直肠瓣肥大。结肠型便秘分为两类: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瘫痪症);②结肠冗长。rn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啤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关于便秘一病,有虚秘、气秘、冷秘、寒秘、热秘等不同名称。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寒、热、缓、急之分。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概括,便分为津液不足、气机郁滞、脾肾双虚3症。
  • 摘要:本文以时间顺序,探讨了从公元前13世纪到今天便秘的手术治疗发展史。重点介绍了顺行性结肠灌洗法,顺行性结肠灌洗是1894年Dalby首先描述,对小孩灌肠或用刺激液。1900年代早期有许多报道用于成人结肠炎(Weir1902,Moynihan1903)。1905年Keetley首先描述用于便秘患者。成功用于一位巧岁女孩。他也建议用于其他结肠炎患病者。也许是因为粪漏而没用几年。1980年Mitrofanoff创造可控性膀肤修补排空术(Mitchell,1986. Weingarten&Cromie 1988),1990年Malone等报道将阑尾顶端缝在腹壁皮肤上对小儿结肠进行灌洗的方法。并描述ACE术语(antegrade colonic enema顺行性结肠灌洗)。
  • 摘要: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思路与方法,结直肠癌的中医药治疗应当重视"阳化气,阴成形"之理论,体现"阳化气"而避免"阴成形";用理气活血、化痰除湿、化瘀通络等助阳温化之法来抑制气血凝滞、痰凝湿阻、瘀血阻络之阴寒积聚之肠道癌肿,使其逐渐消退、缩小或延缓发展.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对便秘的诊断手段越来越健全,本文介绍了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电子肠镜等方法的发展史。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人们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功能性便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占功能性便秘发病的45.5%.它不仅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良性疾病之一,而且与大肠癌发病、肛肠疾病、衰老、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泌尿系疾病等多方面密切相关.一些慢性顽固性STC患者一直困扰着肛肠科医生、消化内科医生,甚至神经精神科医生.近年来便秘专题的学术会议屡见不鲜,STC各方面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成为了国际、国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STC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和基本加减方以及针灸相关治疗方法。介绍了西医的病因病机、结肠传输试验诊断法、分层分级的三级诊治分流。
  • 摘要:有一类特发性便秘,表现为钡剂灌肠x线检查显示盘曲冗长的结肠,而不伴有其他梗阻或畸形,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结肠冗长,并将由结肠冗长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文献上没有详尽的描述,临床上概念也较模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逐年增加,引起国内外众多医生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将结肠冗长分为3型:Ⅰ型为单节段结肠的冗长;Ⅱ型为两节段结肠的冗长;Ⅲ型为3个或4个节段结肠的冗长即全结肠冗长症。可采用X线钡剂灌肠法进行诊断。症状较轻者可行内科治疗,包括灌肠、饮食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中医药、针灸、推拿等。症状较重,病程较长者单纯内科治疗效果不好。认为次全结肠切除或选择性结肠切除能更有效的切除病变肠段,避免术后的高复发率。
  • 摘要:随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自然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在现代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是消化内科和结直肠外科常见的疾病,对于便秘的治疗已是医学界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已经需要内科、外科、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慢传输型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分别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分别作一综述.为今后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