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年浙江省结核病学学术年会
2016年浙江省结核病学学术年会

2016年浙江省结核病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浙江绍兴
  • 出版时间: 2016-05-27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6年浙江省结核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回顾2015年国内外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展望2016年。从结核病疫情、诊断、治疗、患者管理、防治服务体系、指南规范等方面进行概述。
  • 摘要:介入肺病医学是一门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及技术.相关医师需要有常规呼吸科训练科目之外的训练和专业知识,本专业涉及的疾病范围包括:复合气道疾病、良性或恶性大气道阻塞以及胸膜疾病等,提出了反映支气管结核的感染途径,发病进程及病变演变的规律,指导各种介入治疗方面的气管镜下分型原则。
  • 摘要:本文讲述了以当代药物学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剂量符合他们的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总结了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药物选择。
  • 摘要:本文讲述了菌阴肺结核的重要性菌阴肺结核所占比例大,菌阴肺结核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必须详细了解病史和基本资料,重视肺内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病灶和血管、气道之间的关系,胸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重视肺部病灶的动态观察,重视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
  • 摘要: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面临,尚缺乏完善的预防措施;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典型的TST或T-Spot结果,可能廷误早期诊断;免疫移植物与抗结核药物的相互作用,免疫抑制剂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的难度;外源性免疫抑制剂使结核分支杆菌免疫反应不够充分,增加了耐药性.
  • 摘要:一例患者经人工肝、护肝、退黄等对症治疗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差,并出现肝性脑病。家属决定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另一例患者经人工肝,以及护肝退黄治疗后胆红素呈下降趋势,但患者及家属考虑照顾方便,要求出院,予转下级医院继续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原则上避免使用己确定的致肝损害的药物,更改治疗方案,避免肝损害的激发,轻度结核病可选用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重度结核病可试用含利福喷汀的联合药物治疗.
  • 摘要:本文讲述了控制出血量是结核毁损肺行胸膜全肺切除术成功的关键,进胸后仔细游离胸腔内粘连,边游离边止血,经肺的前内侧粘连较轻的部位贴心包剥离直达肺门,支气管残端用自动缝闭器闭合后以3-0无损伤缝线加固支气管残端.用耐维或带蒂肋间肌缝合包埋支气管残端。因为部分毁损肺病人伴有气管内膜结核,严格包埋会减少发生支气管瘘。
  • 摘要:麻醉药物过敏不能用其他药物代替者,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阻塞或尿毒症,不能矫正的严重低氧血症,活动性结核介入治疗需要在规范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良性病变(特别是结核)慎用支架置入,介入方式主要靠操作者判断,球扩1~3分钟,压力100~800kpa,不要压迫到对侧气道,TBNA部位、方向要正,总之,简单能解决的问题不复杂化,以解决问题为最高目标。
  • 摘要:本文讲述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总结出了避免疾病的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提早治疗,深入的病原学筛査,优化抗病毒治疗时机。
  • 摘要: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是一种可以简单、快速检测基因突变和基因缺失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温州地区Mtb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异烟脱耐药基因katG和inhA ,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 ),并与液体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其在检测Mtb及耐药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浙江嘉善2010-2015年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为进一步防控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嘉善县2010-2015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2015年嘉善县累计报告肺结核13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7.90/10万,2010~2013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发病率基本持平.发病以春夏季相对较高,冬季较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例2.7∶1;15~65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以流动人口、农民居多,发病分别为549例、417例,分别占报告总人数的44.55%、31.54%.结论:嘉善县肺结核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防控形势严峻,加强落实防控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56例EBTB患者,在全身正规化疗及镜下局部注药基础上,通过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冷冻、球囊扩张等综合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56例患者中显效88例,有效5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02%(142/156).结论:APC、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方法对EBTB疗效确切,值得有条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并发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结核后并发IPA的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与胸部CT、病理检查、治疗和预后. 结果:2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4例,临床诊断22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6-70岁;26例患者均为肺结核涂阳初治,疗程半年以上,治疗后痰菌转阴,治疗结束时间3-25年;26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8例,支扩4例,COPD14例,肺癌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发热的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咯血、胸痛、盗汗等次要症状;胸部CT表现肺内空洞21例,其中陈旧性结核空洞17例,新发空洞4例;经抗真菌治疗后,好转出院14例,自动出院4例,内科治疗后转外科手术5例,死亡3例. 结论: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免疫功能低下和菌群失调,临床碰到许多并发真菌感染,应及时行痰真菌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抗真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合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营养不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有肺结核史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OR=4.100,95%CI:1.471~11.431)、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OR=2.695,95%CI:1.078~6.739)及既往肺结核史(OR=11.102,95%CI:3.076~40.065)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危COPD患者,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V携带者的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无症状显示的HBV携带者的结核病患者78例为实验组;肝功能正常无病毒携带的结核病患者78例为对照组,以相同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 结果:经抗结核药物治疗作用后,实验组肝功能损伤率为3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9%(P<0.05),年龄越大,肝功能损伤率越高;实验组多发生中度肝功能损伤,而对照组多发生轻度损伤;实验组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半个月内,而对照组的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一个月. 结论:HBV携带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需要密切关注,并在抗结核治疗时施予护肝措施.
  • 摘要:目的:分析嘉兴市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情况,为制定耐多药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纳入耐多药肺结核筛查的163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BACTEC MGIT960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及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链霉素)敏感性检测. 结果:1636例纳入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其中男性1158例,女性478例,总筛查率为77.98%,痰培养呈阳性率为78.00%;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1162例,初治患者阳性率74.36%,复治患者阳性率58.55%;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5例,初治患者21例,检出率1.63%,复治患者24例,检出率6.96%;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总检出率逐年下降(P<0.05).1162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494例患者出现对一种或几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总耐药率为42.51%;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0.24%)、链霉素(9.38%)、利福平(5.08%)和乙胺丁醇(2.15%);312例患者对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复治患者单耐药率54.95%高于初治患者2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例患者同时且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药物耐药,耐多药率3.87%,复治患者耐多药率11.88%高于初治患者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嘉兴市以重点人群为耐多药筛查对象的策略取得一定成效.
  •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难治性肺结核患者45例进行诊治,采用两种化疗方案(2HRtES/10HRtES和2HRbLEZ/16HRbLEZ)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痰菌变化、肺部X线变化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2HRtES/10HRtES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63.2%,病灶显著吸收率为52.6%,空洞闭合、缩小率为42.1%;2HRbLEZ/16HRbLEZ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5.2%,病灶显著吸收率为85.7%,空洞闭合、缩小率为76.2%.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应用2HRbLEZ/16HRbLEZ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可达到理想疗效.
  • 摘要: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4种新检测法. 方法:4种新检测法为Xpert Mtb/RIF检测、金胺O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LED法)、MGIT液体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与罗氏培养、萋尼染色结果比较. 结果:200份肺结核病人痰液标本,萋尼染色法阳性74份,阳性率37.0%;LED法阳性82份,阳性率41.0%;MGIT液体培养阳性92份,阳性率46.0%,MGIT液体培养检测阳性结果,平均时间12.5天(3-38天);罗氏培养阳性86份,阳性率43.0%,罗氏培养检测阳性结果,平均时间26.4天(6-56天);LAMP试验阳性141份,阳性率70.5%;Xpert Mtb/RIF检测阳性90份,阳性率45.0%;LAMP试验检测结核分杆菌的阳性率与萋尼染色法比较:x2=45.1,P<0.01,二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LED法、MGIT液体培养和GeneXpert检测比较:x2=35.3,24.7和26.7,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荧光染色LED法与萋尼染色法比较:x2=0.67,P>0.05,二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FB阳性率可以提高4.0%.LAMP试验检测阳性率高,抗酸染色法的检测阳性率低. 结论:MGIT液体培养、LED法及LAMP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特异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Xpert Mtb/RIF检测可以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情况,最大缺点试剂价格昂贵,影响其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顺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和预防肠梗阻复发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共纳入经内科治疗失败需手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患者15例.入院后治疗:强化抗结核、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术前在DSA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至空肠持续减压2周,术中肠黏连松解和肠切除后,将肠梗阻导管顺行引导至末端回肠行小肠内排列.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液、全肠外营养支持、继续抗结核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经肠梗阻导管注入大承气汤100mlBI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患者排气后带管进水,如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可进流食,并胃肠减压接平压;排便后进食半流质,并关闭肠梗阻导管.术后卧位7d,防止肠管移位.如患者排气、排便顺利;进食无不适,自术后第10天起每日2次口服液体石蜡50ml后拔管50cm左右,至术后第14天可完全拔除. 结果:15例病例均按预定方案成功手术,解除梗阻原因.肠梗阻导管均放置成功,平均置管时间23min.术后排气时间为(4.91±2.27)d;术后排便时间为(5.72±2.64)d.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0.0%(3/15):1例切口感染;2例鼻咽炎.术后随访15例5-40个月,2例(13.3%)在术后6个月内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100.0%,无因肠梗阻再手术病例. 结论:结核性肠梗阻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术后的复发率.
  • 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对临床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体外抑菌作用,为治疗NTM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2.1-2014.6月期间分离自本院临床患者的NTM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对98株NT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莫西沙星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敏感率为84.5%(49/58),显著高于脓肿分枝杆菌11.5%(3/26)(x2=40.505,P=0.000).利奈唑胺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敏感率为65.5%(38/58),低于脓肿分枝杆菌的88.5%(23/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3,P=0.029).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中,莫西沙星对鸟分枝杆菌的敏感性(96.2%,25/26)高于胞内分枝杆菌(75%,2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33);利奈唑胺对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69.2%(18/26)和62.5%(20/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592). 结论:不同种NTM的耐药谱有差异,在NTM疾病的诊治中NTM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的筛查是很有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体动脉栓塞术预处理联合肺胸膜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科行胸膜肺切除术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56例,根据术前咯血量大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有中到大量咯血者(24小时咯血量大于100ml)进入观察组29例,术前经导管行病灶区域体动脉栓塞预处理,栓塞后24-48h行胸膜肺切除术;少量咯血或无咯血者27例进入对照组,直接行常规胸膜肺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判断区域体动脉栓塞术预处理联合肺胸膜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29例,其中全肺毁损者12例,部分肺毁损者17例,其中25例(86.2%)出现病理性支气管动脉供血,所有患者均合并非支气管体动脉供血,26例(89.7%)患者合并肋间后动脉供血,5例(17.2%)患者合并胸廓内动脉供血,20例(68.9%)患者合并锁骨下动脉供血,8例(27.6%)患者合并膈下动脉供血.经术前区域动脉栓塞预处理后,术中、术后出血量(800±220)ml,手术时间(101±60)min;对照组患者27例,其中全肺毁损者8例,上肺毁损者19例,术前未行动脉栓塞,术中、术后出血量(1620±350)ml,手术时间(150±48)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例(10.3%),并发脓胸3例(10.3%),对照组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例(11.1%),并发脓胸4例(14.8%),并发呼吸功能衰竭2例(7.4%),两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
  • 摘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能不同程度地缓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经济、心理等方面的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近十余年国内外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社会支持与心理干预的应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方面还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患者经济负担重,灾难性支出风险高;,防治部门过于重视治疗,而忽视患者社会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病病因不明,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但亦有男性病例相关报道,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是PLAM的主要症状,病程中可反复出现单侧或双侧自发性气胸,可伴干咳、乳糜胸,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肺外症状有乳糜尿,乳糜心包积液,乳糜腹水,有些患者中可发现子宫纤维瘤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支生物学研究表明PLAM的发病与基因TSC1或TSC2的突变有关,肺部CT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薄壁小囊肿,表现较有特征,肺移植是终末期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易与肺结核球相混淆.本文收集整理肺硬化性血管瘤一例,通过讨论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确诊的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病变的镜下形态和分布特点.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主要有四种形态:多发、单发结节;胸膜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结节;胸膜充血、水肿;胸膜增厚、纤维粘连.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胸腔镜检查安全,在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摘要: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的症状、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相似,但其对抗结核药物具有天然耐药,众多临床研究和病例报道均证实,脓肿分枝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肺部基础疾病(如尘肺、肺癌、既往肺结核病史和囊性纤维化)、干细胞或器官移植、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多态性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器基因杂合子等为其易感因素,当脓肿分枝杆菌肺病被误诊为肺结核,不仅会延误脓肿分枝杆菌病的治疗,导致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并发症的发生,还会使患者承受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胆湿热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硫普罗宁护肝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治疗组)在硫普罗宁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方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有很好的保肝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其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471例患者中,共检出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6%.13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最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最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2hPG≥11.1mmol/L、住院时间≥14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 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评估过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然而,对于两者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联仍存在争议.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评估VDR基因FokI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我们检索了从PubMed和文摘数据库发表的研究报告,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的95%置信区间(CI)的合并比值比(OR)计算.总体而言,当所有的研究都被聚集起来后(FF FFVS:OR=1.36,95%CI=1.11-1.66;FF VS FF:OR=1.38,95%CI=1.14-1.67;主导模式:OR=0.73,95%CI=0.61-0.88),我们发现FokI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有明显的关联.在种族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观察FokI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联主要集中在亚洲人群(FF FFVS:OR=1.71,95%CI=1.02-2.85;FF VS FF:OR=1.86,95%CI=1.40-2.47;主导模式:OR=0.55,95%CI=0.42-0.72);而在白种人和非洲人上,两者没有明显的关联.总之,(VDR)基因FokI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易感结核病有相关性.此外,还需要大量和精心设计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论.
  • 摘要:目的:观察五倍子膏巴布剂外敷治疗肺结核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盗汗症状的肺结核病人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五倍子膏巴布剂外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4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倍子膏巴布剂外敷神阙穴可显著改善肺结核患者盗汗的临床症状.
  • 摘要:目的:探索益气养阴清肺法联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者均为我院临床确诊的7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肺方,观察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2月末痰菌转阴率为92.11%,而对照组经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2月末78.95%,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且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肺法联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核病房地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核病房地面消毒效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及传统的菌落计数法,分别对结核病房地面消毒效果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结核病房地面消毒前后比较,传统的菌落计数法检测结果与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地面消毒后菌落计数法检测结果合格率84.09%,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合格率86.3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地面消毒前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Pea-son相关系数为0.051(P>0.05),无统计学意义,地面消毒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Pea-son相关系数为0.401(P<0.01),表明两者具有相关性. 结论:目前结核病房地面消毒质量有待改进;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结核病房地面消毒效果的检测,相对传统的菌落计数法,ATP生物荧光法省时方便快捷,能及时发现问题以采取干预措施,但其与菌落计数法的相关性还待进一步探讨,缺点是无法判断病原微生物,无法代替传统的细菌培养法进行致病菌的鉴定.建议可将ATP生物荧光法与细菌培养法联合应用在结核病房地面清洁消毒的检查与考核中.
  • 摘要:目的: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其耐药机制. 方法:分别选取33例耐药肺结核(耐药组)、49例普通肺结核(普通组)及5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展开对比研究.提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采用RT-PCR检测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实验检测IL-17A、IL17F、TGF-β1及IL-10的血清水平. 结果:各组Th17、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不同,普通组Th17细胞比例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耐药组低于普通组;普通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和Foxp3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耐药组高于普通组;普通组Th17/CD4+C D25+Foxp3+T和RORγt/Foxp3低于对照组,耐药组低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不同,普通组IL-17A、IL-17F水平低于对照组,耐药组低于普通组;普通组TGF-β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耐药组高于普通组;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h17/CD4+CD25+Foxp3+T平衡向CD4+CD25+Foxp3+T偏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削弱了机体对MTB的清除能力,可能是结核病慢性化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GeneXpert MTB/RIF系统对经过规范治疗2月末痰菌仍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结合痰培养药敏及后期治疗情况,分析该检测对经过规范治疗疗效不佳患者的检测价值和预警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实验组(治疗2月末痰菌阳性)、实验对照组(治疗2月末痰菌阴性).检测价值分析:予以GeneXpert MTB/RIF系统对痰液进行痰找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同时予以痰培养药敏试验,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预警价值分析:治疗至5月末时,实验组的疗效情况与2月末的GeneXpert MTB/RIF系统的预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GeneXpert MTB/RIF系统在实验组的结核杆菌检出率达到96.2%,耐利福平杆菌的检出率达到94.3%.对培养阳性,涂片阳性的结核杆菌检出率为96.2%,培养阳性,涂片阴性的结核杆菌检出率为50.0%.GeneXpert MTB/RIF系统的预测疗效与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GeneXpert MTB/RIF系统对临床治疗不佳肺结核具有重要的检测价值和预警价值.
  • 摘要:多数临床医生在遇到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青年患者时,往往首先考虑肺结核,忽略了青年肺癌的可能性,从而延误早期诊断与治疗,过分偏重X线影像而下诊断是造成误诊的另一主要原因,肺部肿块是肺癌较为特征性的X线表现,然而并非每一肺癌患者都有典型的X线表现,多数病例的X线缺乏典型肿块影像,往往有“同病异影”和“异病同影”的表现,对于疑似病例抗结核试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影像学变化,不宜采取过长时间的试验治疗,以防延误病情,本组有8例抗结核治疗超过3个月,确诊时均为晚期,失去了早期治疗机会。
  • 摘要:结合患者肺部病灶及肠道表现,诊断上修正为:血源播散性结核;类白塞病样综合征,治疗上予以异烟肼片0.3qd,利福喷汀0.45biw,乙胺丁醇片0.75qd口服治疗结核病,同时服用护胃护肝药物,采用局部溃疡的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咳血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106例肺结核咳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06例患者中,5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3.8%,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症处理,5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解除,2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好转,1例患者大咳血窒息死亡.结论: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咳血过程中,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医护人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 摘要:本文讲述了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大多进食受限,而营养不良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已成为结核病发病和影响治疗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营养的护理就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带有金属套管的患者要认真宣教并指导患者做好套管的消毒及相关注意事项。
  • 摘要:肠结核常是本身患有粟粒性肺结核,结核菌经血行传播侵犯肠道,或因经常吞咽含有结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继发感染,对于粟粒性肺结核伴肠结核,因临床症状少见,且无特异性,其诊断困难,一旦发现都较严重。该患者发现时已出现肠穿孔并发症,医护因地制宜,对症处理,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做好腹痛、腹胀、发热等的护理,注意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同时需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告知其要尽量抓紧时间,早期治疗,并且应坚持不间断,全程地治疗才能彻底根治。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成功脱机,病情明显好转。
  • 摘要:考虑利福平所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改为异烟肼300mg qd,乙胺丁醇750mg qd,阿奇霉素片SOOmg qd口服,莫西沙星片400mg qd四联抗结核治疗,他克莫司胶囊O.Smg q12h口服,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他克莫司剂量,利福平治疗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病率低,文献公开报道仅5例,且均为治疗1个月之后出现,本例治疗半月即出现肾病综合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