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植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0665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学通报、自然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计算数学研讨会等;第二信使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宝宏、何小兵、房永祥等。
第二信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0665篇
占比:99.96%
总计:420843篇
第二信使
-研究学者
- 周宝宏
- 何小兵
- 房永祥
- 景志忠
- 贾怀杰
- 陈国华
- 龙朝琳
- G·C·里斯
- G·E·安德里纳
- J·P·克莱恩
- J·密奇尼克
- P·S·桑卡拉
- 乐志培
- 余海若
- 喻陆
- 孙长凯
- 宫占文
- 岳岚
- 张钧
- 朱永宁
- 查仁明
- 王雨田
- 阎凤周
- 陈炳猛
- 高秉林
- 黄明达
- ANGuo-Yong SONGChun-Peng
- A·M·库马
- Christian Mazars
- Coller
- J
- K·戴斯罗斯
- Mich.MC
- Olivier Lamotte
- Patrice Thuleau
- R·D·艾然
- Shinichi Y
- Stephane Bourque
- 丁建中
- 丁振华
- 丁绍·J·帕特尔
- 东方
- 严桂芹
- 严洁
- 于恩华
- 于清华
- 于龙川
- 付勇南
- 付成来
- 任衍钢
-
-
吴明达;
刘雪莹;
冯剑南;
高雪伟;
郝峰;
高俊涛
-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FTR可敏感检测胞浆内第二信使cAMP的检测方法。方法:构建CFTR和YFP-H148Q/I152L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共表达CFTR和YFP-H148Q/I152L的FRT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荧光淬灭动力学实验验证细胞模型的有效性;荧光淬灭动力学实验验证细胞模型可筛选CFTR调节剂;放射免疫法检测加入CFTR激活剂后细胞内的cAMP浓度。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FTR表达在细胞膜上,YFP-H148Q/I152L表达于胞浆中;成功构建共表达CFTR和YFP-H148Q/I152L的FRT细胞模型;荧光变化斜率值与CFTR调节剂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该模型可筛选CFTR调节剂;荧光变化斜率值可反映胞浆内cAMP浓度,该模型可敏感检测胞浆内cAMP浓度。结论:此细胞模型可以高效敏感检测胞浆内第二信使cAMP浓度,为cAMP信号相关靶点的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
-
李晗;
高云航;
宋玲;
施伟东;
李玲芝;
陈腾飞;
侯红平;
张广平;
叶祖光
-
-
摘要:
[目的]探讨龟苓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阴虚火旺模型大鼠第二信使、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龟苓膏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龟苓膏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4 g生药/kg、6.8 g生药/kg、13.6 g生药/kg)预给药7 d,第8 d起模型组和龟苓膏低、中、高剂量组每天上午灌胃150 mg/kg优甲乐混悬液制备阴虚火旺模型大鼠,90 min后灌胃给予低、中和高剂量的龟苓膏,连续14 d,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各剂量组大鼠的烦躁情况改善,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P<0.01);龟苓膏低、中、高剂量组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或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龟苓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阴虚火旺所致的cAMP/cGMP比值增加、Na^(+)-K^(+)-ATP酶活性增强、SOD活性降低与MDA含量增加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
程维维;
陈媛媛;
付成来
-
-
摘要:
焦磷酸肌醇(inositol pyrophosphates)是一类小分子化合物,是含有焦磷酸基团的磷酸肌醇,在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作为第二信使,焦磷酸肌醇广泛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四种焦磷酸肌醇,分别是5-焦磷酸-五磷酸肌醇(5-InsP_(7))、1-焦磷酸-五磷酸肌醇(1-InsP_(7))、1,5-双焦磷酸-四磷酸肌醇(InsP_(8))和5-焦磷酸-四磷酸肌醇(5PP-InsP_(4))。研究发现5-InsP_(7)是治疗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我们将在本文中阐述这些焦磷酸肌醇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
-
陈长坡;
闫佳音;
牛美;
曹冠洋;
李飒;
毕晶晶;
董文佩;
蒋涛;
辛鹏洋
-
-
摘要:
环二核苷酸是由两个核苷单磷酸通过两个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分子.环二核苷酸最早在细菌中被发现,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在调节细菌的生理功能和抗噬菌体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病原核酸的刺激下可合成环二核苷酸,该分子作为第二信使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并最终诱导干扰素分泌,启动抗感染免疫响应.环二核苷酸及其类似物是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先导化合物,也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免疫佐剂.对环二核苷酸的发现、环二核苷酸的生物功能等进行了简单回顾,总结了环二核苷酸结构修饰的基本策略及环二核苷酸类似物的结构多样性.
-
-
-
-
-
-
摘要:
磷酸二酯酶:从伟哥到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中文/磷酸二酯酶(PDE)是一个催化第二信使c AMP和/或c GMP水解的超级酶家族。它包括11个家族(PDE1-PDE11),对调节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发挥关键作用。PDE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其靶位功能越发明显并受到重视。尤其是靶位PDE5的伟哥(Viagra,sildenafil;PDE5抑制剂)研制成功,使PDE研究成为国际药物研发的一大热点。
-
-
马薇薇;
蒋春艳;
崔毓桂
-
-
摘要:
Calcium is an important second messenger that binds to a variety of proteins,regulating protein's localization,activity,and function.Calcium channels in cell membrane and organelles strictly control cytoplasm'and organelles'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transmission of intracellular signals.In the oocyte maturation and fertilization process,calcium ions control the maturation process of oocytes,maintain the fertilization process and start embryonic development.Oocyte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infertility pati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but its low success rate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IVM cannot be widely used.Calcium antagonists can inhibit the early maturation of the nucleus,making the nucleus and cytoplasm to mature at the same time,which becomes the research hotspot now.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lcium channel,the balance of calcium ion,the mechanism of calcium in the regulation of meiosis and the role of calcium in IVM.%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与多种蛋白结合,调节蛋白质的定位、活性及功能.细胞膜及细胞器上的钙通道严格控制细胞质和细胞器的Ca2+浓度,以保证细胞内信号的正常传导.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过程中,Ca2+控制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维持受精并启动胚胎发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是目前临床上不孕不育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它的低成功率一直是IVM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Ca2+拮抗剂能抑制细胞核的提前成熟,使得细胞核与细胞质成熟同步,成为现在IVM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Ca2+的通道,如何介导Ca2+的平衡,Ca2+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和IVM中Ca2的作用.
-
-
-
杜斌;
孙建和
-
-
摘要:
环二腺苷酸(cyclic diadenosine monophosphate,c-di-AMP)是在细菌中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菌的生长、细胞壁的代谢平衡以及细菌的致病力等.c-di-AMP除了在细菌中发挥作用外,它还可作为第二信使分子被真核宿主识别,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细菌细胞内c-di-AMP的代谢受二腺苷酸环化酶(diadenylate cyclase,DAC)和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的调控.本文综述了c-di-AMP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受体蛋白、生物学功能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
-
邹秀芬
- 《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计算数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G-蛋白是高度保守在所有真核细胞内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通常与受体分子结合负责把细胞外的信号精确无误地传递到细胞内,是细胞感知环境并产生或者切换相关反应的必不可少的分子开关.在动物细胞里,G-蛋白参与广泛的信号转导,如光、味觉、激素和生长因子等.G蛋白有两种构象:与GTP结合时的激活态和GDP结合时的失活态.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G蛋白是与GDP结合的失活型.与GDP结合的G蛋白能与各种各样的受体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增加了受体与配体的结合亲和力.一旦受体与配体结合,受体被激活,α亚基就与β和γ亚基分离,同时离开受体.由于解离下来的α亚基与GDP的结合亲和力下降,GDP就能够与游离在细胞内的GTP发生交换,产生与GTP结合的激活型的G蛋白.被激活的G蛋白就与效应蛋白相互作用,改变了第二信使的浓度,从而发生信号转导响应.本文讨论 酵母中G-蛋白循环系统的数学建模和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