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疏松
中心疏松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7041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甘肃冶金、河南冶金、南方金属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年中南·泛珠三角地区炼钢连铸学术交流会、第二届钱江创伤医学高峰论坛暨2015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等;中心疏松的相关文献由3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亮、陈天明、李志强等。
中心疏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0417篇
占比:99.84%
总计:70532篇
中心疏松
-研究学者
- 陈亮
- 陈天明
- 李志强
- 李红光
- 冯远超
- 李扬洲
- 杨文中
- 郭华
- 郭奠荣
- 周书才
- 朱苗勇
- 王海达
- 陈列
- 叶枫
- 范世强
- 刘明忠
- 吴国荣
- 崔立新
- 干勇
- 张家泉
- 李京社
- 杨明生
- 杨治立
- 洪军
- 王光进
- 祭程
- 程爱民
- 范英俊
- 郭忠波
- 阎红军
- 陈永
- JI Cheng
- ZHU Miaoyong
- 丁秀中
- 付军
- 任正德
- 何庆文
- 余小琴
- 倪满森
- 刘世义
- 刘发友
- 刘彦伟
- 刘浏
- 卢峰
- 卢秉军
- 吴建华
- 孙乐飞
- 季文豪
- 季春生
- 尚明
-
-
刘宁宁;
许长军;
吕严;
胡翰廷;
张岩
-
-
摘要:
基于锭重兼容设计了插板式(C)、套圈式(T)和垫圈式(D)三种锭型,并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10~15 t、20~27 t、29~35 t、39~45 t、50~60 t 42CrMo4钢锭在三种锭型下的凝固特性。结果表明,在10~60 t锭重内,随兼容量增大,凝固末期液相穴愈加深入锭身,在D锭型中表现尤为明显。当兼容量占原始锭重10%以下时,三种锭型凝固时间相近,中心疏松长度差均保持在69 mm以下;当兼容量超过10%时,D锭型相对C锭型和T锭型凝固时间明显减少,中心疏松长度延长了107~232 mm;而当兼容锭重超过20%时,钢锭中心疏松长度将增大两倍以上,钢锭质量明显恶化。因此,当兼容锭重在10%以下时,宜采用T锭型和D锭型;当兼容量在10%~20%时宜采用T锭型和C锭型。在现场进行42CrMo4钢20~27 t兼容锭工业应用,其超声波探伤结果均达到Ⅱ级要求。
-
-
杜佳美;
杨博;
彭磊
-
-
摘要:
对某汽车发动机曲轴用40CrNiMoA钢进行低倍酸蚀检查时,发现其心部存在疑似裂纹的缺陷。采用低倍酸蚀对比、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磁粉检测等方法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材料心部组织不致密及心部存在的异常贝氏体组织导致其不耐腐蚀,在酸蚀过程中产生了腐蚀坑,这些腐蚀坑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假裂纹”缺陷。对材料连铸及轧钢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后,其致密度提高,心部贝氏体异常组织消失,心部酸蚀30 min后无明显腐蚀坑存在。
-
-
朱保全;
张永安;
程明华
-
-
摘要:
巨能特钢连轧线投产初期生产的GCr15钢芯部质量不高,中心疏松,多次出现沙箱试样中心裂纹缺陷及用户高频感应加热后剪切下料棒料撕裂的问题。通过优化轧制工艺,采用大压下、待轧降温与低速轧制工艺,棒材芯部质量显著提高,中心疏松改善尤为明显,沙箱试样中心裂纹及用户高频感应加热后剪切下料棒料撕裂的问题得到解决。
-
-
张洪才;
印传磊;
郑力宁;
翟万里;
石可伟;
张益民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浸入式水口对大规格连铸圆坯质量的影响,以某钢厂生产断面直径为?500 mm的42CrMo连铸圆坯为背景,对使用侧孔浸入式水口和传统直通浸入式水口的使用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侧孔浸入式水口浇铸时,结晶器进出水温差由传统直通水口的3.30°C提高至3.54°C;连铸圆坯中心疏松由1.5级改善至1.0级,中心偏析指数由0.93~1.21降低到0.98~1.02,近表层至近中心碳极差由0.050%~0.075%降至0.035%~0.053%,使用侧孔浸入式水口的连铸圆坯碳偏析得到改善;铸坯内弧侧表层至3/4R处氧化物夹杂物总量减少0.5个/mm^(2);铸坯从1/4R处向内长度不小于13μm的硫化物数量减少0.35个/mm^(2);轧材全氧质量分数平均降低0.00012%,夹杂物中B类氧化物夹杂均在1.5级以内,钢中大尺寸夹杂物明显减少,钢的洁净度得到改善。
-
-
王琦;
任根柱;
巩彦坤
-
-
摘要:
介绍了动态轻压下技术在邯郸钢铁有限公司大方坯连铸机上的应用情况,并分别对未使用轻压下和使用轻压下的铸坯的中心疏松和中心碳偏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轻压下技术后,铸坯的中心疏松级别由原来的2.0~2.5级降低为0.5~1.0级,V型偏析和中心缩孔有所改善,铸坯的中心平均碳偏析指数由由1.17~1.26降低为1.07~1.13.
-
-
王海达;
陈列;
李超;
范世强;
李凯
-
-
摘要:
重点介绍了轴承钢GCr15SiMn浇注过程中连铸工艺应用与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出GCr15SiMn凝固特点,设定匹配合理的工艺参数,通过不同参数的工业实践研究,确定了合理工艺参数,从而改善铸坯中心疏松、缩孔、偏析等缺陷.中心疏松≤1级、缩孔≤0.5级、纵向试样V形偏析得到明显改善,中心偏析指数可控制在1.08以内,完全满足轧制需求.
-
-
苟复钢;
王青海;
王东明;
孙世平
-
-
摘要:
生产Φ50~75 mm的GCr15轴承钢时,轧后棒材存在中心疏松缺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观察棒材心部等效应变的渗透情况,并对粗轧孔型工艺进行优化,将优化前一二道次的压下量从21 mm、58 mm分别增加到51 mm、85 mm,第三道次的压下量从60 mm减小到34 mm.等效应变值随着道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棒材中的拉应力在经工艺优化后变为压应力,变形均匀度也得到提升,促进了铸坯心部的变形,有利于中心孔洞的压合.工艺优化后轴承钢的探伤合格率由原93.25%提高到96.06%.
-
-
郭鑫;
王海达;
陈列;
尚继民;
范世强
-
-
摘要:
本文介绍以大方坯生产的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建立适用于本连铸机过程二维纵向凝固传热模型,确定铸坯末端电磁搅拌(F-MES)位置、液芯大小及末端凝固系数.同时使用特斯计测量不同的搅拌参数下磁场强度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末端搅拌方式、不同的搅拌位置、不同的搅拌参数进行工业试验质量对比,确定最优的末搅位置、末搅方式及末搅参数.验证结果为拉速0.62m/min、末搅参数350A/8Hz、搅拌方式连续、末搅强度500~600GS、轻压下参数2/4/5/2.铸坯内部质量中心疏松≤1级、缩孔≤0.5级,偏析指数控制在1.08以内.铸坯内部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
-
张越;
吕泽安;
马建祎;
钟骞;
王占忠;
彭峰
-
-
摘要:
对比试验了铸坯的轻压下量(0~8 mm)及拉速(0.42~0.49 m/min)对42CrMo钢Φ195 mm轧材低倍组织和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42CrMo钢过热度控制在20~30°C,二冷比水量0.30 L/kg,结晶器电搅100 A/1.5 Hz,末端电搅400A/8 Hz,连铸拉速控制在0.49 m/min,总压下量6~8 mm,能有效改善42CrMo钢轧材的内部质量.
-
-
王海达;
陈列;
董贵文;
李凯;
范世强
-
-
摘要:
42CrMo钢是一种中高碳合金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及易产生中心偏析和缩孔等内部缺陷,最终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某厂通过对轻压下技术的研究试验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铸坯内部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低倍评级由原1~1.5级降低至0.5~1级.缩孔由原0.5~1级降低至0~0.5级.纵向试样V偏析改善效果明显.偏析指数可控制在0.950~1.050.完成满足轧制需求.
-
-
-
-
张余;
黄君;
刘伦文;
李俊伟;
李伟
- 《2015年中南·泛珠三角地区炼钢连铸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介绍了静态轻压下技术在武钢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情况,分别对未使用轻压下和使用不同轻压下参数后铸坯的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轻压下技术后,铸坯的中心偏析C1.5级别以下比例由53%,提高到72%,未发生B级以上偏析;中心疏松1.0级以下比例由74%提高到91%,铸坯实物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