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滤池
砂滤池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3635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广东化工、工业用水与废水、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饮用水安全控制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等;砂滤池的相关文献由5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杰、邬亦俊、刘志远等。
砂滤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3635篇
占比:99.86%
总计:63722篇
砂滤池
-研究学者
- 李杰
- 邬亦俊
- 刘志远
- 吴国荣
- 芮旻
- 许龙
- 陆少鸣
- 刘清华
- 吴顺勇
- 周婷如
- 尚玉
- 张晓健
- 方以清
- 李佳林
- 李圭白
- 段成彩
- 漆文光
- 王占生
- 王曙光
- 罗君伟
- 钱进
- 陈丽珠
- 魏迅
- 丁卫
- 于卫东
- 于娇娇
- 于文松
- 仇立发
- 任芝军
- 伊勇
- 伦泳豪
- 何原平
- 何堤
- 冯硕
- 况琴
- 刘亮
- 刘凡清
- 刘志刚
- 刘旭东
- 刘红旗
- 刘荣荣
- 史军军
- 叶天强
- 叶宇兵
- 吴代赦
- 吴杉
- 吴頔
- 唐炳钦
- 姚群灿
- 安伟
-
-
张子潇;
魏屹;
张宏宇;
朱克鑫;
任晓庆
-
-
摘要:
针对微滤预处理系统不完善的情况,通过在预处理系统前端增加混凝-沉淀+砂滤池,解决微滤运行不稳定的实际情况.运行结果表明:滤池出水COD、浊度和TP的平均值分别为19.31 mg/L、1.68 NTU和0.26 mg/L,滤池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79%、85.59%和72.95%,系统出水水质稳定.同时,滤池系统可完全去除大粒径杂质,确保自清洗过滤器正常运行.微滤系统在保持恒定通量生产运行时,滤池的存在使得微滤系统跨膜压差上升幅度大为减缓,约为没有滤池系统时的0.5倍;微滤系统清洗周期也大幅度降低,约为没有滤池系统时的一半.滤池系统的存在,有效地延长了微滤系统的使用时间,保证了微滤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微滤膜的使用寿命,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解决思路.
-
-
于婷婷;
陈仁杰;
刘明辉;
吴俊康
-
-
摘要:
自来水厂出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超标会对供水系统产生潜在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城市供水安全,影响人体健康.本文对自来水厂砂滤池表面附着物进行氨氮污染物降解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72天过程中,提取液1与2均具有良好的氨氮降解性能,氨氮浓度均逐渐降低至完全降解,表明砂滤池中含有一定活性的微生物,能够对氨氮污染物进行降解.
-
-
陈燚;
笪跃武;
袁君;
沈浩;
倪文琦;
王晓云
-
-
摘要:
供水行业不断发展,工程设计水平持续提高,然而,水厂的设计先于实际运行,在水厂投产后的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同原有设计预期认知存有偏差的地方.为此,锡东水厂二期的设计结合一期的实际运行进行了一些改进.为更深入进行水厂精细化的管理工作,结合锡东一、二期长时间的探索与优化运行,通过后评估,对工艺中不同的混凝方式、沉淀池水力条件及其出水方式、砂滤的进水方式以及尾水浓缩等进行了实际运行效果的对比分析.实践表明,机械混合较管式混合理论更优,但调节复杂,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沉淀池导流墙和出水指型槽的优化设置改善水力条件利于沉淀;砂滤池中间进水较两侧配水效果更优;辐流式污泥浓缩池较平流式实践效果更好.
-
-
何晓梅;
胡克武;
陈振华
-
-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砂滤池+活性炭滤池"与"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对江河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试验结果表明:(1)"炭滤+砂滤"工艺的出水浊度比"砂滤+炭滤"的出水浊度稳定,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平均出水浊度≤0.3NTU;(2)"炭滤+砂滤"和"砂滤+炭滤"对CODMn均有比较明显的去除效果,两种工艺去除效果相差不大;(3)"砂滤+炭滤"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炭滤+砂滤",两者对色度、臭和味及2-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4)原水经"砂滤+炭滤"工艺后,出水pH值略有降低,而经"炭滤+砂滤"工艺后的出水pH值略有升高,两者出水PH值均在6.50~8.50的范围内.
-
-
许青青;
戴盛;
李磊;
朱永林
-
-
摘要:
考察了"预臭氧接触+炭砂滤池"中试工艺在最佳运行参数下的出水水质,并对比了中试砂滤池与中试炭砂池的出水水质,验证炭砂池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长期运行情况下,炭砂滤池出水浊度为0.09~0.30 NTU,pH值在7.30左右,CODMn、TOC和UV254分别保持在0.8,(1.2~1.3)和(0.03~0.04)mg/L,水质均优于砂滤池.
-
-
李诚;
顾悦;
于红松;
苏建明;
沈计
-
-
摘要:
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8000 m3/d,主体采用A2/O+深度处理工艺.在不增加占地的前提下,通过增设活性炭投加单元、新建砂滤池等方式对原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实践表明,改造后系统出水水质有较大幅度提升,CODCr、SS、NH3-N、TP等各项指标均可稳定达到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2/599—2015)B标准要求.
-
-
陈佼;
陆一新;
王瑞;
杨哲涵;
赵鑫
-
-
摘要:
采用砂滤池处理低基质(NH4+-N,NO2--N)浓度污水,考察了接种异养反硝化污泥后砂滤池厌氧氨氧化的启动及运行性能.结果表明,经适应期(1~17 d)、活性迟滞期(18~41 d)、活性提高期(42~103 d)和活性稳定期(104~108 d)后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期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97.1%,89.8%.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和血红素(Heme)含量在活性提高期得到大幅提高.稳定运行期间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为1.35%~5.42%,为砂滤池内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提供了基础.
-
-
何敏红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污染源也越来越多,其中氨氮问题是水资源污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源,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氨氮污染更为严重,文中对氨氮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对我厂两条生产线在实际应用对生物砂滤池去除氨氮的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碱度对水厂生物砂滤池去除氨氮的影响,研究其效果.
-
-
王郑;
崔康平;
许为义;
孟蓉;
孙鹏;
陈鸿汉
-
-
摘要:
为了研究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对某农家乐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对传统土壤渗滤系统的改进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N)、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41%、91.06%、80.12%和88.59%,砂滤池出水悬浮固体(SS)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5.15%.其克服了传统土壤渗滤系统易堵塞、处理负荷低、脱氮效果差和不易反冲洗等缺陷,对于该地区农家乐生活污水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urifying effect on farmhouse wastewater of a modified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a traditional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COD,NH4+-N,TN,and TP were 82.41%,91.06%,80.12%,and 88.59%,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a sand filter on SS was 85.15%.The modified system surpasses the traditional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 because the former's ease in plugging,low processing load,poor nitrogen,and difficulty in backwashing.The modified system can be widely used and applied to the region's rural sewage treatment.
-
-
陈虎;
刘峰;
李迎春;
田川
-
-
摘要:
介绍在常规工艺条件下饮用水氨氮去除难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滤池内不同滤料样品的微生物量和氨氧化菌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氨氧化细菌在滤池硝化去除氨氮中起主导作用;DS水厂砂滤池滤料表面氨氧化细菌占细菌总数的比例最大;各滤池内氨氧化古菌占滤料表面古菌的比例均较低,这为生物硝化作用去除饮用水中氨氮提供了理论依据.%Problems of ammonia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under existing conventional processes were introduced.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of different media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filter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use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It was found that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filter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nitrification ammonia removal.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ccounted for largest proportion of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media in sand filter of DS water treatment plant (WTP).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within each filter represented lower proportion of archaea on the filter surface.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moval of ammonia in drinking water with biological nitrification was provided by all these conclusions.
-
-
-
-
-
Hongyuan Liu;
刘宏远;
Yan Zhang;
查人光;
朱海涛;
张燕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针对滤池0.14-0.32NTU超低浊度的进水,在5m3/h的中试规模基础上,通过控制反冲洗强度和短时助凝控制技术解决了滤池出水浊度控制在0.1NTU以下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冲洗强度为4.8L/(s·m2)气冲和2.4L/(s·m2)水冲时,可确保砂滤池出水浊度在30min左右降至0.1NTU的目标值;在该反冲洗强度下,采用短时助凝控制技术,即聚合氯化铝(PAC)投加浓度为0.2mg/L时,仅需投加12min可使滤池出水浊度降至0.1NTU以下,并48h内可稳定在0.1NTU以下.采用上述低强度水反洗和短时投药助凝的滤池控制技术,可以使滤池出水浊度快速稳定地保持在0.1NTU以下,在减少滤池反洗水量的同时助凝所需药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研究进一步表明,滤料中适当含污有利于水中颗粒物的去除.该技术不仅可减短滤池的成熟期、提高出水水质,还可以絮凝剂的投加量,降低运行费用.
-
-
Xie Yizhong;
谢义忠;
罗丽春;
Luo Lichun;
Jiang Shenghui;
江圣辉;
Huang Jing;
黄晶;
Deng Zhixin;
邓志新;
Ma Yule;
马玉乐;
冯惠;
Feng Hui;
Zhao Zhiwei;
赵志伟
- 《饮用水安全控制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研究了饮用水预氯化工艺对NH3-N、NO2S-N的去除以及对滤池功能微生物量、生物活性(OUR)、滤后水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影响.rn 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加氯投加量为0.2mg/L时,NH3-N去除率最高为87.8%,NO2-N含量均在0.002mg/L以下,水质稳定,不会间歇性出现滤后水二者含量高于待滤水的现象.该条件下滤池微生物量最大,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OUR最大,分别达到8611和2545ug/g,此时滤池生物量呈现深度增加而生物量不断减少的层状分布现象,生物活性则是中层最强,上层次之,下层最弱.此外,预加氯量升高,滤后水三氯甲烷随之增加,当投加量为0.2mg/L时三氯甲烷含量仅为0.016nmg/L.
-
-
Zheng Wang;
王政;
Haifeng Jia;
贾海峰
- 《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应对我国严重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问题,基于佛山某垃圾焚烧厂内以不同填料的砂滤池为主要处理措施的径流渗滤系统,在2014年6月对其进行了10场降雨事件的监测,分析砂滤池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其中对COD、TSS、TN、NH3-N和TP等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数据显示砂滤池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TSS为72%,TP为75%,TN为68%,经过归一化处理以单位体积去除率为指标,不同填料中以细砂混合5%还原性铁粉的处理效果最好,细砂的处理效果较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