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床学

矿床学

矿床学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113篇、专利文献13515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岩石学报、中国地质教育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矿床学的相关文献由786位作者贡献,包括翟裕生、吴凤鸣、周永章等。

矿床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1.70%

会议论文>

论文:113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13515 占比:97.48%

总计:13864篇

矿床学—发文趋势图

矿床学

-研究学者

  • 翟裕生
  • 吴凤鸣
  • 周永章
  • 吕新彪
  • 孙祥
  • 杨志华
  • 王建平
  • 舒启海
  • 刘家军
  • 吕古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少卿; 李强; 刘彬; 董欢; 孙洋; 严溶
    • 摘要: 矿床学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该文尝试从传统课堂、课后实验和野外实践三方面着手,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出在传统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训练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拓展野外实践教学,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矿床学综合研究思维。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 摘要: 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作者通过本刊网站投稿时,编辑部默认为:作者承诺此稿只投给《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没有一稿多投。全体作者已审阅,同意投稿本刊。
    • 赵云; 王建平; 柳振江; 张方方
    • 摘要: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矿床学课程是地质学中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先导课程,主要讲授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及时空分布规律等。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矿床学课程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地质工作者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文章结合矿床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矿床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探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矿床学教学的途径,以期达到以教促改,以学促进,教学相长的效果。
    • 陈华勇; 程佳敏; 张俊岭
    • 摘要: 21世纪以来,人类正在逐步进入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高速通道,各个科技领域均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矿床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矿模式。然而,这些成矿模式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典型矿床实例研究的“单维度”方法完成的,无论是成矿机制研究本身还是找矿勘查的需求都正在对传统成矿模式研究方式提出挑战。随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步影响基础科学领域,计算模拟和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也促使矿床模式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矿实验和计算模拟、矿床剥蚀保存机制以及成矿规律大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与传统矿床实例解剖研究一起,将构成未来我们对成矿模式研究的综合方法。矿床学研究也将由当前的“单维度”走向未来“多维度”的综合研究体系。
    • 赵忠海; 梁杉杉; 周佳峥; 荆曌怡
    • 摘要: 在总结矿床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学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合方法。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矿床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从不同典型矿床的发现史和发展史中寻找切入点,有机融合思想政治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矿床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 杨云汉; 史维鑫; 邱骏挺
    • 摘要: 地物和大气中目标的反射、散射、透射及辐射具有的偏振特性,可以用于解决部分传统光学探测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已被广泛应用在军事、环境、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在地质学方面,前人对偏振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学上,即利用岩石的偏振特性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以及通过造岩矿物的偏振差异解释导致岩石偏振差异的内因.这些研究为基础地质的岩性解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在地质学另一重要分支——矿床学领域,有关偏振特性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由于矿床学关注蚀变矿物和蚀变带,如不掌握蚀变矿物的偏振特征,偏振技术将无法在矿床学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针对前人在蚀变矿物偏振特性研究上的不足,在传统可见光光谱测量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偏振光谱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以9种斑岩型矿床蚀变带中的特征蚀变矿物、3种短波红外盲区蚀变矿物、2种可见光盲区蚀变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偏振光谱测量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矿床的钾化带、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高级泥化带特征蚀变矿物在偏振光谱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表现为偏振曲线的对称性、变化趋势和偏振度强度三方面的差异,可据此对不同蚀变矿物进行识别,进而划分蚀变带.研究还发现:石英、萤石、钾长石三种短波红外盲区矿物,以及方解石、白云石两种可见光盲区矿物的偏振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通过给光谱仪增加偏振系统可有效提高光谱仪辨识矿物的能力,这对研发新一代小型化光谱仪,以及将光谱仪运用于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还说明,偏振光谱在矿床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矿产勘查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应当积极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 鲍怡; 郑建明
    • 摘要: 七同位素分析1.锶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比值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学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沉积学、矿床学、层序地层学、环境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近年来,这一分析方法也开始逐步应用于瓷器的研究中[84-90]。自然界中锶(Sr)共有4个同位素,其中87Sr是放射成因.
    • 印万忠; 唐远
    • 摘要: 传统的矿物浮选技术研究缺乏对矿床、矿石和矿物等基因特性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因而产生了长周期、高成本的低效研发模式.基因浮选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对矿物浮选技术研究方法的优化,为"基因矿物加工"理论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基础.综述了矿物浮选过程中的典型矿床理化特征、矿石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晶体结构等主要基因特性与矿物浮选的关系,介绍了矿物浮选过程中的数据挖掘与建模研究进展,阐明了基于大数据的浮选工业应用是技术目标.通过对矿床、矿石和矿物等基因特性与矿物浮选关系的分析,指出矿床成因差异、矿石构造特性以及矿物晶体化学性质等直接影响着矿物浮选行为及其分离特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矿物浮选研究的科研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将有助于实现矿物浮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针对基因浮选在矿物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矿物基因浮选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为不同矿石的浮选分离技术及其工艺流程的快速、精准制定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并将对浮选试验研究及其工程转化的模式创新产生较大影响,丰富了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的理论和思路.
    • 邢凯; 舒启海
    • 摘要: 磷灰石是一种常见的岩浆岩副矿物和热液矿物,不易受风化和氧化等表生作用影响,能较好记录和保存岩浆和热液活动的原始信息,因而是研究岩浆和/或热液过程的一种常见示踪矿物.在矿床学领域,磷灰石常被用来为探究多种科学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年来磷灰石在矿床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总结了磷灰石在实际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并较系统地阐释了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指导矿床勘探以及甄别矿床类型等方面的具体指示意义.通过文章的综述,希望能够为深化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加强磷灰石助力找矿工作、广泛开展与磷灰石有关的地质问题的探讨等提供较全面的基础性认识.
    • 舒启海; 张静; 孙祥
    • 摘要: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给国内外高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此期间选择了线上教学模式。以"矿床学"课程为例,作者在调研了国内外多家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各高校线上"矿床学"课程教学特点,从教育决策者、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线上教学活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并提出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可能是促进线上教学高效有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还就如何重构后疫情时期的"矿床学"线上教学"新常态"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