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韦

石韦

石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第八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石韦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荣韶、李雁群、杜金子等。

石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73.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2.38%

专利文献>

论文:31 占比:24.60%

总计:126篇

石韦—发文趋势图

石韦

-研究学者

  • 黄荣韶
  • 李雁群
  • 杜金子
  • 陈超君
  • 尹小红
  • 杨武德
  • 钟霞军
  • 余世春
  • 刘远环
  • 张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丽娟; 王祥培; 徐锋; 黄芯琦; 钟可; 吴红梅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多基源品种石韦抗炎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先对药物和疾病潜在靶点进行挖掘和筛选,选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根据网络拓扑参数筛选石韦、有柄石韦和庐山石韦有效成分抗炎的核心靶点。然后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石韦、有柄石韦和庐山石韦相同的潜在活性成分有蔗糖、绿莲皂苷元、β谷甾醇和香草醛酸;其相同的核心靶点有PTGS1、PRSS1、SREBF1、NOS3、AR等14个,相同的信号通路有胆碱能突触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石韦发挥抗炎作用特有的潜在活性成分为山奈酚-3-阿拉伯呋喃糖苷、高丽槐素、槲皮素,4-o-葡萄糖苷、异热马酮、原儿茶酸、槲皮素,特有的核心靶点为PRKCA、ALOX5、RELA、AHSA1、CYP3A4等24个,以及特有的TNF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细胞凋亡、鞘脂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29个。有柄石韦发挥抗炎作用特有的潜在活性成分为植物醇、酞酸二乙酯、十六烷、二氢咖啡酸、癸醛、圣草酚、正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特有的核心靶点为LPL、NFE2L2、NQO1、GSK3B,以及特有的PPAR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庐山石韦发挥抗炎作用特有的信号通路为精氨酸生物合成、cGMP-PKG信号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均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石韦、有柄石韦、庐山石韦多基源品种抗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相似性小、差异性较大。提示多基源品种石韦在临床抗炎有各自的特色,要区别对待。
    • 庄远杯; 凌梅娣; 魏爱红; 李榕娣; 刘小敏; 聂华; 张声源
    •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石韦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机制,该研究以石韦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为试材,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pNPG法(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DNS法(3,5-dinitro salicylic acid,DNS)考察石韦不同极性萃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最强活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以期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韦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值分别为(4.71±0.72)μg·mL^(-1)、IC_(50)=(48.40±0.32)μg·mL^(-1),并显著强于其他萃取物(P<0.05),且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弱于阿卡波糖。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2857.36±1.35)μg·mL^(-1)和(16.41±0.63)μg·mL^(-1)。酶促动力学显示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为可逆性抑制,Lineweaver-Burk曲线显示为竞争性抑制。综上结果表明,石韦水萃取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是一种胃肠道副作用小、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源。
    • 常姣; 杨武德; 龙毅
    •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石韦的功效、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等。从石韦的化学成分,石韦与泌尿系统、代谢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综述,为后期石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参照已发表文献及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石韦除对水代谢(泌尿)有促进作用之外,对其他代谢性疾病也有治疗潜力,原因可能是石韦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石韦对泌尿-代谢-免疫系统的治疗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作用。
    • 杨惠舒; 林学洋; 陈成龙; 秦焕宇; 张可心; 陈磊; 刘馨谣; 汤凯璇; 毛近隆
    • 摘要: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韦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以石韦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石韦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石韦多糖的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7 g·m L^(-1)、提取时间为110 min、提取温度为76°C,在此条件下石韦多糖的得率为3.96%,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50)为0.445 mg·L^(-1),与阳性对照维生素Vc比较,石韦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 徐硕; 徐文峰; 姜文清; 金鹏飞
    • 摘要: 目的 了解石韦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对石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石韦质量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性状和显微鉴定、指纹图谱、含量测定以及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其中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且多涉及绿原酸、木犀草素和芒果苷等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结论 石韦的质量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究.
    • 庄远杯; 凌梅娣; 詹佳虹; 李榕娣; 张超; 魏爱红; 张声源
    • 摘要: 研究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石韦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85±2.15和37.23±2.41 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以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最显著,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44.14±1.21 p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97.47±12.10 μg/mL)和还原能力(822.08±24.82 μmoL Vc/g),以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50=7.071±0.231 mg/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15.010±1.224 mg/mL)均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石韦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总酚类和总黄酮类物质是石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石韦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 何康; 范琳琳; 伍天苔; 申琳燕; 王绘; 张平; 邹娟
    • 摘要: 目的 研究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石韦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D101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琼脂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28-epoxyhopane (1)、hop-22 (29)-en-28-ol (2)、hopan-28, 22-olide (3)、cyclolaudenone (4)、4-(3',4'-dihydroxyphenyl)-butan-2-one-4'-O-β-D-glucoside (5)、2-hydroxy-4-[(3S)-3-hydroxybutyl]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6)、β-sitosterol (7).化合物2~3对Hela细胞有微弱抑制作用;化合物1~2对MCF-7细胞有微弱抑制作用;化合物3对HepG 2细胞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 伍天苔; 张平; 王绘; 邹娟; 范琳琳; 何康
    • 摘要: 目的:以黔产石韦属植物中庐山石韦为代表,优化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并对贵州四个品种和两个产地石韦属植物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以绿原酸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黔产庐山石韦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应用HPLC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2%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325 nm,进样量10μL,测定黔产两个产地和四个品种共八批石韦属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0、提取温度40°C;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000~87.9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20%,RSD为1.60%.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贵州省不同品种和产地石韦属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被测样品中光石韦的绿原酸含量最高,相同品种凯里产含量较高.
    • ZHANG Andong; WANG Lei; TAO Yuwei; SONG Liju; CHENG Juan; YI Sijun; WU Daoyan; HUANG Min; ZHAO Jian
    • 摘要: 优化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提取条件,初步研究其拮抗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牛津杯法测定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拮抗S.aureus活性;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拮抗S.aureus的MIC和MBC值;扫描电镜观察PPEAE处理S.aureus后形态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1/20 g/mL、提取温度60°C、浸提时间5 d为最优提取条件,优化后酯提物抑菌效率可提高25.7%.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浓缩至质量浓度分别为1和50 mg/mL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和24 mm,其MIC和MBC值分别为7.8和15.6 mg/mL.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处理后,S.aureus表面出现部分凹陷、皱缩.正交优化可显著提高酯提物抑菌物质提取效率,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具有较强的拮抗S.aureus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