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扩散焊
真空扩散焊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32064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焊接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等;真空扩散焊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松林、李亚江、杨雄等。
真空扩散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2064篇
占比:99.96%
总计:232156篇
真空扩散焊
-研究学者
- 徐松林
- 李亚江
- 杨雄
- 张赋升
- 李京龙
- 李萍
- 熊江涛
- 薛克敏
- 吴会强
- 孙福
- 张丽娜
- 张伟杰
- 朱永胜
- 李梓豪
- 李洪宇
- 杨立秋
- 郑欣
- 陈春焕
- 陈玉宝
- 高明
- 万安勤
- 万龙
- 任瑞铭
- 刘昌明
- 刘鹏
- 吕涛
- 周彦彬
- 周静
- 张强
- 张昕
- 张艳
- 张隆平
- 潘金芝
- 王克鸿
- 许贵芝
- 钟素娟
- 雷子航
- 雷宇鸣
- 雷馨雅
- 鲍丽
- 黄体方
- 黄永宪
- 龙伟民
- 丁天然
- 冯涛
- 刘景麟
- 刘锦慧
- 史铁林
- 吴护林
- 周琦
-
-
尤学刚;
刘新宇;
曾冬;
李秋龙;
潜江伟;
欧菲
-
-
摘要: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具有构造紧凑、传热效率高、可承受高温和高压、无管束振动、排放容积小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军工舰船、航空航天、海洋油气开采、石油精细化工及核工程等领域具有常规换热器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该设备的研制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为了推动我国PCHE的国产化进程,介绍了PCHE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业应用情况,分析了PCHE研制过程中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包括PCHE热力与结构协同设计、芯体板片的光化学蚀刻技术、芯体的真空扩散焊成型技术及PCHE的集成建造与检测评价技术,展望了PCHE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我国在PCHE的上游(换热芯体设计和传热计算)领域、中游(板片光化学蚀刻、真空扩散焊接)领域及集成建造方面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及经验积累,这将为该技术在我国实现全面国产化奠定基础。
-
-
高友价
-
-
摘要:
对不锈钢空气舵的真空扩散焊工艺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工艺流程及焊后加工、检测方法。应用真空扩散焊工艺,能够实现空气舵骨架的焊接,并且焊接残余应力小。真空扩散焊后,将空气舵加工成型,能够得到两侧对称且均匀的高精度舵面。
-
-
马平义;
陈旭;
韩兴;
罗志强;
彭赫力
-
-
摘要:
在焊接压力6 MPa、保温时间90 min、不同焊接温度(400~480°C)下对Mg-6 Gd-3Y铸态镁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试验,对焊后接头进行(495°C,14 h)固溶和(200°C,30 h)时效处理,并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聚集在焊接界面上,阻碍晶界向焊接界面另一侧迁移。由于晶粒粗化和固溶强化的综合影响,焊接态和热处理态接头的抗拉强度均随初始焊接温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除焊接温度400°C处理后的接头外,其他焊接态及固溶处理态的接头均断于母材,而所有接头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均断于焊接界面。焊接温度为440°C时的接头经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抗拉强度最高(279 MPa),此时断后伸长率为2.8%。
-
-
田野;
许春停;
付任;
李盛鹏;
刘颖
-
-
摘要:
文中针对毫米波构件精密连接要求,将分段压力扩散焊应用到多通道毫米波构件生产中,获得了接头变形小、焊缝均匀连续、力学和气密性能符合要求的零件。以接头变形控制为中心,开展扩散焊变形控制试验,得到了多通道接头尺寸变形分布规律,分析了阶段扩散压力对接头变形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压力扩散焊可有效降低零件通道接头变形,随着扩散压力增大,通道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尺寸均先减小后增大;多通道焊接变形时,各通道接头变形量差异小,中间通道变形整体略大于两侧通道,均能满足毫米波构件±0.05 mm的尺寸精度要求。
-
-
陈一帆;
张占领;
邱然锋
-
-
摘要:
分别在常规工艺(20°C·s^(-1)速率升温至1000°C,保温1200 s,压力6.7 MPa,空冷)和阶梯工艺(20°C·s^(-1)速率升温至1050°C,停留2 s后以10°C·s^(-1)速率降温至950°C,此阶段压力2.8 MPa,然后在6.7 MPa压力下保温1200 s,空冷)下,以加钽+铜为复合中间层对TC4钛合金与15-5PH不锈钢进行真空扩散焊,研究了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中间层可阻碍钛合金与不锈钢间元素互扩散;阶梯工艺下接头的抗拉强度为550 MPa,高于常规工艺(390 MPa),这与柯肯达尔扩散空洞小且浅、焊后复合中间层厚度较小以及铜/钽界面连接质量较高有关。
-
-
詹超飞;
吕霖娜;
王培侨
-
-
摘要:
研究了真空扩散焊接对铝合金负极性能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扩散焊接后,铝合金的硬度和自腐蚀速率及其在碱性溶液中的极化性能变化,同时对铝合金负极的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扩散焊接后,铝合金负极的硬度降低,自腐蚀速率增大,但单体电池的电性能提高.
-
-
黄建华;
阮毅;
林敏
-
-
摘要:
为了研究采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获得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上的连接件(软铝巴)能否满足其质量要求,介绍了真空扩散焊原理,采用全自动拉丝清洗机对待焊铝箔进行焊前预处理,研究了1060铝巴扩散焊接工艺的具体参数,包括焊接温度、保温时间、真空度、焊接压力等,对焊接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取样,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对样品进行剥离力检验.结果发现在焊接温度T=600°C、保温时间t=120 min、真空度pv=1.0×10-3 Pa、焊接压力P=1300 k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性能较为良好,剥离力在76.1 N以上的焊接接头,焊接生产出来的样品的剥离力可以满足电池铝巴的质量要求,但非焊区附近的区域由于镂空治具的影响,其剥离力比远离非焊区的区域要低.
-
-
-
李萍;
李翰林;
温为舒;
薛克敏
-
-
摘要:
在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对低活化马氏体钢进行真空扩散焊接试验,分别对焊缝区进行光学显微观察(OM)与扫描电镜观察(SEM)分析,并对焊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低活化马氏体钢的焊后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焊缝结合状况良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焊接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可以提升接头抗拉强度,但过高的温度及保温时间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化,损害接头的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经过焊后热处理(正火+回火)的接头抗拉强度相对于热处理前有所降低,但组织稳定性及冲击韧性有一定改善.
-
-
-
Gao Fuyang;
高福洋;
Yan Yangyang;
晏阳阳;
Liu Zhiying;
刘志颖;
Xu Xijun;
徐希军;
Liu Xilin;
刘希林;
Jiang Peng;
蒋鹏
-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采用添加铜箔过渡层对纯钛TA2和14MnMoVN钢真空扩散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特点,通过扫描电镜对界面区域进行了详细观测,并对主要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线扫描,对界面相组成进行了能谱分析争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拉伸试验对接头拉伸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添加铜过渡层的钛钢真空扩散焊可以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界面结合良好,界面可以分为扩散过渡区和铜钛结合区,其中扩散过渡区主要为钛扩散进入铜,同时也有少量铁扩散进入铜,为三种元素的综合扩散区,铜钦结合区为铜扩散进入钛的区域,该区域主要生成了大量铜铁金属间化合物.接头拉伸强度达到299MPa,断裂位置位于铜钛结合区.
-
-
张丽娜;
黑增民;
王彦超
- 《第十届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与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发动机用铜喷嘴的冷却效能是其关键特性之一,喷嘴由外套和内芯组合而成,其内芯上分布有数十条尺寸为1mm左右的肋条,实现喷嘴内芯肋条与外套的全连接是保证铜喷嘴冷却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采用真空扩散焊工艺技术及膨胀加压的理念实现了铜喷嘴的柱面径向加压及真空扩散焊接.金相及CT无损检测结果表明:铜喷嘴扩散焊接头焊接质量良好,焊合率可达到95%以上.
-
-
李海涛;
阮存军;
田宁;
王树忠;
高海潮
-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新型电真空器件研制过程中的精密连接要求,进行了无氧铜真空扩散焊、过渡液相连接工艺实验.并应用氦质谱检漏仪、测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扩散焊试样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扩散温度、不同扩散时间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下,无氧铜直接扩散连接能获得可靠的扩散焊接头,内部结构变形量微米级,漏率5×10-4pa·m3S-1,且在相同扩散压力条件下,不能通过提高扩散温度,延长扩散时间的方法获得气密性接头;过渡液相连接接头可达到气密性要求(QL<5×10-9pa.m3S-1),变形量微米级,镀银层充分扩散到母材中.
-
-
张建;
罗国强;
沈强;
李美娟;
王仪宇;
张联盟
- 《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技术获得了镁合金(MB2)和铝合金(LY12)的焊接接头.采用无损检测、显微硬度、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主要研究了保温时间对MB2/LY12 扩散焊接接头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合金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对接头的作用.结果表明,保温时间较少时,原子扩散不充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原子相互间达到充分扩散,焊接界面结合紧密,但过长的保温时间会导致高硬度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对接头产生不利的影响.合金中微量元素在接头处形成富集,并阻碍镁铝间的相互扩散,且在富集区域产生纵向裂纹,影响焊接接头强度.
-
-
- 《第十三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选用Ni箔+Cu箔作为中间过渡层,采用真空扩散焊焊接了TC4(Ti6Al4V)钛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通过OM、SEM及EDS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特点,通过拉伸强度试验表征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接头处形成微观组织过渡的扩散层,自TC4侧依次形成Ti3Ni、TiNi、TiNi3金属间化合物及Cu-Ni固溶体等过渡层.接头平均拉伸强度约为285 Mpa.
-
-
吕涛;
冯韶璐;
陶强
- 《IFWT 2018焊接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铁铬铝合金进行了扩散焊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接头的拉伸性能,研究了扩散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质量有很大影响,焊接压力仅在低温情况下才能明显提高接头焊接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铬铝合金添加镍基合金为中间层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1020°C,焊接压力0MPa,保温时间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接头焊接质量良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538MPa,达到母材强度的70%.
-
-
吕涛;
冯韶璐;
陶强
- 《IFWT 2018焊接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铁铬铝合金进行了扩散焊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接头的拉伸性能,研究了扩散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质量有很大影响,焊接压力仅在低温情况下才能明显提高接头焊接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铬铝合金添加镍基合金为中间层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1020°C,焊接压力0MPa,保温时间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接头焊接质量良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538MPa,达到母材强度的70%.
-
-
吕涛;
冯韶璐;
陶强
- 《IFWT 2018焊接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铁铬铝合金进行了扩散焊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接头的拉伸性能,研究了扩散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质量有很大影响,焊接压力仅在低温情况下才能明显提高接头焊接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铬铝合金添加镍基合金为中间层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1020°C,焊接压力0MPa,保温时间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接头焊接质量良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538MPa,达到母材强度的70%.
-
-
吕涛;
冯韶璐;
陶强
- 《IFWT 2018焊接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铁铬铝合金进行了扩散焊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接头的拉伸性能,研究了扩散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质量有很大影响,焊接压力仅在低温情况下才能明显提高接头焊接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铬铝合金添加镍基合金为中间层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1020°C,焊接压力0MPa,保温时间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接头焊接质量良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538MPa,达到母材强度的70%.
-
-
吕涛;
冯韶璐;
陶强
- 《IFWT 2018焊接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铁铬铝合金进行了扩散焊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接头的拉伸性能,研究了扩散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质量有很大影响,焊接压力仅在低温情况下才能明显提高接头焊接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铬铝合金添加镍基合金为中间层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1020°C,焊接压力0MPa,保温时间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接头焊接质量良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538MPa,达到母材强度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