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性原理
相对性原理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力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57679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科学文化评论、物理教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2007年狭义相对论的验证和惯性系的确定研讨会、第九届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学术交流会等;相对性原理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汉英、王明军、戴又善等。
相对性原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7679篇
占比:99.94%
总计:457943篇
相对性原理
-研究学者
- 郭汉英
- 王明军
- 戴又善
- 李应乐
- 吴文良
- 华棣
- 李清玉
- 王乐
- 赵峥
- 高炳坤
- 余勇
- 刘仲黎
- 刘品新
- 周媛
- 孟雪红
- 宋兆亭
- 尹保华
- 岳小萍
- 张元仲
- 张萱妮
- 徐平川
- 徐湛
- 文学
- 杨金城
- 欧阳耿
- 沈葹
- 王正萍
- 王玉平
- 田江南
- 福田伊佐央
- 章新友
- 苏钟麟
- 荣玮
- 袁一
- 赵国求
- 赵坚
- 陈德波
- 魏俊霞
- 黄永畅
- L.J. Li
- LI Liu-ji
- XIANG ZhiHai
- Я.Д.亚历山大洛夫
- 丁光涛
- 丁玫
- 丁霞
- 严娇
- 乔灵爱
- 于秀华
- 今山
-
-
-
-
余勇
-
-
摘要:
电动力学教科书一般利用间隔不变性等概念来推导洛伦兹变换,而这些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根据相对性原理,由两惯性参考系间一般的线性变换关系建立两惯性参考系间一般的速度变换关系,再利用光速不变原理可以求出两惯性参考系间的速度变换公式,由此可以得到洛伦兹变换关系.该方法推导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狭义相对论.
-
-
肖建勋
-
-
摘要:
不管引力场是以引力子传递,还是以引起时空弯曲的引力波方式传播,现代物理学还没有发现引力场传播所必需的介质。引力场在目前已知的空间环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稳定的,而且是从产生或引起引力场的起始位置向周围传播,引力场的这种特性导致了最接近静止的参照系的发现,也导致了运动物体引力场的相对性原理。和静止时相比,物体运动时其周围的引力场强将产生变化,运动前方相应的引力场将变弱,对应等场强面将变密,而运动后方相应的引力场将变强,对应的等场强面将变稀。位于运动物体前方的其它物体感觉到与该物体的距离比实际距离要长,而位于该物体后方的其它物体感觉到与该物体的距离比实际距离要短。其它物体感觉到的运动物体的位置要滞后该物体的实际位置。只考虑太阳引力场而忽略其它因素时,可推算出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迹实际上是圆形的,太阳不在轨迹圆心,轨迹圆心滞后太阳实际位置一定的距离。另外根据目前所测量到的数据还可推算出太阳及银河系在太空中的运行速度可达5000千米/秒级。
-
-
石勇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题目如图1所示,长为L的直杆一端可绕固定轴0无摩擦转动,另一端靠在以水平速度v匀速向左运动、表面光滑的竖直挡板上,当直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直杆端点A的线速度为().
-
-
-
-
武沧海
-
-
摘要:
物质复空间理论(MCST)认为:“基本粒子是物质复空间相互作用的局域表征,引力场是空间的本体,空无的空间是不存在的”。MCST将引力作用的机制归结为“质体之间引力场流的交换”,进而推断暗物质效应源于引力场流的二次分布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质体之间引力场流的交换在暗物质效应中仅起到结构性的次要作用;通过引入广义向心力公式,论证了暗物质效应另一因素是“动能相同的质体在低真空密度环境下的运动活力增大”;最终,通过研究引力场流的涡旋效应,我们可推断“引力场环流作用带来的天体自由环绕运动在暗物质效应中起着主导作用”。
-
-
杨习志;
赵坚
-
-
摘要:
本文从分析力学的角度指出系统的机械能作为物理量来说本身并不是一个守恒量,不具有独立协变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具有协变性.其次,从联立协变与协变集的角度指出,相对性原理并不要求每一定律都单独协变,所以我们不能把不单独协变的定律说成它们不满足或不服从相对性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虽然不单独协变,但与功能原理是联立协变的.最后,从守恒量与守恒定律的角度指出,守恒量与守恒定律是两个概念,即系统的机械能作为物理量不具有协变性不代表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为物理定律不满足相对性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