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血病,淋巴样

白血病,淋巴样

白血病,淋巴样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1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88941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 白血病,淋巴样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秘营昌、吴德沛、杨申淼等。

白血病,淋巴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8941 占比:99.91%

总计:89020篇

白血病,淋巴样—发文趋势图

白血病,淋巴样

-研究学者

  • 秘营昌
  • 吴德沛
  • 杨申淼
  • 王婧
  • 王建祥
  • 贾晋松
  • 鲍立
  • 刘凯奇
  • 孙爱宁
  • 孙立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陈雪; 曾郁; 芮炜玮; 毕珂; 吴运瑾; 张素霞; 张龙; 余捷; 修冰; 易祥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蛋白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LBL/ALL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就诊及会诊的53例LBL/ALL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F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蛋白表达,比较LEF1和Td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检测小B细胞淋巴瘤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共77例LEF1蛋白表达,比较LBL/ALL与各亚型小B细胞淋巴瘤LEF1蛋白表达差异.单因素分析LEF1蛋白表达与LBL/ALL患者总生存与无进展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LBL/ALL中LEF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53/53),中位值90%;TdT 阳性率为84.9%(45/53;T-LBL/ALL为78.1%,B-LBL/ALL为95.2%),中位值80%;LEF1和TdT阳性率及中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01).CLL/SLL LEF1蛋白表达阳性比例为14/18,中位值45%;滤泡性淋巴瘤(0/16)、套细胞淋巴瘤(0/16)、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0/19)、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0/8)LEF1蛋白均为阴性.B-LBL/ALL与小B细胞淋巴瘤比较,LEF1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本组LBL/ALL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LEF1蛋白表达与LBL/ALL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F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诊断LBL/ALL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度,与TdT联用可提高LBL/ALL诊断率.
    • 金晓芙; 王玲珍; 仲任; 司绍永; 李学荣; 孙立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期并发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ALL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两例患儿均是按照CCCG-ALL-2015方案进行的化疗,并在化疗诱导期出现下肢DVT。其中患儿1白细胞计数>50×10^(9)/L,遂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首剂培门冬酰胺酶治疗3 d后出现下肢DVT后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2 d后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复查血管超声示血栓消失;患儿2诱导期D-二聚体明显升高,给予低分子肝素,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第9天时发现下肢DVT形成,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月,复查血管超声示血栓逐渐减小,但又出现新发血栓,继续给予抗凝治疗,症状好转且血栓稳定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未见血栓进展。结论临床上应重视ALL患儿在诱导期合并DVT问题,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
    • 杨友; 钟芳芳; 黄喆; 覃祥; 马文哲; 刘文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黄连(SHL)冻干粉诱导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alm6)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0、0.025、0.05、0.1、0.2、0.4、0.8 g/L的SHL处理急性白血病细胞株(Nalm6、Jurkat、Molt4、KG1a),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Nalm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和SHL 0.1、0.2、0.4 g/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细胞后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Nalm6细胞MEK-ERK-c-Myc信号通路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HL对Nalm6的IC50最低,为(0.11±0.01)g/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0.1~0.4 g/L SHL处理后,Nalm6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变化,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Nalm6凋亡细胞数增多,总凋亡率升高,tBid、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表达升高,MEK/ERK通路相关蛋白p-MEK/MEK、p-ERK/ERK、c-Myc表达下降(均P<0.05).经凋亡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后,SHL对Nalm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被抑制.结论 SHL可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来诱导Nalm6细胞凋亡.
    • 金晓芙; 王玲珍; 仲任; 司绍永; 李学荣; 孙立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期并发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ALL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两例患儿均是按照CCCG-ALL-2015方案进行的化疗,并在化疗诱导期出现下肢DVT.其中患儿1白细胞计数>50×109/L,遂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首剂培门冬酰胺酶治疗3 d后出现下肢DVT后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2 d后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复查血管超声示血栓消失;患儿2诱导期D-二聚体明显升高,给予低分子肝素,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第9天时发现下肢DVT形成,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月,复查血管超声示血栓逐渐减小,但又出现新发血栓,继续给予抗凝治疗,症状好转且血栓稳定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未见血栓进展.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ALL患儿在诱导期合并DVT问题,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
    • 郝其姗; 王敏; 田征; 王建祥; 秘营昌; 王哲; 房秋云; 弓晓媛; 刘凯奇; 李艳; 魏辉; 王迎; 李庆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TPMT*2 rs1800462、TPMT*3B rs1800460、TPMT*3C rs1142345和NUDT 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并接受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MP(CAM方案)治疗的216例成人ALL患者,利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患者的TPMT、NUDT15基因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对ALL治疗中含6-MP方案耐受性的影响.结果 216例患者中B-ALL 185例(85.65%)、T-ALL 31例(14.35%).TPMT*2 rs1800462 CC型216例(100.00%);TPMT*3B rs1800460 CC型216例(100.00%);TPMT*3C rs1142345 TT型209例(96.76%)、TC型7例(3.2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62%.NUDT15 rs116855232 CC型166例(76.85%)、CT型48例(22.22%)、TT型2例(0.9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2.04%.TPMT*3C rs1142345突变型组(TC+CC型)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少于野生型组(CC型)(P=0.036);TPMT*3C rs1142345突变型组出现肝损害(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风险高于野生型组(OR=9.559,95%CI 1.135~80.475,P=0.038).NUDT15 rs116855232突变型组(CT+TT型)WBC<1×109/L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的持续时间均长于野生型组(CC型)(P=0.005,P=0.007);突变型组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量多于野生型组(P=0.014).结论 TMPT、NUDT15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成人ALL患者对6-MP的耐受性.治疗前检测患者基因型,进而优化6-MP使用剂量,有助于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和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NC-09000397)
    • 王茜; 陶洁
    • 摘要: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常见的成年人白血病.我国CLL发病率虽低,但是呈逐年上升趋势.CLL传统治疗以免疫化疗为主.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单药应用可显著提高CL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0S)期,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耐药、复发及难治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CLL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并克服耐药,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CLL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笔者拟就伊布替尼单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总结2种治疗方案对C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吕翠翠; 李新; 李青; 穆娟; 王嘉; 袁婷; 江嫣雨; 邓琦
    • 摘要: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扩增、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10例难治/复发Ph+ALL患者(TKIs组)和16例难治/复发Ph阴性B-ALL患者(非TKIs组),TKIs组给予TKIs口服.在输注CD19 CAR-T细胞后第0、4、7、14、21和28天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19 CAR-T细胞,分析两组输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TKIs组外周血中CD19 CAR-T细胞的峰值高于非TKI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7);两组细胞因子峰值、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分级、第14天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Is促进CD19 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Ph+ALL中的扩增,不抑制CD19 CAR-T细胞的疗效,不加重其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肯定.
    • 罗国菊; 王磊; 胡高峰; 李臣宾; 刘红星; 彭明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浓度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TX延迟排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4至8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97例ALL患儿,所有患儿共进行了192次大剂量MTX治疗.采集患儿大剂量MTX治疗后停药0、24、48 h外周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MTX和7-OHMTX的浓度.根据判断延迟排泄的浓度标准,分为正常排泄组(n=149)和延迟排泄组(n=43).根据年龄分为0~9岁组(n=95)、10~14岁组(n=50)、15~18岁组(n=47).分析正常排泄组和延迟排泄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停药后不同监测时间点MTX和7-OHMTX浓度差异.根据停药后0h时MTX和7-OHMTX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的浓度值设定为预警延迟排泄的警示值.分析大剂量MTX治疗后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延迟排泄组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和7-OHMTX浓度均高于正常排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本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下,可将0h时MTX浓度(CMTX-0h)>148.8 μmol/L和7-OHMTX浓度(C7-OHMTX-0h)>17.8μmol/L作为警示值,预警ALL患儿可能发生MTX延迟排泄的敏感度分别为72.1%和97.7%,特异度分别为84.6%和54.4%.MTX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8,P<0.01).延迟排泄组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37.2%,高于正常排泄组的12.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OHMT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HPLC-MS/MS法同时监测血浆中MTX及7-OHMTX浓度可以为ALL患儿大剂量MTX治疗时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 张慧; 朱红胜; 刘文亚
    • 摘要: 目的 探讨IL-7R基因突变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方法 收集12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并对其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IL-7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以及在IL-7R基因突变和未突变者的差异.结果 IL-7R基因突变率为5.60%;IL-7R突变位于IL-7R跨膜区的P240-S246序列;突变的类型为开放阅读框的插入和缺失,7例突变类型分别为:c.727-730 InsAGCCACTGCCAGG DelCTAA,c.724-736 InsCCTACGGGAT DelTTACTAACCATCA,c.732 InsGGGCCCAATATTGTGACGT DelC,c.724-736InsCCTACGGGAT DelTTACTAACCATCA,c.732 InsCTAAGGTGC,c.731-732 InsGGTTGTCAGAG DelAC,c.720-736 InsAAAACGGT DelTATCTTACTAACCATCA.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7种突变位点;IL-7R突变可能在T-ALL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 周箭; 林凡莉; 刘恒伟; 郑琳; 黄纯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成年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SET-NUP214分子标志物监测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伴有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成年T-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判断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对其中2例有随访标本的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T-NUP214基因水平对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结果 4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免疫标志CD5、CD7、胞质CD3(cyCD3),同时表达一些髓系特异性抗原.4例患者SET-NUP214均具有相同的融合位点.在4例患者肿瘤细胞中,共检出5个TCRB基因重排,均为DB-JB不完全重排;均检测到TCRG和TCRD基因重排,且均为完全重排.以SET-NUP214融合基因进行的MRD监测结果 与临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 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T-ALL具有独特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SET-NUP214融合基因为分子标志物进行MRD监测可用于患者的随访.%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acute T-lymphocytic leukemia (T-ALL) patients carrying SET-NUP214 fusion gene,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ET-NUP214 molecular marker monitoring.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4 adult T-ALL patients with SET-NUP214 fusion gene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 cell receptor (TCR) gene rearrangement was detected to judg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umor cells in these patients.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was detected in 2 patients with follow-up specimens through detection of SET-NUP214 gene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Four patients expressed T cell immune markers CD5,CD7,and cytoplasmic CD3 (cyCD3),and also expressed some myeloid-specific antigens.All 4 patients had the same SET-NUP214 fusion site.In the tumor cells of 4 patients,5 TCRB gene rearrangements were detected,all of which were incomplete rearrangement of DB-JB;4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TCRG and TCRD gene rearrangements,and all were completely rearranged.The result of MRD monitoring through SET-NUP214 fusion gene was consistent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outcome.Conclusions The T-ALL patients with SET-NUP214 fusion gene have some unique cel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ET-NUP214 fusion gene could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MRD monitoring,and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follow-up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