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眼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05221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哈尔滨白内障国际论坛等;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由57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朴、李艳、张平安等。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05221 占比:99.98%

总计:805360篇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发文趋势图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研究学者

  • 徐朴
  • 李艳
  • 张平安
  • 韩普
  • 张永强
  • 朱仁英
  • 陆晓和
  • 马大龙
  • 弗朗切斯科·科洛塔
  • 杨璐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文心; 梁凌毅
    • 摘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有效治疗多种血液病,目前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因接受了allo-HSCT治疗而得以长期存活。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coGVHD)是allo-HSCT术后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难治性干眼,严重时可导致眼表稳态失衡、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而出现角膜穿孔、睑球粘连等威胁视功能和眼健康的一系列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国际上对coGVHD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规范、致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而国内的研究及临床规范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coGVH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眼科医师尤其角膜眼表疾病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赵尹瑜; 刘懿贤; 吴逢波
    • 摘要: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IL-1受体拮抗剂治疗痛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9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试验组药物包括阿那白滞素、利纳西普、卡那单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10,25,50,90,150 mg卡那单抗)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60 mg利纳西普)痛风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2,95%CI(1.02,1.47),P=0.03];试验组和对照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1,95%CI(0.87,1.98),P=0.20];试验组和对照组鼻咽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0,95%CI(0.96,6.55),P=0.06];试验组和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0.70,2.12),P=0.48];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69,95%CI(3.23,18.31),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61,1.76),P=0.90];试验组腿部鳞状细胞癌和前列腺癌发生率分别为0.62%(1/161)和2.44(1/41),对照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但认为其与治疗无关。结论IL-1受体拮抗剂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疗效较好,但受其不良反应及成本限制,不推荐作为痛风的一线治疗药物。
    • 代宛蓉; 张宇; 马莉
    • 摘要: 白细胞介素(IL)-3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成员,可广泛表达于人类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其基因序列与IL-1受体拮抗剂(IL-1Ra)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的编码基因高度同源,因而呈现类似IL-1Ra和IL-36Ra的拮抗作用。IL-38可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IL-38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这些疾病未来临床治疗中的潜在靶点。IL-38的作用机制复杂,涉及特异性受体募集、调控辅助性T细胞17分化等过程,深入了解IL-38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IL-3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胡艳霞; 杨宇; 梁坚; 傅庆荣; 吕艳丽; 叶金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活动性结核病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本院经实验室确诊的30例结核病患者(TB组)、30例结核潜伏感染患者(LTBI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HC组)。三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细胞因子(IL-1Ra、IL-2、IL-10、TNF-α)检测。对比三组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IL-1Ra、IL-2、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7,AUC值显示IL-1Ra最高(0.825),其次为IL-2、IL-10和TNF-α的AUC值分别为0.817、0.762和0.709。IL-1Ra的特异性最高(95.24%),IL-10和TNF-α的灵敏性相对更高,均为77.78%。IL-1Ra、IL-2、IL-10、TNF-α联合预测活动性结核的AUC值为0.831,95%CI为0.650~0.94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67%和90.48%。结论:血清IL-1Ra、IL-2、IL-10及TNF-α与活动性肺结核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IL-1Ra、IL-2、IL-10及TNF-α水平对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李兰; 曹倩; 李勇; 李云川; 邹莹; 龙俊君; 刘浩文; 何柳余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移植术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心脏死亡供体SD大鼠角膜分别在24只受体SD大鼠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将受体大鼠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与IL-1 ra组,术毕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PBS或IL-1 ra 1 IU.术后1、3、5周,观察并记录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取全血、淋巴结检测IL-1β水平与Treg数量.结果 术后1、3、5周,两组全血、淋巴结IL-1β水平逐渐降低,Treg数量均逐渐升高,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周,IL-1 ra组全血、淋巴结中IL-1β水平较PBS组明显下降(P<0.05);IL-1 ra组全血、淋巴结中Treg数量较PBS组升高,其中术后3、5周全血Treg数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周淋巴结中Treg数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周,IL-1 ra组RI明显低于PBS组(P<0.05).结论 大鼠角膜移植术术后玻璃体腔注射IL-1 ra可减轻炎性反应,升高全血、淋巴结中Treg数量,减少排斥反应.
    • 付秦韬; 邓立普
    • 摘要: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兴的传染性疾病,在大多数感染者中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度呼吸道感染,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发展为严重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炎症在重症感染和ARDS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有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在重症患者中表达上调。这些发现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除抗病毒治疗外,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Anakinra可能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 张慧平; 李思袖; 王金会; 杨雪峰; 刘建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的相关资料,根据败血症患儿是否合并PPHN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败血症无PPHN组(n=108),观察组为败血症合并PPHN组(n=44).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分析两组患儿数据的差异.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浆中IL-1β、IL-1ra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 IL-1β 及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PPHN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胎龄[(39.11±0.55)周、(38.85±0.72)周]、出生体重[(3.30±0.49)kg、(3.24±0.55)kg]、男性比例[60(55.6%)、30(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右室内径[(9.57±0.35)mm]、肺动脉压力[(51.36±5.91)mmHg]及NT-proBNP[(25 436.83±12 343.18)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7±0.41)mm、(31.24±5.11)mmHg、(11 267.09±4 405.48)ng/L,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1β[(31.24±5.25)ng/L]及IL-1ra[(41.94±10.13)n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27±4.47)ng/L、(21.47±8.76)ng/L,P 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浆 IL-1β[(10.46±3.17)ng/L]及 IL-1ra[(10.58±2.94)ng/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31.24±5.25)ng/L、(41.94±10.13)ng/L,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及NT-proBNP是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IL-1β(AUC=0.915)及 NT-proBNP(AUC=0.894)对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IL-1β及NT-proBNP联合预测值较高(AUC=0.976).结论 IL-1β联合NT-proBNP对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齐敬宇; 郑亚光; 郝颖; 赵艳丽; 郭晓宇; 郭咏梅; 史彬林; 闫素梅
    • 摘要: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利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阻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生物学活性,探讨壳寡糖(COS)对LPS诱导的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氧化应激损伤的减缓作用.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PBMC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在不含COS、LPS和IL-1ra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2 h)、COS组(在仅含COS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LPS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先培养48 h,再加入LPS培养24 h)、IL-1ra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先培养42 h,再加入IL-1ra培养30 h)、COS+IL-1ra组(在含有COS的培养基中先培养42 h,再加入IL-1ra培养30 h)、COS+LPS组(在含有COS的培养基中先培养48 h,再加入LPS培养24 h)、IL-1ra+LPS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先培养42 h,然后加入IL-1ra再培养6 h,最后加入LPS再培养24 h)和COS+IL-1ra+LPS组(在含有COS的培养基中先培养42 h,然后加入IL-1ra再培养6 h,最后加入LPS再培养24 h),每组6个重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硫氧化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GPx1和Trx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炎症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一氧化氮(NO)与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簇(R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LPS诱导的奶牛PBMC氧化应激损伤是由于其激活了NF-κB信号通路,导致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以及iNOS活性和NO含量的增加造成的.与LPS组相比,LPS+IL-1ra组和LPS+COS组的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及GPx1和Trx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上述炎症因子的含量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IL-1ra和COS对LPS诱导的奶牛PBMC氧化应激损伤具有相似的预防作用.综上可知,COS通过抑制IL-1β的生物学活性减缓LPS诱导的奶牛PBMC氧化应激损伤,这可能与COS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降低IL-1β的释放及NO的生成有关.
    • 申成凯; 赵海军; 孙代同; 吕成昱; 赵希春
    • 摘要: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IL-1RN*2)串联重复多态性与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PKO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PKOA患者244例(观察组),其中变异型者65例(含有IL-1RN*2型等基因)、野生型者179例(含有IL-1RN*1型等位基因),另选233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对照组),比较IL-1RN各个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及与PKOA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1/1基因型176例(72.1%)、1/2基因型53例(21.7%)、2/2基因型12例(4.90%)、1/4基因型3例(1.30%),对照组分别为169例(72.5%)、50例(21.5%)、10例(4.30%)、4例(1.70%),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1等位基因408例(83.6%)、2等位基因77例(15.8%)、4等位基因3例(0.6%),对照组分别为392例(84.1%)、70例(15.0%)、4例(0.9%),两组比较,P均>0.05.风险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RN基因变异型(1/2和2/2)发生PKOA的风险是非变异基因型(1/1+1/3+1/4)的1.955倍(OR=1.955,95%CI=0.635~5.437),其中携带IL-1RN*2基因位点发生PKOA的风险是IL-1RN*1基因位点的1.589倍(OR=1.589,95%CI=0.791~3.016).结论 IL-1RN*2基因串联重复多态性与胶东地区PKOA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付秦韬; 邓立普
    • 摘要: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兴的传染性疾病,在大多数感染者中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度呼吸道感染,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发展为严重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炎症在重症感染和ARDS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有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症患者中表达上调.这些发现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除抗病毒治疗外,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Anakinra可能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