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移植物排斥

移植物排斥

移植物排斥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3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眼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2666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放射学)等;移植物排斥的相关文献由2850位作者贡献,包括石炳毅、谭建明、蔡明等。

移植物排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7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2666 占比:99.20%

总计:113578篇

移植物排斥—发文趋势图

移植物排斥

-研究学者

  • 石炳毅
  • 谭建明
  • 蔡明
  • 肖漓
  • 于立新
  • 王为忠
  • 周文强
  • 赵明
  • 丁国善
  • 吴卫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陈诚; 姜大朋
    • 摘要: 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佳治疗方案。活体供肾的长期存活率更高,对ESRD患儿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同供体因素,如供肾来源(活体/尸体器官)、供肾大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容性、供体年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肾移植的长期预后,对于儿童患者,需要着重考虑供肾的长期存活率,尽可能降低移植风险。本文就儿童肾脏移植中需要关注的供体因素进行综述。
    • 魏新哲; 孙超; 董冲; 王凯; 郑卫萍; 张复波; 韩潮; 覃虹; 杨洋; 张国锋; 徐敏; 焦利俊; 高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同年龄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396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分布:0~1岁282例(0~1岁组),1~6岁92例(1~6岁组),>6岁22例(>6岁组)。根据6个月内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斥组(n=71)和非排斥组(n=325)。比较不同年龄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儿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的差异,绘制轮廓图并对两组连续测量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确定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93%(71/396)。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术后1~7 d急性排斥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连续变化值显著高于非排斥组(F=25.380,P<0.001);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68~0.817),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73%,临界值为3.23%,阳性预测值为31.18%(29/93),阴性预测值为91.05%(173/190)。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儿童受者中,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对于0~1岁儿童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早期风险筛查指标。
    • 袁远宏; 张慧; 肖政辉; 张新萍; 卢秀兰; 胥志跃; 尹强; 陈卫坚; 贺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 何盼盼; 卢芳燕
    • 摘要: 总结1例小肠移植受者再次行肝肠联合移植的术后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缺乏临床特异性、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感染发生率高等问题,术后严密监测排斥反应,血浆置换期间做好各项监测,预防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实施精准化的液体管理方案,维持肾脏功能;全程落实保护性隔离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给予分阶段式个体化营养支持,促进整体机能恢复。经过114 d的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转至普通病房康复治疗,3个月后康复出院。随访11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 章忠强; 梁硕洲; 司中洲; 齐海智
    • 摘要: 肝移植是各种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肝脏供体的严重短缺导致大量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基因工程猪作为供体,是目前最有可能解决肝脏供体短缺的办法之一。虽然,目前基因工程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异常等问题阻碍了异种肝脏的临床应用,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目前,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较长时间存活的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异种肝移植中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机制及处理方法,对于目前我国今后开展异种肝移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晋平;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SR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为预防肿瘤复发,将他克莫司(3 mg,每日2次)调整为西罗莫司(1 mg,每日1次)治疗,西罗莫司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4.18μg/L左右。患者于术后第33天出现了中度急性排斥反应,应用甲泼尼龙(500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冲击治疗7 d后无明显效果,行肝脏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为SRAR,故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治疗6 d后SRAR缓解。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过早单用西罗莫司抗排斥反应治疗及较低的西罗莫司谷值血药浓度均可能导致术后SRAR的发生。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时,应及时行肝脏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为SRAR,如为SRAR可使用ATG抑制排斥反应。
    • 赵艳霞; 赵风; 刘婷婷; 杨军; 郝晓军; 石韶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不同免疫诱导方案的肾移植术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我院实施肾移植的235例患者,根据术前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分为3组,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组、巴利昔单抗组、巴利昔单抗联合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rATG-F)组,比较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发生急性排斥、骨髓抑制及感染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在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移植肾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免疫诱导方案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率不同,未发现rATG-F与ATG、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DGF、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存在差异。
    • 李立强; 张武; 李志文; 闫文涛; 焦龙杏; 李明皓
    • 摘要: 目的 研究FcγRⅡb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及病理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Lewis大鼠FcγRⅡ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TRE-FcγRⅡb.分别包装TRE-FcγRⅡb表达病毒与TET-on可诱导病毒,用其共感染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检测FcγRⅡb的表达.将供体DA大鼠与受体Lewis大鼠按照体重进行配对后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行DA-Lewis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对照组(A组)不给予任何预处理.环孢素A组(B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环孢素A处理.FcγRⅡ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C组)术前1d供体大鼠静脉注射FcγRⅡb修饰的DA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 × 106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C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术后第7天肝脏病理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12.8 d;B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65.3 d;C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58.5 d.结论 FcγRⅡ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降低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减轻术后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
    • 王天驰; 唐缨; 王众; 刘菁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监测移植肾功能及鉴别肾功能异常组织学类型的价值.方法 以211例肾移植术后肌酐异常接受穿刺活检患者为异常组(A组),80例同期移植肾功能转归正常患者为对照组(B组),回顾2组移植肾二维、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数据,对移植肾体积变化率(V-rate)、叶间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能量图信号分级(Power)进行统计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肾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按照病理类型将A组分为急性排斥反应亚组(A1组)和其他病变亚组(A2组),分析超声对急性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A组V rate显著高于B组(P<0.05),2组RI分布及Pow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rate、RI和Power诊断移植肾功能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6、0.542和0.810,三者联合AUC为0.843,敏感度90.50%,特异度57.50%.V-rate、RI和Power鉴别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AUC分别为0.562、0.522和0.551,三者联合AUC 0.647,敏感度69.20%,特异度55.00%.结论 超声对于监测移植肾功能、鉴别移植肾功能异常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价值.
    • 杨扬; 邓宜南
    • 摘要: 肝移植已经成为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复发与转移严重限制了肝细胞癌肝移植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就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策略及建议作一简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