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事局
中国海事局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9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看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航海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2006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等;中国海事局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宁波、王海潮、许艳等。
中国海事局
-研究学者
- 宁波
- 王海潮
- 许艳
- 李大泽
- 顾平
- 刘政
- 汤旭东
- 王敬东
- 吕航
- 徐石明
- 王志贤
- 赵远哲
- 马艳玲
- 交通部海事局船舶处
- 刘功臣
- 刘安毅
- 刘昭青
- 刘立才
- 刘艳利
- 姜雪梅
- 孙大斌
- 张重阳
- 成瑛
- 李欢乐
- 杨善利
- 梅深
- 殷缶
- 潘洁沣
- 潘璐
- 胡希臣
- 蔡俊杨
- 贝少军
- 陈德丽
- 陈星森
- Felisvoski
- W.ZZ
- 中国交通新闻网
- 中国海事局船员处
- 中国海事局船舶处
- 中远
- 乔海强
- 于洪江
- 交通部海事局船员处
- 何志成
- 何根林
- 余剑翔
- 余念
- 侯丹伶
- 俞钰敏
- 傅金塔
-
-
-
-
摘要:
2021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举行视频会见,并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中国海事局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新加坡共和国关于推广、接受和使用船员和船舶电子证书的谅解备忘录》,作为会议成果宣布。
-
-
-
-
摘要:
近日,中国海事局发布了《吨位丈量规则(2022)》。制定本规则的目的是核定船舶与浮动设施的总吨位和净吨位。本规则适用于中国籍船舶与位于中国管辖水域的浮动设施,但不适用于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舶和浮式储油装置。除另有规定外,船舶与浮动设施在进行修理、改装、改建以及与之有关的舾装而影响吨位时,应重新丈量吨位。
-
-
-
-
-
摘要:
2021年6月8日,中国海事局组织了面向全国地方船检的船舶检验新技术视频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国船级社(CCS)承办,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约200个地方船舶检验机构的1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以船舶检验新技术和海事前沿发展新趋势为主题。授课老师们为这次培训做了精心准备,分别从远程检验、绿色能源、智能化等方面介绍了船舶检验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路径、应用前景、未来展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内容,为如何将新兴技术应用到航运业中提供了思路,为更好提升船舶检验人员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启发,为助力地方船检机构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
-
无
-
-
摘要:
4月20日,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现场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中国海事局局长曹德胜出席会议并强调,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是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安排,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是海事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变革的重要举措,要创新体制机制、重构业务流程、提升智控平台开发和装备水平,全力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
-
-
-
-
摘要:
7月1日至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履约分委会(III)第6次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共有15项议程,主要包括审议和分析有关港口接收设施不足的报告、分析海事调查报告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协调全球港口国监督措施等。除全会外,会议还成立了海事调查报告分析、港口国监督协调检查、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等3个工作组以及综合审核简要报告分析起草组。中国海事局提交的《关于制定〈国际海事组织文书实施规则〉船旗国实施和履约手册的建议》和《制定〈国际海事组织文书实施规则〉有关成员国绩效评价的履约指南的建议》等两份提案在会上引起与会成员国的共鸣。根据中国海事局建议,会议就成员国履约指南的编制原则、内容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达成共识。
-
-
-
-
-
-
摘要:
11月14日,来自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六国和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三国的学员聚集广州,参加为期12天的区域非公约船舶安全管理培训.这是我国首次为东盟和南亚国家举行区域非公约船舶安全管理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
-
-
-
-
摘要:
6月4日,中国海事局在韩国签署加入全球e航海测试平台合作计划备忘录,标志着我国将参与全球e航海测试平台建立.目前,参加该合作计划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韩国.e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国际航标协会(IALA)主导的下一代海上航海保障综合服务体系.
-
-
-
韩国庆
- 《2006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
| 2006年
-
摘要:
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的造船和航运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基础落后,又给我国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下,如何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是关系我国造船和航运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理念要求造船航运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及中国海事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造船航运保驾护航,积极促进中国造船航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