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
电工学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教育、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6521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当代工人精品刊、职业、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第四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等;电工学课程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西平、熊兰、吕厚余等。
电工学课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21篇
占比:99.33%
总计:16632篇
电工学课程
-研究学者
- 李西平
- 熊兰
- 吕厚余
- 李海军
- 沙琳
- 秦伟刚
- 金春英
- 马欣
- 黄琦兰
- Jingjing WANG
- Yahui ZHAO
- 何莉
- 侯世英
- 刘凌
- 刘毅
- 刘沛津
- 向菲
- 吴利斌
- 吴神丽
- 孙立功
- 孙韬
- 张优贤
- 张桂凤
- 徐勤
- 徐海芹
- 徐英鸽
- 曲辉
- 朱毓芬
- 李彬
- 梁小明
- 殷瑞祥
- 王晶晶
- 王淑霞
- 等
- 葛丽娟
- 葛玉明
- 赵亚辉
- Chunhua FANG
- GUO Ke-wei
- Guixi JIA
- Jianhua YE
- Peng LI
- Ping WANG
- Qinyue ZHU
- Rong GU
- WANG Rong-jie
- Xueying LU
- Yan YI
- 严洁
- 任奕林
-
-
王莉;
李红;
夏成蹊
-
-
摘要:
军队院校为了保证后续专业课的课时,压缩了专业基础课的学时,但是学习的要求没有降低,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掌握的内容多而时间紧。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使学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借助线上平台实现边学边测,及时检验学习效果,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军队院校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
-
刘毅;
张优贤
-
-
摘要:
"新工科"建设不但对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更对工程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目标.结合"电工学"课程的特点,将CDIO理念引入"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当中,不仅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更能促进"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理念"等思政元素走进课堂教学当中,进而推动"新工科"建设.将教学大纲分解并细化到各个知识点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变化规律的任务内容,基于CDIO理念,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学生成果输出,同时优化了"电工学"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法,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
刘毅;
张优贤
-
-
摘要:
“新工科”建设不但对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更对工程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目标。结合“电工学”课程的特点,将CDIO理念引入“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当中,不仅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更能促进“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理念”等思政元素走进课堂教学当中,进而推动“新工科”建设。将教学大纲分解并细化到各个知识点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变化规律的任务内容,基于CDIO理念,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学生成果输出,同时优化了“电工学”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法,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
袁小庆;
史仪凯
-
-
摘要:
开展"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是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一流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电工学"课程特点,针对青年教师如何参加课程教学竞赛活动,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
-
-
刘保维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电工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从而使电工学课程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TRIZ 理论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电工学课程教学当中的一种教学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TRIZ 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在TRIZ 理论的应用下高校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TRIZ 理论受到了学术界学者的广泛好评。为此,电工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当积极的利用TRIZ 理论开展课程教学。本文着重研究了TRIZ 理论在电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电工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
-
-
-
-
黄琦兰;
马欣;
沙琳;
秦伟刚
- 《第六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
| 2010年
-
摘要:
介绍了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实施过程,分析了改革效果。探讨了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素质,推进电工学课程的建设。改革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欢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认为增加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增知了电工实验兴趣,建议多安排实践机会,多开放实验,加大实验力度。
-
-
殷瑞祥;
樊利民;
金春英
- 《第四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工学课程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然后基于当前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反思,最后对未来电工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