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类专业
非电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教育、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3061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等;非电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西平、储春华、李有军等。
非电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3061篇
占比:99.98%
总计:373151篇
非电类专业
-研究学者
- 李西平
- 储春华
- 李有军
- 牛滨
- 王明东
- 范剑英
- 刘凌
- 刘宪林
- 刘翔
- 单鹂娜
- 吴神丽
- 吴红生
- 夏鲲
- 孔斌
- 孟东霞
- 李创
- 李威
- 梁小明
- 王世山
- 王陆平
- 秦曾煌
- 苗红霞
- 莫亚之
- 蔡昌春
- 邓志祥
- 郭瑞鹏
- 钟清
- 陈文波
- Dong Xiaojie
- Liao Honghua
- Qian Kai
- Qiu Da
- YIN Lu
- YU Weichuang
- 严彬
- 乔丽娟
- 于舒春
- 任仕纯
- 何真
- 佟丽娜
- 侯宝华
- 倪志莲
- 倪海涛
- 冯艳春
- 冯鹄
- 刘会霞
- 刘俊萍
- 刘向春
- 刘斌
- 刘科
-
-
印月;
雷勇;
周群;
梁斌
-
-
摘要:
面对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低、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结合专业方向对课程知识能力培养的要求,基于问题导向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非电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系统化实验教学方式。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提升非电类专业学生电子技术实验的综合技能,即电路分析、电路设计和电路调试等能力,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
王文东;
袁小庆;
张鹏;
史仪凯
-
-
摘要:
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科技竞赛是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智能制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的出现,创新教育对电类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电类知识技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EDA仿真的非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该方法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作用.通过搭建基于Multisim平台的功率因数提高方法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可以作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一种途径.
-
-
王陆平;
夏鲲
-
-
摘要:
在新兴科技不断涌现的今天,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提升.非电类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工学与电子学理论与知识.因此,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结合原有的体系结构基础上,结合新兴科技发展的趋势,引入电工学与电子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多维思考能力.
-
-
王陆平;
夏鲲
-
-
摘要:
在新兴科技不断涌现的今天,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提升。非电类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工学与电子学理论与知识。因此,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结合原有的体系结构基础上,结合新兴科技发展的趋势,引入电工学与电子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多维思考能力。
-
-
陈鹏伟;
陈新;
王世山
-
-
摘要: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II》课程的教学难点,并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阶段的教学需求,总结和阐述了线上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录播+直播+虚拟仿真实验"混合教学和居家考核方案,为后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
-
-
许美芳
-
-
摘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各个领域,各非电类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本课程的有效教学存在许多疑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
-
-
徐万松
-
-
摘要:
高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子基础类课程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般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兴趣不高等问题,教学效果堪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将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步骤的引导、重点实验环节的示范以图、文、视频相融合的方式呈现,对调动学生兴趣、指导实验过程有积极的意义,切实地提升了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