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技术专业
飞行技术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教育、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476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齐鲁高教论坛2012、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等;飞行技术专业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霍宁波、徐永驰、刘海军等。
飞行技术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4765篇
占比:99.95%
总计:204859篇
飞行技术专业
-研究学者
- 霍宁波
- 徐永驰
- 刘海军
- 刘英
- 张洪
- 徐术怀
- 田红
- 黄步庭
- 伍长城
- 宋之立
- 宋培双
- 李卫东
- 李金华
- 江伟
- 王维正
- 蒋洪旭
- 赵晗
- 闫勇
- 马文韬
- 黄思华
- 于媚
- 付 超
- 付超
- 何东中
- 何秋钊
- 侯晓华
- 兰天
- 刘伟波
- 刘文
- 刘校廷
- 刘楠
- 刘莉雯
- 匡江红
- 史晓楠
- 吴宇强
- 周彦文
- 周智翔
- 唐俊
- 唐爱军
- 唐爱均
- 唐翔宇
- 孙洪禹
- 孟斌
- 宋志东
- 宋晓晨
- 宋溢露
- 尚永锋
- 张士国
- 张硕
- 徐楸爽1
-
-
孟斌;
路娜;
李广春;
史晓楠
-
-
摘要:
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尤为关键。通过分析中国民航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对于飞行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新需求,在梳理相关规章政策、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以核心胜任力、心理胜任力和作风胜任力三个主要维度构建飞行技术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从招飞初检、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标准等视角,对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飞行技术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
-
-
郭阳阳
-
-
摘要:
当前,我国的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使用航空器旅行,而中国也正向航空运输强国发展。由此,对中国民航服务能力及其飞行员的职业素质作出了严格要求,促进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随后,笔者又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就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问题展开研究,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
陈鹏伟;
陈新;
王世山
-
-
摘要: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II》课程的教学难点,并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阶段的教学需求,总结和阐述了线上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录播+直播+虚拟仿真实验"混合教学和居家考核方案,为后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
-
周智翔
-
-
摘要:
飞行技术专业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一个特殊的一员,他们肩负着为祖国民航事业培养优秀飞行员的光荣使命。除了完成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外,这一群体还肩负着政治思想教育的光荣使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爱党爱国的心。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辅导员老师往往会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文章从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和职业倦怠的内涵着手,分析飞行技术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剖析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提供更多职业发展路径及提升职业认同感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法。
-
-
-
羊钊;
陈怡欣;
宋溢露
-
-
摘要:
飞行技术专业是一门具有实践特色的应用型专业,文章梳理和总结了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目前飞行技术专业尚未达成理论教学与飞行实践的深度融合、尚未形成校内外“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尚未构建有效的实习效果评价反馈机制等现实情况。围绕实践教学培养机制开展研究,就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评价指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就培养模式和新型机制进行针对性重塑,提出“多导师联合指导,多渠道协同培养”的“项目式”实习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升我国飞行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
-
焦帅涛
-
-
摘要:
飞行技术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应用型专业,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质量”,这是培养未来飞行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飞行技术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结果驱动、持续改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与飞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飞行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途径和培养范式,有利于飞行技术专业教育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紧密衔接。
-
-
马雨柯
-
-
摘要:
高效飞行技术专业行里课程教学能够为飞行学员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其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保障。目前,因课程设置不当、教员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素质无法得到保证等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升。本文将结合航空理论课程特点,以及具体教学中所面对的困难,深入探讨提高其教学效率的策略。
-
-
-
-
霍宁波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高等学校深入推广本科导师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本科导师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以生为本的直接体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蓝天基地班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总结适合蓝天基地班的本科导师制,突出三全育人、创新深化准军事化管理内涵建设,打造飞行王牌形象.以期在民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飞行技术专业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现有培养模式,实现蓝天基地班的可持续化发展.
-
-
张士国;
曲福华
- 《齐鲁高教论坛2012》
| 2012年
-
摘要:
滨州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定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取向.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飞行技术专业为例,不仅因地制宜、守正出奇,设置专业布局,而且实行战略联盟、合作双赢,创新培养模式,并且进行顶层设计、过程整合,完善培养方案,并且通体达用、双证融通,优化课程体系,以及面向应用、学做合一,改革教学模式,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教学团队,强化管理、严格标准,保证培养质量。本校自飞行学院建院以来,始终把飞行技术专业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学科来研究,作为产业来经营,作为“特区”来支持,作为品牌来打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办学得到了民航系统的认可,而且校企合作的伙伴逐步增多,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专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民航产业的发展。
-
-
陈布科;
魏林红;
何秋钊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创办民航特色大学需要创新民航教育理念.文章以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全面阐述了民航高等教育改革“三部曲”理念,其主题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水平+职业技能+英语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实施以英语教学改革为龙头的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民航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构建全新民航专业教育体系.当前,以我院飞行技术专业为主导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较好地体现了行业精英人才培养观念,打造出了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构建了适应我国现代民航运输系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还将在民航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中继续努力,进一步体现这一民航特色大学办学理念,建设更多的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
-
-
李卫东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未来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飞行员新的要求,明确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适应未来民航发展要求的飞行技术人才存在着机场等主要的数量制约因素和培养目标、时间资源、生源质量、培养模式等主要的质量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主训基地、建设海外学校、调整训练流程和模式等促进培训能力提高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强化学期英语、有效利用飞行训练期间的时间资源、扩大招生范围、调整教学内容等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
-
李卫东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未来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飞行员新的要求,明确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适应未来民航发展要求的飞行技术人才存在着机场等主要的数量制约因素和培养目标、时间资源、生源质量、培养模式等主要的质量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主训基地、建设海外学校、调整训练流程和模式等促进培训能力提高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强化学期英语、有效利用飞行训练期间的时间资源、扩大招生范围、调整教学内容等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
-
李卫东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未来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飞行员新的要求,明确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适应未来民航发展要求的飞行技术人才存在着机场等主要的数量制约因素和培养目标、时间资源、生源质量、培养模式等主要的质量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主训基地、建设海外学校、调整训练流程和模式等促进培训能力提高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强化学期英语、有效利用飞行训练期间的时间资源、扩大招生范围、调整教学内容等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
-
李卫东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未来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飞行员新的要求,明确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适应未来民航发展要求的飞行技术人才存在着机场等主要的数量制约因素和培养目标、时间资源、生源质量、培养模式等主要的质量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主训基地、建设海外学校、调整训练流程和模式等促进培训能力提高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强化学期英语、有效利用飞行训练期间的时间资源、扩大招生范围、调整教学内容等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