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755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化农业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专题学术会议、广东省作物学会、广州市农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植物需水与调控技术交流研讨会等;生育时期的相关文献由12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凤之、史祥宾、张艺灿等。

生育时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17.4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1755 占比:81.97%

总计:2141篇

生育时期—发文趋势图

生育时期

-研究学者

  • 刘凤之
  • 史祥宾
  • 张艺灿
  • 王孝娣
  • 王小龙
  • 王志强
  • 王海波
  • 庞国成
  • 王月福
  • 王铭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学海; 李刚华; 陆波; 罗德强; 刘正辉; 李敏; 蒋明金; 陈永莲; 丁艳锋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山地不同杂交籼稻生态区水分亏缺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水稻生产区域水分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气象资料分析和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在贵州5个杂交籼稻生态稻区,收集了1986—2015年30 a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在每一生态区的代表试点进行杂交籼稻生育期试验,按有效分蘖、无效分蘖、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4个阶段分析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结果]30 a贵州5个杂交籼稻生态稻区的安全播种期呈现提前的趋势,黔南、黔东、黔北、黔西南和黔中稻区安全播种期的倾向率分别为-6.5、-5.4、-4.9、-4.7和-4.1 d·10 a^(-1);5个生态区杂交籼稻的有效分蘖、无效分蘖、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阶段时长相差6.0~17.2 d,黔西南稻区无效分蘖阶段较长、黔南稻区灌浆成熟阶段较短。本田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由东向西增高,黔西南稻区(612.5 mm)高于其他稻区,30 a杂交籼稻生长前两阶段ET_(0)呈下降趋势,后两阶段ET_(0)呈升高的趋势;本田期有效降水量(P_(e))由东向西增加,黔西南稻区无效分蘖阶段P_(e)高于其他稻区,孕穗开花、灌浆成熟阶段P_(e)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需水量(ET_(c))分布在空间上的差异大于时间,5个生态稻区水分亏缺(WD)与有效降水量呈负相关,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阶段WD由东向西南升高、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阶段WD由南向北升高;有效分蘖、孕穗开花阶段WD分别以黔西南和黔中高于其他稻区;各稻区生殖生长阶段的降水协同指数(C_(d))低于营养生长阶段,黔北、黔东和黔中稻区孕穗开花阶段的C_(d)较低。[结论]黔西南稻区有效分蘖阶段水分亏缺较大;黔北、黔东和黔中稻区的孕穗开花阶段水分亏缺较大,降水协同指数降低,因水分亏缺而减产的风险加大。
    • 祝榛; 李天胜; 崔静; 陈建华; 史晓艳; 姜孟豪; 王海江
    • 摘要: 【目的】研究实时、快速估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并构建模型,为冬小麦水分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滴灌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冬小麦冠层光谱信息,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平滑和数据变换,利用一元线性回归(Simple linear regression,SL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3种建模方法,对冬小麦冠层原始光谱及变换光谱分别构建植株水分含量估测模型。【结果】冬小麦冠层原始光谱反射率与植株水分含量相关性不高,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数据变换可以显著增强与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和相关波段数,其中倒数一阶微分变换与冬小麦植株水分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930,但不同变换最优相关系数所对应的波段位置并不固定。PLSR方法的模型精度最高,对数变换的PLSR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模型R_(p)^(2)、RMSE_(p)、RPD值分别为0.8808、3.2512%、2.9343;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估测模型精度存在差异,拔节期、抽穗期估测模型精度较低,灌浆中期最高,其估测模型R_(p)^(2)、RMSE_(p)、RPD值分别为0.9048、1.3811%、3.4547。【结论】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估测冬小麦植株水分含量是可行的,在灌浆中期的估测效果最佳。
    • 金祎婷; 刘文辉; 刘凯强; 梁国玲; 贾志锋
    • 摘要: 干旱是限制燕麦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燕麦光合系统的影响,选用青海省推广品种‘青燕1号’为材料,设置4个水分梯度,即正常供水(CK,75%FWC)、轻度胁迫(60%FWC)、中度胁迫(45%FWC)和重度胁迫(30%FWC)。生育期干旱胁迫分为4类,即苗期-拔节期干旱(SJ)、苗期-抽穗期干旱(SH)、苗期-开花期干旱(SF)和苗期-乳熟期干旱(SM),并设置全生育期正常供水作为对照处理(CK)。探讨不同生育期燕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期为青藏高原燕麦抗旱育种和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不同胁迫程度整体影响大小为:30%FWC>45%FWC>60%FWC;2)不同生育时期胁迫整体影响大小为:SM>SF>SH>SJ;3)胁迫程度与胁迫时期互作(Sd×Sp)对燕麦叶绿素参数影响最为显著。在30%FWC和SM时期时,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的影响最大,此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限制,主要表现为PSⅡ反应中心失活,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在60%FWC和SJ时,其受到的影响最小,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4)在45%FWC、SH和SF时期,燕麦可通过叶片的气孔导度调节蒸腾作用和碳同化之间的关系,从而适应干旱胁迫;5)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间接反映了受到干旱胁迫时,燕麦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Y(NO)、NPQ、Y(NPQ)和β与CK相比增加了85.52%、65.21%、33.76%和26.60%,F_(v)、F_(m)、ΦPSⅡ、ETR、F_(m)′、F_(s)、F_(0)′、qP、F_(0)、α和F_(v)/F_(m)分别降低了84.86%、75.41%、75.03%、75.00%、70.89%、61.38%、57.73%、57.06%、48.86%、45.61%和38.50%。
    • 朱梦遥; 徐大兵; 佀国涵; 彭成林; 朱秀秀; 赵书军; 王毅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牛粪)和绿肥(光叶紫花苕子)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烟株团棵期到采收后,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处理烤烟团棵期的土壤微生物AWCD值分别提高了22.0%和31.0%,Mclntosh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了15.2%和18.0%。旺长期商品有机肥处理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相比于单施化肥分别显著提高了19.9%~37.4%和11.9%~21.0%,以农家肥最为显著。有机肥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以商品有机肥效果较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速效钾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以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效果最好。
    • 郝悦; 梁琪; 许庆方; 裴丽鹏; 刘宁宁; 陈雪; 赵雅茹; 凌晓
    • 摘要: 本试验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WL343HQ,晚熟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燕王,这两种饲草为试验对象,利用四种改良方法(紫外分光光度--乙酰溴法、Klason法、NREL法和酸洗法)测定饲草中木质素的含量,并探讨这两种饲草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基本营养成分,以及由此得出的Milk 2016指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这两种饲草粗蛋白的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上升的趋势。燕王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在整个生育期先增加后减少,开花期达到最高,WL343HQ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期推进越来越高。通过比较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成分,得出燕王在灌浆期刈割最好,而紫花苜蓿WL343HQ在现蕾期的奶吨指数和奶亩指数最高,适宜在此时期刈割。
    • 张燕
    • 摘要: 春玉米是张家口市主要的粮、饲、经兼用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本文针对近年来张家口市雹灾发生频繁、对春玉米产量影响严重的现状,为掌握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遭受雹灾对产量的影响,以便通过栽培技术有效规避雹灾危害,减轻损失,我们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对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遭遇雹灾的地块进行了详细调研,总结出了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遭受雹灾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及补救措施。
    • 严海军; 卓越; 李茂娜; 王云玲; 郭辉; 王晶晶; 李长硕; 丁峰
    • 摘要: 作物产量快速准确预估对规模化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河北省涿州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灌水处理及雨养对照区,使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在苜蓿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进行遥感监测,将光谱参数与苜蓿产量做相关性分析,分别挑选各生育时期相关性较好的5种植被指数,以去除土壤噪声后的5种植被指数和作物表面模型提取的苜蓿株高为输入变量,通过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各生育时期的苜蓿产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产量进行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苜蓿产量预测模型精度由高到低的生育时期依次为初花期、现蕾期、分枝期,使用植被指数和株高组合作为输入变量可以提高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初花期使用植被指数和株高组合输入变量所构建的估产模型最优,其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500 kg/hm2和14.3%,可用于苜蓿产量的快速准确评估。研究结果可为苜蓿的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陈秋圆; 赵帅兵; 梁贺; 刘晔; 崔燕妮;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 摘要: 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穗数和穗粒数形成的2个关键生育时期,氮素影响分蘖成穗和穗粒数的形成,细菌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以高产水稻品种Y两优900和早丰优6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个氮肥施用比例(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分别为7∶3和6∶4),分析了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土壤细菌数量、群落特征的差异,及其与水稻产量、土壤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稻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等。分蘖期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比拔节—孕穗期高6.16百分点,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比拔节—孕穗期高2.65百分点;拔节—孕穗期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比分蘖期高0.69百分点,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分蘖期高1.09百分点。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产量与分蘖期土壤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拔节—孕穗期土壤细菌数量和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分蘖期土壤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数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的氨氧化潜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分蘖期土壤的铵态氮和拔节—孕穗期土壤的氨氧化潜势是显著影响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2个环境因子。FAPROTAX功能预测进一步说明,分蘖期7∶3处理的反硝化功能增强,其中Y两优900土壤细菌的反硝化功能最强。因此,分蘖期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拔节—孕穗期土壤细菌参与的氨氧化作用可促进水稻穗粒数的增加。高产水稻品种Y两优900和早丰优69在不同施氮比例下,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形成与土壤细菌数量、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关系密切。
    • 王太行; 潘成才; 王宇; 朱昆宇; 夏金泽; 吉怡颖; 伍治中; 江行玉; 周扬
    • 摘要: 为了确定不同品种甜高粱的最佳刈割时期,以海甜1号、M-81E和绿巨人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东方市上红兴村种植3个品种的甜高粱。分别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3个生育时期刈割,测定了3个品种的株高、茎粗、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粗蛋白、酸中性纤维、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指标,旨在为甜高粱种植、刈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甜1号、M-81E的植株高度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317.76、294.06 cm,绿巨人的植株高度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值354.06 cm。海甜1号和绿巨人的单株鲜质量和小区产量从抽穗期到乳熟期显著增加,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96.71 g和2240.97 g、28.99 kg和32.13 kg。M-81E的单株鲜质量和小区产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逐渐递减,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67.55 g和24.11 kg。海甜1号、M-81E和绿巨人的单株干质量和干物质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都是递增。海甜1号和绿巨人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都是先增加后减少;M-81E则是递减的趋势。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和粗灰分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皆是递增的趋势。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皆是递减的趋势。海甜1号和M-81E的相对饲用价值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117.20和142.55,绿巨人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95.43。不同刈割时期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营养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农艺性状和营养指标,海甜1号和绿巨人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比较合适,M-81E在抽穗期到乳熟期刈割比较合适。
    • 马海曌; 谢呈辉; 徐郗阳; 冯永忠; 黄贵斌; 孔德杰; 高鹏飞; 梅志坤; 任广鑫
    • 摘要: 研究不同施氮(N)量[0(N0)、90(N90)、150(N150)、210(N210)kg/hm~2]下糜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地上部器官(茎、叶、穗)生物量及碳(C)、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生物量分配与 C、N、P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关系,从新视角解释施N量对糜子生长的影响,为糜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 N 量增加,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穗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叶生物量占比先降低后增加,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生物量占比呈增加趋势。随施 N 量增加,各器官 C 含量无显著变化;茎、叶 N 含量总体上增加,而 P 含量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穗 C、N、P 含量相对稳定。随施 N 量增加,成熟期茎 N 积累量占比呈线性增加,而 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叶 C、N、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穗与叶相反。随施 N量增加,总体上,茎 C∶N 下降,叶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各生育时期茎、叶和成熟期穗N∶P 增加,穗 C∶N 和 C∶P 无显著变化。随施 N 量增加,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茎、叶、穗 N 含量与 P含量均呈正向线性相关,茎 C 含量与N、P 含量呈负向线性相关;各生育时期茎、叶和成熟期穗的生物量均与 N∶P 呈正向线性相关;施 N 80.9kg/hm~2达最大收获指数(36.2%),施 N 172.8 kg/hm~2达最高产量,为 3 164.5 kg/hm~2。综上,施 N 能通过调控C、N、P化学计量特征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进而影响糜子产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