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基础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355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环球市场、食品安全导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生物传感技术的相关文献由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瑗聪、程楠、罗云波等。

生物传感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3557 占比:99.97%

总计:763749篇

生物传感技术—发文趋势图

生物传感技术

-研究学者

  • 徐瑗聪
  • 程楠
  • 罗云波
  • 许文涛
  • 黄昆仑
  • 张莉
  • 府伟灵
  • 何璐璐
  • 侯佩臣
  • 周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利涛
    • 摘要: 在食品生物安全检测中,大量的新技术不断出现,生物传感技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性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生物安全检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加快食品生物检验速度、确保检验结果准确、保证食品安全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吴勇剑; 张永; 苑克磊; 刘晓飞
    • 摘要: 由于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污染,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威胁到我们的未来生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已成为一项挑战.特别是在本世纪初下一个保护将在制定国家海洋政策和条例、提供用于预测和预防环境灾害的科学数据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海军陆战队根据海洋污染监测系统,光纤化学与生物探测技术将在融合现代海洋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最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学、发现技术、遥感、生物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水声技术、材料科学等相关技术学科都在这一领域.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是评估现代海洋环境污染的质量和数量信息的最佳来源,在国家和国际两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 丘冬平
    • 摘要: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食品检验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生物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生物酶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是当前食品检验中应用最广泛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成分检验、有害微生物检验、转基因检验以及农药残留检验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发展前景良好,相关检验部门应不断加大生物检测技术科研投入,促使其朝着更高效、更多样、更灵敏的方向发展.
    • 谭叙
    •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阶段,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食品中农药含量过高,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满足食品行业农药检测需求,且提高了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精确度.
    • 李杜娟; 陈慧旖; 刘超然; 樊凯; 王高峰
    • 摘要: 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Micro/Nan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微结构制造技术,可实现硅基纳米级传感器器件的批量化、集成化制造,形成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性能高的微型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将生物敏感反应信号转化为光电等信号而被检测.与其他生物传感器相比,采用MEMS/NEMS技术制备的生物传感器,灵敏度更高、响应时间更短、检测性能更强,更为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医学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探讨MEMS/NEMS生物传感器常见的器件类型和对应器件的制备工艺、材料、传感机理、分类及其传感局限,通过综述MEMS/NEMS生物传感器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总结MEMS/NEMS生物传感器关键的技术难点与重点,并展望未来MEMS/NEMS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挑战.
    • 王炳志
    • 摘要: 生物传感器技术对医疗保健、环境和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仿生设计的创新使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广.本文对生物传感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便为目标分析物的现场检测提供依据.
    • 李萍; 王秀峰; 岳桂贞; 黄峻榕
    • 摘要: 乳制品是鲜奶以及所有以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的总称,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对乳制品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已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周期较长,研究并开发灵敏、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学、光谱学和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乳制品质量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了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参考和思路.
    • 摘要: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正式立项建设,2006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光富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建有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和植物保护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化学和植物保护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联合批准设置《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创新引智基地》,2018年科技部批准建设《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张玉恒; 韩波; 潘泽平; 张诚; 徐晓丽; 李学拥
    • 摘要: 目的 研制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下称无线传感模块)并进行相关特征性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 方法 (1)设计无线传感模块结构及工作模式;在柔性排线一端焊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与焊接了蓝牙发射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接口的印制电路板相连,建立无线传感模块;开发移动端数据接收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蓝牙功能读取无线传感模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检测数值.(2)同时用无线传感模块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35 ~ 42°C热水袋温度,对比30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3)于第2作者手臂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将无线传感模块置于负压条件下,同时记录无线传感模块测得负压值和负压表数值,对比14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4)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3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生理盐水,分别配置相应材料浸提液.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 BL/6小鼠,称量实验前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混合浸提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压力传感器浸提液与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1:1混合浸提液、生理盐水50 mL/kg,观察小鼠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并称量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综合评估材料毒性.(5)取4只3~6个月龄、雌雄不限日本大耳白兔,脊柱左侧2个区域敷贴无菌纱布设为无菌纱布组,脊柱右侧2个区域敷贴无线传感模块设为无线传感模块组,评估各区域敷贴后1、12、24、48 h皮肤状态,按照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记录评分.(6)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1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无血清DMEM培养基,分别配制相应材料浸提液.取L-929成纤维细胞株,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苯酚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前2组分别加入对应浸提液,苯酚对照组加入64 g/L苯酚,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体积均为100 μL.噻唑蓝法检测培养2、4、7d吸光度值以计算细胞增殖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 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智能手机通过蓝牙功能成功接收无线传感模块检测的空气温度、湿度与压力信息.(2)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热水袋温度为(37.7±1.7)°C,与红外线测温仪的(37.7±1.7)°C相近(t=-0.112,P>0.05),且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6,P<0.01).(3)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手臂负压材料下负压为-36.7(-38.8,-27.4)kPa,明显低于负压表的-22.7(-32.7,-12.5)kPa(Z=-3.235,P<0.01),但二者绝对值存在明显正相关(ρ=1.000,P<0.01).(4)各组小鼠均无异常毒性反应.4组小鼠体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3.132,P>0.05).(5)敷贴后1、12、24、48 h,2组兔敷贴区域皮肤刺激性评分均相近(Z=-1.000、<0.001、-0.620、<0.001,P >0.05).(6)培养各时间点,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和柔性排线浸提液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升高(P<0.01),苯酚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培养2、4、7d,苯酚对照组细胞毒性分级分别为1、1、2级,各浸提液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 结论 无线传感模块集成了温湿度与压力传感器,可监测局部温度与压力,并能在移动端应用程序上实现参数的可视化,其测量温度准确,压力测量结果与负压表负压值变化趋势一致,且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