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瓣膜病变

瓣膜病变

瓣膜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43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基层医学论坛、微循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09年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年会等;瓣膜病变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宝仁、徐志云、冯德广等。

瓣膜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439 占比:99.00%

总计:7514篇

瓣膜病变—发文趋势图

瓣膜病变

-研究学者

  • 张宝仁
  • 徐志云
  • 冯德广
  • 史爱梅
  • 庄世才
  • 张大新
  • 张瑞成
  • 李伯堂
  • 李正恭
  • 杨庆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晓雪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风湿性心脏心瓣膜病(慢性风心瓣膜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80例慢性风心瓣膜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慢性风心瓣膜病的"金标准",评价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房室肥大及二尖瓣病变中的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慢性风心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一致性.结果: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低于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检查在慢性风心瓣膜病阳性检出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在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检出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在左心房肥大及二尖瓣病变中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风心瓣膜病诊断中灵敏度为89.04%,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7.50%;心电图诊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12.50%,准确度为68.75%.kappa检验显示:超声心动图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36,P=0.000);心电图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差(kappa值=0.067,P=0.437).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风心瓣膜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准确判断病变类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张苏舒
    • 摘要: 心脏彩超这种仪器能够将心脏瓣膜直观地显示出来,医生可以通过心脏彩超的测量对瓣膜病变的程度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决定采用怎样的治疗方式。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基本上可以确诊所有的心脏病。目前,临床上心脏彩超报告出来之后,很多患者会找相关医师咨询问题,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经常被患者提到,今天本文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 汤海艳
    • 摘要: 心脏瓣膜性疾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已经从之前的人口增长型社会过渡到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
    • 张成鑫; 刘海渊; 葛圣林
    • 摘要: 纵隔放疗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肿瘤对其具有极强的敏感性.但放疗对心脏瓣膜的损伤效应不容忽视,放疗相关性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瓣膜的纤维化和钙化.瓣膜损伤具有迟发性的特点,自放疗结束至出现临床症状通常需10 ~ 20年.纵隔放疗相关性瓣膜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放疗剂量、放疗后生存期、化疗联合方式及心脏暴露剂量,且瓣膜手术的风险及预后与因纵隔放疗所致瓣膜损伤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未来,充分了解纵隔放疗相关性瓣膜病变的病理学机制、风险因素、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纵隔放疗相关性瓣膜损伤的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浩; 刘伟; 周隆书; 王宏宇; 姜明泽; 曹建军
    • 摘要: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2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病变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和室壁瘤切除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移植旁路血管1~3支/例。比较术前、术后早期及晚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其余20例均痊愈出院。5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IABP使用8例,使用时间(61.5±17.2) h。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9例,1例失访,1例术后2年猝死。随访显示术后2周、术后1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及二尖瓣病变患者实行心室腔、血管、瓣膜的全面的外科处理,临床疗效满意。
    • 陈秀玉; 赵世华
    • 摘要: AbstractThe CMR in RSNA 2014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MVO)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VO in ischemic cardiac disease; th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pulmonary valve and tricuspid diseases; the application of 3D SPACE and 4D phase contrast in congenital cardiac diseases; cardiac quantitative imaging described the value of ECV(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in cardiomyopathy, diabetes and thalassemia major.%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病变右心室心态及功能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研究采用了3D SPACE及4D PC(phase contrast)技术,取得较好的成果;心脏定量成像技术介绍了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ECV)在心肌病、糖尿病及重型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 王玉
    • 摘要: 探讨换瓣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外科治疗瓣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就是换瓣术,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心功能差,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缓慢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而影响换瓣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心功能恢复;为探讨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我们对50例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动态的测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李斌; 陈兴澎; 王亚宏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瓣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48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2例.生存病例随访6~6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形成事件.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良好.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