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
王映霞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1134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瞭望、炎黄世界、炎黄纵横等;
王映霞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施立松、沈飞德、谭芯芯等。
王映霞
-研究学者
- 施立松
- 沈飞德
- 谭芯芯
- 韩石山
- 丁言昭
- 佚名
- 刘创
- 张洲平
- 彭国梁
- 王凯
- 三米深
- 于建勇
- 京博国学1
- 何扬鸣
- 何日君回来
- 何立波
- 余世存
- 倪伟
- 刘仰东
- 刘创1
- 刘永加
- 刘洪涛
- 刘雪芹
- 南在南方
- 可红
- 叶珺(画)
- 司马一勺
- 吴合众1
- 吴建华
- 吴跃农
- 周立民
- 天锡
- 孙丽丽
- 孙栋华
- 孟悦朴
- 宏图
- 宗莲籽
- 岳晓东
- 张兆和
- 张宏
- 张放
- 张晨怡
- 本刊编辑部
- 朱学忠
- 朱铁志
- 李今
- 李伟
- 李开周
- 李挺
- 李舒
-
-
丁言昭
-
-
摘要:
多年前,我写《王映霞自传》(1990年10月20日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时,王映霞老师曾对我说起过为孙多慈和许绍棣牵线做媒之事,以及此事所引发的意料之外的家庭风波,后来我也找到许多文稿资料,得以还原分析当时的情况。为许绍棣孙多慈牵线做媒沪上发生"八一三"后,大家纷纷准备逃难。当时郁达夫在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手下任公报室主任,他匆匆来沪,不到半个月,又赶回福州。
-
-
-
-
-
-
杨斌1
-
-
摘要:
1933年春,郁达夫和王映霞移居杭州。一次,郁达夫应邀在浙江省图书馆演讲,他还没到,台下已挤满听众。郁达夫走上讲台,看了看听众,说:“今天诸位恐怕大多是来‘瞻仰’我的‘丰采’的,可你们见了我这副‘尊容’,失望了吧。”随即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
-
-
刘创1
-
-
摘要: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传奇被认为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著名诗人柳亚子曾赠诗二人的结合,诗中有''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堪称经典。相比之下,郁达夫原配孙荃的知名度要低得多。可是,最富感染力的爱往往是以平淡打动人心的,孙荃对郁达夫的情意更令人动容。孙荃的父亲是饱读诗书之士,且经营笔竹生意、造纸厂等,孙家在当地可谓数得着的富裕人家。
-
-
沈吕宁1
-
-
摘要:
郁达夫到福州前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26年12月从广州乘船到上海,途经马尾,在城内只住一天;第二次时间最长,是应福建省主席陈仪约请来闽任职,自1936年2月4日至1938年3月9日离开,再转道浙南到武汉,赴郭沫若约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第三次则在1938年秋天来,年底离闽,去新加坡任《星岛日报》编辑。
-
-
吴合众1
-
-
摘要:
一二十年前第一次到富春江,十年前第二次到富春江,都是一样的游船,十里峡谷画廊,随着游轮渐进,一寸寸舒展开来。这个时间,也够想起郁达夫笔下的桐庐县城:''''约有三里路长,三千多烟灶,一二万居民,地在富春江西北岸,从前是皖浙交通的要道,现在杭江铁路一开,似乎没有一二十年前的繁华热闹了。
-
-
黄石(绘画)
-
-
摘要:
淮海中路358号。自1926年年末开始,王映霞同孙百刚夫妇一起住在尚贤坊40号。1927年1月的一个星期五,郁达夫前往尚贤坊其同学孙百刚,从而与王映霞相识。之后便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坛的一段爱情佳话,并最终在上海结婚。现在的尚贤坊,助动车群拥塞在过街楼下,晾晒衣物遮天敝日。要是郁达夫王映霞再来,会以为跑错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