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饱读诗书

饱读诗书

饱读诗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民间文学:经典、杂文月刊:原创版、基础教育论坛等; 饱读诗书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叶倾城、荆歌等。

饱读诗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98.61%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1.39%

总计:288篇

饱读诗书—发文趋势图

饱读诗书

-研究学者

  • 佚名
  • 叶倾城
  • 荆歌
  • 北寒
  • 古清生
  • 周远喜
  • 梦阳
  • 池莉
  • 沐恩
  • 清风慕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小华
    • 摘要: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饱读诗书,经纶满腹。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当时空穿越了遥远的地平线,“凿壁借光”“程门立雪”“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孙康映雪”“手不释卷”“囊萤映雪”“牛角挂书”所关涉的人和事,我们依然在怀想,依然在敬佩。青灯黄卷,永远是我们读书场景中最纯净的定格。那种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书卷气息,那种精神遨游的愉悦感,只有沉醉于书籍世界里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那些被物质异化的心灵,总在飘荡无定,居无定所。精神的故乡在哪儿,也无从而知。
    • 袁灿兴
    • 摘要: 【广州城外三声炮响】顾应祥,字惟贤,本是长洲(今江苏苏州)浒墅人,占籍湖州,高中进士,此后辗转南北,屡居要职,政绩卓越,为一时所重。大明官场上饱读诗书,精通八股者比比皆是,可通晓数学者却寥寥可数。顾应祥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并具有较高成就,奈何所处的时代,以他的数学成就,并不能开启科学之门。正德十二年(1517年),顾应祥担任广东按察司佥事。负责海防事宜的巡海副使汪鋐赴京进表,由顾应祥代管海道。
    • 秦文君
    • 摘要: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年间的苏轼写下这诗句,透出这位大文学家满满的自信和豪情。诗句形象而逼真地表达了饱读诗书之人,其气质才华会自然横溢,形象高雅光彩,仿佛脱胎换骨似的,这是读书神奇的妙处。诗句一代一代传下来,仿佛古训,也是古风。处在当今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读书的妙处不限于此,还在延伸、拓展,冥冥之中也印证着读书的民间传统在中国根深叶茂。
    • 摘要: 古时候,在一个村庄里,有两个人是邻居,一个叫艾子,一个叫毛空。虽然他们住得很近,但他们的性格、学识却相差悬殊。艾子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饱读诗书,谦虚好问,学富五车,因此慕名来向他请教、学习的人有很多,他也收了很多学生。而他的邻居毛空刚好相反,他没有一点文化,却高傲自大,还十分看不起艾子,认为自己比艾子强百倍。他一直想让艾子认清这个现实,让艾子甘拜下风。但是,艾子知道的总是比他多,比他强,让他没有机会逞能。
    • 解瑞明; 金鳞(图)
    • 摘要: 奶奶的父亲是清末的秀才,所以奶奶从小就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在她的那个年代,奶奶算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而且直到现在奶奶一直保持着体重不过百的形象,一米六七的她,就算在现在也是一个美人。可是自从爷爷在三个月前去世,年近八十岁的奶奶一直沉漫在痛苦之中。本来一直活得很精致的一个人,这三个月变得邋遢起来。
    • 梧桐雨
    • 摘要: 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叶嘉莹是满族后裔,1924年出生在北京察院胡同一个书香世家,她和纳兰性德同属叶赫那拉氏。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毕业于一所师范学校。
    • 武宜瑾
    • 摘要: 一位抗金英雄,本应该被铭记于众人心中,如今却面临冤死,而他的家人也要在路途奔波中毫无希望地走上赴死的道路……贡祖文,字仁德(1103-1182),宋长垣(今河南省新乡长垣县)人。贡祖文从小聪明过人,饱读诗书,19岁时,见金兵南侵,便弃文从武,学得一身武艺。靖康时(1126年),贡祖文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了抗金义勇兵,扈从康王(即赵构,宋徽宗的九子)南渡。
    • 武文欣
    • 摘要: 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初名成德,后为避皇太子保成名讳,改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作为天子近臣,深受康熙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是清词三大家之一。
    • 付明瑞; 徐仁娟(指导)
    • 摘要: 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名叫白信。他非常喜欢读书,白天需要去田里干活,晚上就飾月光读书。日复一日,年复一饱读诗书的白信长成了一个懂事的青年。白信mmj,他的身高比普通人要高出一个头,力气也比常人大三倍,干起活来特别有力。有一天,白信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对他说:“孩子,我在你的田里遗失了些东西,你找到后能帮我把它埋到田边第三棵大树下吗?”
    • 孙正梅(讲述); 魏安泉(搜集整理)
    • 摘要: 杭州余杭桦树村太子桥旁有个桐村庙,桐村庙里有一个戏台,正月里和过节时常请戏班在此演戏。戏台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那抱对写得妙极了,上联是“真锣鼓假刀枪忽如安邦定国”,下联是“有衣冠无文章顷刻金榜题名”。凡是看到过这副抱对的人没有-个不叫好的,人们都猜测这肯定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写的,可哪里晓得,这却是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一个戏子写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