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78425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临床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等;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0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绍波、金小红、向莉等。
特异性免疫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8425篇
占比:99.88%
总计:378861篇
特异性免疫治疗
-研究学者
- 李绍波
- 金小红
- 向莉
- 张智风
- 褚玉会
- 赖小英
- 兰海霞
- 曹兰芳
- 王菲
- 冯惠玲
- 刘志刚
- 崔碧云
- 张洁
- 张罗
- 李波
- 李靖
- 杨健英
- 梅海豫
- 王昕昕
- 祝戎飞
- 程相铎
- 肖小军
- 范艳霞
- 蔡艳云
- 邝立
- 雍磊
- 靳蓉
- 侯穗波
- 冼小燕
- 孙秀珍
- 尹文艳
- 李付广
- 李华斌
- 汪茵
- 王静
- 肖晓雄
- 董萍云
- 谢冰斌
- 赵京
- 陈亮
- 任霞斌
- 伍建林
- 侯政
- 刘晓松
- 华清泉
- 单衍梅
- 卞西清
- 卢燕鸣
- 孙宝清
- 宋志强
-
-
姬巍;
狄杨;
于睿莉;
马婷婷;
尹金淑;
王学艳
-
-
摘要: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伴变应性鼻炎(尘螨为主要变应原)的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伴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3例,治疗时间大于12个月者为Ⅰ组,小于12个月者为Ⅱ组,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量表(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Ⅰ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时间与SNOT-22评分有相关性(r=0.547,P<0.05),治疗12个月后评分较治疗前有好转,24个月后疗效显著,其后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改善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慢性鼻窦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
潘俊秀;
周洁;
彭云;
张磊
-
-
摘要: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鼻部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鼻部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鼻部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注射与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疗效更好。
-
-
高艳;
孔晓梅
-
-
摘要: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的病因治疗,可以改变变应性疾病的免疫进程。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近年来的首选方案。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者安全、有效。现就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中的免疫机制、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免疫佐剂、药物进行综述。
-
-
钟洁;
丁博;
卢燕鸣
-
-
摘要:
支气管哮喘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对儿童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1-2]。目前研究认为,吸入性变应原导致的早期致敏(≤3岁)是儿童发生持续性哮喘的主要高危因素。其中,尘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吸入性变应原,在儿童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3])。由于携带尘螨的微粒可以深入肺部对其造成影响,且尘螨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可以减少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促进过敏原的持续摄取。
-
-
-
项清华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耳鼻喉科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选出146例纳入研究,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73)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并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喷;观察组(n=73)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鼻部症状缓解情况和用药情况,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h1/Th2细胞水平,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和药物评分(TMS)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明显(P<0.05)。用药后,两组尘螨特异性IgE(sIgE)、尘螨总IgE(T-IgE)、Th2细胞水平降低(P<0.05),尘螨特异性IgG4(sIgG4)和Th1细胞水平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IgE、T-IgE和Th2细胞水平降低明显(P<0.05),IgG4和Th1细胞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91.78%比82.19%),明显更高(P<0.05)。结论: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显著缓解鼻部症状及过敏反应,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治疗效果确切。
-
-
徐蒙;
李芹
-
-
摘要:
目的 总结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20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采取免疫治疗并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其依从性及脱组率.结果 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结论 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脱组率,依从性明显提高.
-
-
冯淑仙;
褚玉会;
张智风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疫苗与低温等离子分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低温等离子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注射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93.18%)高于常规组患者临床疗效(79.55%)(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82%,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27%)(P<0.05).结论:相比于低温等离子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更佳,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
丁佳琪;
王晓艳;
王学艳;
尹金淑
-
-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尘螨是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许多临床研究以及Meta分析均证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除了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临床用药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阻断疾病的自然进程,预防鼻炎进展为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许多免疫学及生物学指标可发生变化,为客观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了依据.多项研究显示,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尘螨的致敏蛋白组分也可发生变化,使得尘螨组分蛋白可能成为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指标,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周杰;
陈曙光;
宋志强
-
-
摘要: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 复发性、 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除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唯一可以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SIT应用于AD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对症药物剂量.本文对过敏原与AD的关系、SIT在AD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并展望SIT前景.
-
-
-
罗荣华;
艾涛;
张蕾;
段亚平;
陈铭佳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疗效,治疗进程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儿中14.64%有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24.39%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维持剂量阶段.而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儿童哮喘的治疗耐受性、安全性好,该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有良好意义.
-
-
-
-
-
-
-
-
郑玉琼;
周维;
李文;
张爱平;
尹洁;
梁睿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使用吸入性激素及联合中药治疗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尘螨过敏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 方法:共纳入诊断为皮肤过敏的CV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激素组、联合中药治疗组、特异性脱敏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指征、中医症候,以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各组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三组的VAS咳嗽积分、气道反应性和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特异性脱敏组的Leicester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提高,且该组治疗总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IL-4、IL-5、IgE、ECP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年随访期复发率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哮喘通过规律的治疗能得到有效控制,合并过敏性疾病的CVA患者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可能会减少远期复发风险.
-
-
郑玉琼;
周维;
李文;
张爱平;
尹洁;
梁睿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使用吸入性激素及联合中药治疗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尘螨过敏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 方法:共纳入诊断为皮肤过敏的CV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激素组、联合中药治疗组、特异性脱敏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指征、中医症候,以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各组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三组的VAS咳嗽积分、气道反应性和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特异性脱敏组的Leicester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提高,且该组治疗总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IL-4、IL-5、IgE、ECP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年随访期复发率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哮喘通过规律的治疗能得到有效控制,合并过敏性疾病的CVA患者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可能会减少远期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