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化

物化

物化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520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43篇;相关期刊1024种,包括现代哲学、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等;物化的相关文献由9126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洁、吉兴香、杨桂花等。

物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0 占比:31.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543 占比:68.08%

总计:5204篇

物化—发文趋势图

物化

-研究学者

  • 严洁
  • 吉兴香
  • 杨桂花
  • 甘志银
  • 田中建
  • 陈嘉川
  • 张跃华
  • 赵敬双
  • 黄丽贤
  • A.巴塔查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代砚春; 孙美玲
    • 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产生了物化现象,卢卡奇与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展开了“物化批判”。当现代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物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数字异化,人们相应拥有了“数字人”和“视觉人”的双重异化形态。消解数字异化需要解蔽现代人的异化样态,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为此,它呈现为两条不同路径:“卢卡奇式”的生产力批判路径从总体性的视角拒绝数字异化的演进,它求助于无产阶级的主体激情来突破数字异化的现代性牢笼,最终在阿多诺的理论中堕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审美救赎;“马克思式”的生产关系批判路径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挖掘数字异化的历史客观的自反性,它要求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为“数据共同体”,在“数据共享”“数据共有”的前提下将克服数字异化的路径理解为改变世界的现实运作。
    • 吴云飞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危险废物逐年增加。同时2020年初疫情以来,各地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量剧增,危废集中处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文分析了某地危险废弃物现状,提出了焚烧、等离子熔融及物化相结合的综合处置方案,介绍了工艺流程,同时分析了项目蒸汽利用情况,为危废综合处置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严耀中
    • 摘要: 山水诗及画在晋宋之交出现,是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被物化而归于自然,还是人将自然“文化”,这既是儒、道两家意识上的一条分界线,也是山水自然能否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之关键所在。人将自身的本性原情赋予自然,山水也就有了人格与人性,从而在文学艺术里作为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活泼能动的体现。如此构成的山水诗画涌现背景,是在魏晋六朝的玄谈中逐步形成的。在玄谈的思想交锋论辩过程中,山水被纳入以人为本的天地中,变得有声有色而活力四射,亦即所谓“山水方滋”。
    • 刘婧怡; 胡灵露
    • 摘要: 在如今的消费社会中,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被物化的情况不断发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普主义伴随着消费社会商品文化的背景下诞生,波普主义的大众性、普遍性也暗示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英美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波普艺术作品中被物化的女性题材和一些形象的隐喻,揭示作品背后女性不断被占有和消费的的现象,传达艺术家们对女性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 包蕾
    • 摘要: 《庄子》内七篇中涉及身心关系的诸多层次。依循《庄子》的内部逻辑,可以探寻《齐物论》中表示意识或主体性的概念——如吾、我、心、真君、真宰等——在使用时的层级关系。唯识学对心意识层次的划分,则有助于厘清《庄子》中主体性相关概念的层级脉络,并获得对“蝴蝶梦”和“物化”内涵的重新解读。
    • 谢秋
    • 摘要: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的重要著作,他在里面提出了物化理论。他的物化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要通过一个自动的过程来表现,物化意识是他独具特色的内容。物化是一个带有严重批判性色彩的词汇,但它对于我们当代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 苏振源
    • 摘要: 物化批判是卢卡奇针对成熟资本主义社会特定生产方式提出的批判构想。从客体层面来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将异质性的事物悉数整合为同质性的商品形式;就主体层面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为机械生产过程的技术规律所掩盖。后继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把物化批判扩张性地应用于人类一般物质文明发展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物化的历史内嵌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之中。无论是现代的科学理性还是古代的巫术技艺,都遵循着“以此代彼”的“再现”原则,都使得多样的事物从属于抽象的同一。为了消除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物化的“实然”,马尔库塞试图建构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相统一的“应然”。哈贝马斯的观点相对缓和。他主张建立普遍的交往伦理,以弥补物化的世界对人的主体性的抹杀。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越界,是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生产高度集中、国际矛盾冲突更加剧烈、人们日益向往新型文明等诸多新变化的理论投射。然而,该理论越界本质上是唯心史观的表现。一方面,他们预设了抽象的人性规定,未能看到人类本质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另一方面,物化被它贬抑为与人性规定不符的消极事物,进而导致物质生产与文明进步被当成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阻碍。
    • 王楠; 刘晗
    • 摘要: 在高度物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变化都受到物的影响。同时意识形态把个人询唤为主体,使其听从于意识形态话语。约瑟夫·康拉德的《进步前哨》叙述了三个被严重物化的主体对询唤的不同反应:凯亦兹始终没有觉醒,最终成为双重压迫下的牺牲品;卡利尔意识到了意识形态的骗局,但在试图抗拒询唤之际被误杀;黑人马可拉反而能拒绝询唤,游离在西方意识形态之外。通过分析物化与询唤对三人的影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对人的戕害、主流意识形态的伪善、主体对询唤不同的应答方式和人类文明进程的不确定性。
    • 郭晓青
    • 摘要: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通过描写情境力量场驱使下的种族关系,揭示美国白人和黑人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好人沦落为坏人或恶魔的历程。社会情境力量场、生存情境力量场和物化情境力量场相互作用,完美地演绎了路西法效应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在去人性化的社会里,强奸亲生女儿的亲情关系物化、混战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物化及生态环境物化。这引起美国人的生存空间发生急剧变化:黑人种族内部产生分歧,一部分人想要融入白人社会却遭到排挤,一部分人欲实行种族分裂主义却命丧黄泉;白人想要控制黑人却遭到黑人的反抗,因此,黑白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依旧存在。
    • 曹永国
    • 摘要: 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教育如其所是的高质量发展。“祛教育化”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外在功用对内在价值的挤压,绩效主义的竞争和教育精神之疲乏。所谓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在发展逻辑和发展价值上的优先性,系统考虑教育的内在规范、主体满意度和自身特性。高质量发展教育,需要做到:正确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目的,坚守教育的初心和底线,还教育和学术应有的自由与尊严,辩证处理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教育对其本真的回归与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