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化意识

物化意识

物化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404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现代哲学、求实、法制与社会等; 物化意识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司强、吴一帆、史巍等。

物化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1.80%

专利文献>

论文:4044 占比:98.20%

总计:4118篇

物化意识—发文趋势图

物化意识

-研究学者

  • 司强
  • 吴一帆
  • 史巍
  • 周合军
  • 张秀琴
  • 王瑞青
  • 邵良婷
  • 金秋
  • 饶涛
  • 丁长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道林
    • 摘要: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在充分借鉴马克思与韦伯两方面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化理论,并以此展开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这个理论包括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两个方面。从文本中我们发现,卢卡奇对物化现象的揭示是按照现实—历史—原则—结果的逻辑线索展开的,在这条线索中,卢卡奇巧妙地融合了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理论与韦伯的合理化原则,形成了对物化现象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揭示物化现象成为人类的“普遍命运”的事实,卢卡奇展开了对物化意识的讨论,这里不仅对马克思抽象劳动范畴予以全面展开,而且也实现了对韦伯思想的超越。
    • 刘文豪
    • 摘要: 卢卡奇现代性批判是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韦伯的合理化原则影响下形成物化理论,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中寻找扬弃物化的方法。卢卡奇展开了一条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发展——物化现象——物化意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主客体同一的辩证法——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现代性批判之路。虽然以一种阶级意识为物化意识探寻出路不免陷入人本主义的主观言论之中,但仍能推动对无产阶级使命的深入解读。
    • 陈露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武器与方法遵循。物本是被人创造出来,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客体的物与主体的人的关系被颠倒,物反而控制着人,货币变成衡量人类社会的唯一标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发展——“人的意识物化”。当前由于社会正面临信息科技革命引发的传播秩序改变、信息碎片化,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不断侵蚀着大众,运用灌输理论应对“物化意识”陷阱,帮助人们走出错误的市场价值观;达到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的目的;引导大众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 司强
    • 摘要: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都脱胎于物化意识.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虚假"意识相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由于其独特的阶级地位而具有实践特性,并因此成为解决物化问题的唯一方式.通过质和量的辩证法,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生成为线索,卢卡奇将卢森堡的革命理论视为自发群众运动,孟什维克视为意识形态危机的代表,只有布尔什维克才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正表达,但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键在于阶级意识,革命沦为为意识而斗争,这与列宁的革命理论相背离.尽管卢卡奇主观上希望以阶级意识理论阐释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但在客观上却陷入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
    • 吴一帆; 邵良婷
    • 摘要: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而成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物化意识).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考茨基为首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选择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直接忽略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陷入资本主义实证的经验事实之中,强调其"科学性"的一面,丧失了认识上的总体性范畴,是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出场就是在批判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的现实基础,并借由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释(总体性辩证法),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卢卡奇的这一批判研究重新阐释了有别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一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虽然卢卡奇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式的,但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地位,对今天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李思梦; 张国琳
    • 摘要: 卢卡奇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提出的物化观来源于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他的物化意识是基于马克思异化观理解之上提出来的.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卢卡奇全方位批判了物化现象以及产生物化的根源,为人类寻求摆脱异化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吴一帆; 邵良婷
    • 摘要: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而成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物化意识)。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考茨基为首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选择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直接忽略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陷入资本主义实证的经验事实之中,强调其"科学性"的一面,丧失了认识上的总体性范畴,是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出场就是在批判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的现实基础,并借由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释(总体性辩证法),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卢卡奇的这一批判研究重新阐释了有别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一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虽然卢卡奇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式的,但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地位,对今天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王洁; 刘广林
    • 摘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卢卡奇关于物化意识的思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当前在中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对此,深入研究卢卡奇的物化意识,认识物化意识渗透过程中隐蔽性和破坏性的特征,抵御西方资本和意识形态冲击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以如今西方出现的改革乱象为警示,正确对待改革期间出现的各种新旧矛盾,科学认识市场经济制度,从根源上减少物化现象;正确处理科技与人的关系,明确科技为人民服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 郭婷婷
    • 摘要: 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1923年,他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创作了著名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探讨的重要问题是“物化”理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