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能量
爆炸能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723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爆破、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2013第四届消防教育与科技发展论坛、2013第四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等;爆炸能量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更光、宗琦、夏曼曼等。
爆炸能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232篇
占比:99.81%
总计:57342篇
爆炸能量
-研究学者
- 徐更光
- 宗琦
- 夏曼曼
- 张立
- 徐飞扬
- 李洪伟
- 李雪交
- 王威强
- 赵省向
- 三也
- 严鹏
- 冯晓军
- 刘明生
- 卢文波
- 叶志伟
- 吴红波
- 周强
- 封雪松
- 张庆明
- 张攀
- 徐书根
- 徐建军
- 徐洪涛
- 曹杰
- 曹湖
- 曾新华
- 李志敏
- 李文炜
- 李桐
- 李梦丽
- 杨婷
- 杨茂刚
- 柯波
- 段伟锋
- 殷亮
- 汪泉
- 汪齐
- 游鹏飞
- 王智立
- 程扬帆
- 罗笙
- 谢斌
- 郑长青
- 鄢江平
- 陈明
- 颜事龙
- 高玉林
- 黄华
- Albuquerque
- Amin Paykani
-
-
王海东;
高佳慧;
陈学习;
梁忠秋;
管永明;
甄康哲
-
-
摘要: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压力高、含量大,原始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缩短预抽时间,必须实施人工增透;而众多压裂增透技术中,超临界CO_(2)压裂兼具压裂增透和驱替置换的双重瓦斯强化抽采作用,是当前低渗透煤层压裂改造方法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探索高压脉冲放电激励CO_(2)(L-CO_(2))压裂增透技术压裂机理,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压脉冲放电激励超临界CO_(2)试验装置,对基于高压脉冲放电激励液态CO_(2)相变过程的电、热、力多场耦合的复杂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确定高压脉冲放电能量对液态CO_(2)转化超临界态压力动态响应规律。通过Span&Wagner CO_(2)状态方程,对液态CO_(2)→超临界CO_(2)气化需要的能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得出在反应釜内放电能量达到20 kJ、40 kJ、50 kJ工况下超临界CO_(2)压力将分别达到11 MPa、18 MPa、26 MPa。通过改变起爆电压等级分别为1500 V,2000 V,2500 V实现三个等级放电能量实验,放电能量分别为20 kJ、40 kJ、50 kJ三种工况下对反应釜内超临界CO_(2)压力动态响应压力进行监测,获得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分析了压力曲线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放电能量下,反应釜内液态CO_(2)气化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反应釜内超临界CO_(2)压力随之增大。研究成果对实现高压放电激励超临界CO_(2)持续压裂煤层增透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孙琪宁;
刘美山
-
-
摘要:
为探究地应力对隧洞爆破掘进中楔形掏槽破岩效果的影响,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开展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楔形掏槽爆破效果数值模拟,从爆腔体积和能量角度,分析了埋深(地应力水平)和侧压力系数对掏槽腔体成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应力逐渐增大时,爆破裂隙区的范围逐渐减小,但地应力对炮孔周边岩体的失效几乎没有影响;地应力对应力波的传播有导向作用,应力波传播方向趋于小地应力方向;随地应力和侧压力系数增加,爆炸能量更倾向于使围岩变形而非使其破碎,爆破破碎效果遭到削弱。
-
-
孙颖;
李桐;
陈明;
叶志伟
-
-
摘要:
水介质耦合爆破能有效降低爆破负面效应,改善爆破效果.针对水介质耦合爆破,分析了水的动力学特性,理论推导了水介质耦合爆破时的炮孔孔壁峰值压力及能量传递过程,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了爆炸能量的传输特性,并与同种装药条件下的空气介质耦合进行了对比表明,装药结构相同时,水介质耦合装药传至岩体的能量比空气介质耦合装药高,且岩体为硬岩时能量传递效率差别更大;当岩体性质相同时,能量传递效率差异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不耦合系数由1.80增至2.81时,采用水介质耦合装药传至周围岩体的能量由空气介质耦合装药的4倍增至10倍.
-
-
李桐;
陈明;
叶志伟;
卢文波;
魏东
-
-
摘要:
不耦合装药爆破可有效降低孔壁峰值压力,改善爆破效果.针对不同耦合介质爆破时爆炸能量的传递问题,考虑岩体应变率效应,理论分析了爆炸作用下岩体变形及破坏特征,得到不同耦合介质爆破时理论爆炸能量的传递效率,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岩体性质、炸药类别及不耦合装药系数对不同耦合介质爆破时爆炸能量传递效率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爆炸能量传递效率与耦合介质相关,装药结构相同时,水耦合爆破比空气耦合爆破爆炸能量传递效率高;不同耦合介质爆破爆炸能量传递效率的差异受爆破岩体、炸药性质及不耦合装药系数等因素影响;装药系数相同耦合介质不同的爆破,岩体强度越高,不同耦合介质爆炸能量传递效率差别越大;岩体性质相同时,不同耦合介质爆破间能量传递效率差异随不耦合装药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乳化炸药在粉砂岩中的爆破,不耦合装药系数由1.28增至3.44时,水耦合爆破传递入周围岩体的能量由空气耦合爆破的1.45倍增至6.52倍.研究结果可对优化爆破设计、改善爆炸能量分布提供参考.
-
-
王栖溪;
梅娜;
包赟
-
-
摘要:
我们居住的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时刻面临“天外来客”的威胁,其中绝大部分的擦肩而过都不为我们所知。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对防御小行星撞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发生陨石爆炸,造成超过1200人受伤。这颗陨石直径约18米,质量接近1万吨,以超过30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发生气化爆炸。其爆炸能量约为50万吨TNT,相当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30倍,冲击波损坏了成百上千的建筑,造成巨大损失。
-
-
刘建兵
-
-
摘要:
炸药的水下爆炸能量是一组非常重要的参数,是水中兵器战斗部设计、兵器装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研究了水下爆炸法评估水中兵器爆炸威力的处理技术,并针对海上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时对爆炸能量的修正问题进行探讨.
-
-
-
郭勇;
柯波;
吴著明;
任高峰
-
-
摘要:
为了研究液态CO2爆破过程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液态CO2爆破系统管内压力测试实验,得到了液态CO2爆破系统爆破管内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结合Span & Wagner CO2状态方程,获得爆破管内温度、等容比热容、内能、熵和亥姆霍兹自由能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爆破管内CO2温度上升速率随着密度的减少而增大,初始温度越高,汽化过程中温度上升速度越快.温度曲线先呈现上凹的指数曲线变化,随后以线性方式直线快速上升,然后再逐渐减缓.压力、内能、熵和亥姆霍兹自由能曲线与温度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并随着温度增大而呈现线性增大.密度对等容比热容曲线影响很大,密度越小,等容比热容在临界温度点出现峰值越大,等容比热容的变化规律决定了温度曲线上升速度的快慢.结合爆炸热力学理论和Span& Wagner状态方程给出了液态CO2爆破试验爆炸能量的计算方法.
-
-
肖思友;
姜元俊;
刘志祥;
苏立君
-
-
摘要:
为研究高地应力下爆破荷载和动态卸载效应对破岩效果和损伤破坏范围的影响,在理论上分析了在爆破荷载和动态卸载作用下裂隙区和弹性区岩石应力分布和破裂特征.基于断裂力学和可释放应变能的岩石损伤破坏准则计算了岩石破碎块度d和岩石损伤破坏范围Rd.计算结果表明,当初始地应力达到50 MPa以上,炮孔半径为42 mm,2号岩石改性铵油炸药耦合装药起爆后原岩中积聚的弹性应变能释放后可以达到裂隙区破碎能的16%以上.高地应力卸载后在爆腔腔壁将产生一个径向拉应力,在裂隙区边缘拉应力为2 MPa,最大拉伸位移为0.24 mm,在弹性区由于卸载径向拉伸应力的作用促使其聚积的应变能沿径向释放,使弹性区形成新的损伤破坏,损伤破坏区厚度为0.03 m.随着爆腔半径和裂隙区半径的增大,动态卸载释放的能量和损伤破坏区的厚度也将随之增大.
-
-
-
刘永宁;
王仲琦;
张庆明
- 《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利用爆炸能量在地下激发地震波已经广泛用于石油勘探中.对药包安装壳体约束可以更有利于应力波的传播.由于装药在介质中爆炸,涉及到炸药与壳体、炸药与介质、壳体与介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冲击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衰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作用过程,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裸露装药和带壳装药在介质中爆炸的全过程.在数值模拟中引入了拉格朗日算法,该方法能很好地描述固体材料的行为,计算速度快并有清晰的材料交界面.本文着重研究了壳体与起爆位置在减小地面振动和加大下传能量这两方面的作用,对石油勘探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马建兴;
刘占虎
- 《2013第四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2013年
-
摘要:
对爆破振动形成,爆破振动与天然地震的区别,测振传感器选择的原则以及爆破振动分析研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指出炸药爆炸能量是影响爆破振动的主要因素,它与岩体性质、节理裂隙及地质构造等有关,爆破振动的大小与炸药波阻抗及岩石波阻抗间相互匹配有关,两者相等传递能量就大,反之传递能量就小。爆破测振仪器的幅频特性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采集有很大的关系,通常爆破振动波频域较广,频率成分复杂,要选择仪器频带带宽尽量大,以免丢失有用信号。
-
-
-
-
-
Zhang Li;
张立;
Zhang Mingxiao;
张明晓;
Sun Yueguang;
孙跃光;
Zhong Shuai;
钟帅;
Gao Yugang;
高玉刚
-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5场——爆炸合成新材料与高效、安全爆破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
| 2011年
-
摘要:
利用模拟深水爆炸压力容器,研究了8号雷管水下0.6m和5.6~150.6m模拟水深的爆炸能量,得出比冲击波能不因水深而变化,比气泡能随水深增加而减小,导致爆炸总能量随之减小.对于爆炸能量对破碎度的影响,采用相同水深和装药,爆破半径0.1m,高为0.22m的水泥砂浆试块,并将爆破块度以最小边长分成三个区域进行筛分,结果显示5.6~90.6m随模拟水深增加,小块和中块呈减少趋势但大块明显增加,水深超过110.6m后,试块仅出现裂纹,不能解体.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的试块增加雷管装药量,在大块集中的30.6m、50.6m、70.6m和90.6m水深进行试验结果为:小块分布无明显规律,中块增加、大块全部呈减少趋势.对数据计算得出了控制爆破大块为0%、10%、20%、30%、40%的水深与装药量曲线和回归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不同水深的爆破设计及单耗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
-
-
刘云川;
窦金龙3;
刘连生;
昊春平;
汪旭光
- 《第九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通过压电传感器测定了爆炸波(冲击波或应力波)在湿杨木片松散介质中的传播时程曲线和压力衰减,观察了爆炸载荷作用下不同距离处木片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爆炸波在松散介质中传播时,爆炸波应力峰值P随传播距离x呈指数关系衰减;距爆源0~60mm范围内,爆炸波将杨木片粉碎成微小的纤维柬,甚至纤维化,消耗大量的爆炸能量;距爆源60~120mm范围内,爆炸气体挤压作用使木材(各向异性材料)主要沿着纤维方向断裂。
-
-
任博新
- 《2017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硝酸铵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受热、碰撞、摩擦等条件下具有非常危险的特性.为了研究其危险特性,为消防安全储存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分解机理,按照硝酸铵分解爆炸的反应式求算硝酸铵爆炸产生的TNT当量.其次,根据冲击波超压的计算方法,得出冲击波超压、爆炸半径以及最大储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在已知混凝土容许应力和与边墙距离的情况下,硝酸铵的最大储存量.按照该方法计算的最大储存量进行储存,将有效降低爆炸危险.
-
-
任博新
- 《2017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硝酸铵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受热、碰撞、摩擦等条件下具有非常危险的特性.为了研究其危险特性,为消防安全储存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分解机理,按照硝酸铵分解爆炸的反应式求算硝酸铵爆炸产生的TNT当量.其次,根据冲击波超压的计算方法,得出冲击波超压、爆炸半径以及最大储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在已知混凝土容许应力和与边墙距离的情况下,硝酸铵的最大储存量.按照该方法计算的最大储存量进行储存,将有效降低爆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