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波超压

冲击波超压

冲击波超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力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8473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警察技术、爆破、工程爆破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压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等;冲击波超压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新见、何翔、陈力等。

冲击波超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4737 占比:99.97%

总计:484890篇

冲击波超压—发文趋势图

冲击波超压

-研究学者

  • 任新见
  • 何翔
  • 陈力
  • 王晓峰
  • 苏健军
  • 孔德锋
  • 孙桂娟
  • 杨建超
  • 王幸
  • 高伟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建诚; 吴国东; 王志军; 吉元峰; 郝志伟
    • 摘要: 针对传统冲击波测试方法不能获得准确的冲击波压力曲线和电测法在复杂的试验环境中系统调试、安装不便以及人员安全性的问题,提出基于FPGA+ARM的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该系统中FPGA控制A/D模块并行采集冲击波超压,将结果通过千兆以太网实时传输至上位机,同时设计USB2.0接口进行数据导出,实现系统的在线与离线采集功能。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在线与离线采集功能可靠,可以获得准确的冲击波压力曲线。
    • 孙传猛; 裴东兴; 陈嘉欣; 许瑞嘉; 崔春生; 高群昌
    • 摘要: 针对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问题,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捕捉冲击波信号的局部信息和高阶特征,引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捕捉冲击波超压数据时序依赖关系,进而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模型。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模型,综合考量了信号的时序关系、频谱特征、数据变化规律等特征信息;在基于有限测点数据的冲击波场压力分布重构实验中,模拟和实测超压峰值平均误差分别为3.53%和13.71%,正压作用时间平均误差分别为7.35%和14.26%,比冲量平均误差分别为4.02%和11.92%;在基于残缺数据的冲击波压力曲线重构实验中,模拟和实测信号重构的缺失值与原始值基本吻合,且偏差均在0附近;均满足爆炸冲击波压力重构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对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有重要指导意义。
    • 王海亮; 冀新宇; 缪玉松; 于建新; 高尚
    • 摘要: 为研究直通巷道内小药量裸露药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性,在某矿区7中段巷道中进行小药量裸露药包试验,对测得的爆炸冲击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侧开口直通巷道中裸露药包爆炸时,各测点压力均先迅速升高后震荡衰减至初始状态。根据爆心距(R)与巷道等效直径(d)的关系,将爆炸冲击波分为爆炸近区、爆炸中区、爆炸远区3种类型:爆炸近区,冲击波超压主要受入射波控制,叠加现象不明显;爆炸中区,冲击波叠加现象明显,波形中出现多个中间无负压状态的连续峰值,甚至出现反射波压力大于入射波的现象;爆炸远区,冲击波的反射叠加作用使得峰值的正压作用时间继续升高。拟合得到冲击波超压峰值、正压作用时间、比冲量公式,其与实测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4.45%。研究结果对巷道爆破冲击波分析与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玉格; 马鑫; 关磊; 卢晓刚; 李铁; 刘建
    • 摘要: 为评估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超压与热耦合效应对化工企业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选址的影响,采用TNO多能法数学模型计算冲击波超压,采用多源数学模型计算火球热辐射。编写MATLAB计算程序,并应用ANSYS模拟二者破坏效应的耦合作用。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和火球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不同,爆炸冲击波主要在燃料高速抛散的初期形成,之后基本与火球脱离。分别模拟计算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对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爆控制室选址只需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避难所选址需要考虑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作用双重影响。在研究基础上提出,LPG球罐附近人员逃生的避难所应设置在球罐防火堤外紧邻防火堤处的地下,应具有抗震、防渗、防火、防中毒窒息等功能。人员应在BLEVE发生前进入避难所才能逃生。
    • 郭景润; 戴宏宇; 李黎
    • 摘要: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等实现极端物理效应的科学装置中,能源系统需要输出高峰值、高上升率的脉冲电流。气体间隙开关中的大电流电弧膨胀时,伴随产生极强的冲击波超压,影响开关性能和安全。基于电弧能量平衡理论,得到了强流脉冲电弧通道半径和冲击波超压峰值的解析表达式。根据理想混合气体的绝热指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O_(3)体积分数为20%、40%、60%情况下,O_(3)/N_(2)、O_(3)/He、O_(3)/Ar混合气体的绝热指数及电弧抗膨胀系数,结果表明,O_(3)与单原子分子气体混合时,O_(3)含量越高,电弧抗膨胀系数越大。计算分析了不同燃弧气氛下的电弧通道半径和冲击波超压峰值,结果表明,O_(3)与He、Ar等单原子分子气体混合作为燃弧气氛时,能有效降低电弧冲击波超压峰值。
    • 伍杨; 覃彬; 王舒; 熊漫漫; 安硕; 卢海涛; 张先锋
    • 摘要: 针对爆炸冲击波致脑损伤的防护问题,开展基于爆炸冲击波的头盔防护性能研究,结合壁面压力传感器和颅脑模拟靶标,形成不同头盔结构和头盔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获取模拟靶标前额、颅顶和颅后的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爆炸冲击波在有/无防护条件下的颅脑表面传播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头盔均能有效削弱冲击波超压,前额超压峰值可从无防护的352.57 kPa削弱至戴QGF-03式头盔的151.31 kPa,戴上全盔后则可削弱至11.36 kPa;冲击波在有防护的颅脑靶标传播过程中易发生绕射和叠加汇聚效应,与无防护相比,QGF-03式头盔内颅后超压提高了50%~100%,FAST头盔内颅后超压提高了9%,盔内压力作用时间显著增长,其中防护面罩可以大幅削弱爆炸冲击波对头部的作用,对前额和面部冲击波超压的削弱可达75%;全盔防护效果最好,能在前额、颅顶和颅后三处分别削弱90%、87%、80%超压峰值,密闭性对冲击波防护具有积极作用。
    • 李志敏; 汪旭光; 汪泉; 刘文震
    • 摘要: 为了研究缓冲材料EPS对水下爆炸能量的衰减作用,在爆炸水池内起爆有EPS包裹的雷管,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水下固定爆心距点爆炸冲击波,采用振动传感器测量实验水池近地面固定点振动。结果表明:EPS缓冲柱体半径按梯度增大,压力测点冲击波超压、比冲击波能以及振动测点竖直方向振动速度都衰减显著;在缓冲柱体半径R≥80 mm时,水下爆炸脉动波弱化或消失;增加EPS缓冲材料的密度,可有效衰减压力测点爆炸能量,但对振动测点速度衰减影响较小;压力测点爆心距增加,测得爆炸能量减小,但能量衰减率不一定因有EPS材料缓冲而提升。导出式(1)可根据实际防设点的爆心距和药包半径来近似设计水下爆炸EPS缓冲材料厚度和密度。
    • 杨秉妍; 范瑞军; 江自生; 皮爱国; 王金英
    • 摘要: 为了实现低附带毁伤弹药的近场爆炸威力增强效应,提出在分装式低附带毁伤弹药的重金属颗粒嵌层中加入活性元成分,以期增强近场超压与比冲量。开展了不同含量活性元的静爆实验,利用自由场压力测试系统测得爆炸后近场及中远场的冲击波压力曲线。结果表明:在重金属颗粒嵌层中加入一定含量的活性元后,冲击波超压峰值和比冲量在37.5倍装药直径处分别提高31.6%和21.3%。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Miller反应速率模型参数,讨论了活性元后燃反应能量释放规律以及活性元组分反应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充分燃烧的理想情况下,活性元二次燃烧持续时间可达300 ms,且活性元含量区间极有可能存在最优配比。研究结果可为分装式低附带毁伤武器的近场冲击波区域增强效应及其工程化设计提供参考。
    • 陈鑫; 高轩能; 付诗琦
    • 摘要: 为解决复杂建筑结构环境下,冲击波模拟成本与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提出利用低成本建模提取超压,再通过修正获得高精度超压的快速估算方法.首先,通过建模分析入射超压的模拟误差,给出精细网格密度下限值λlim;然后,进一步大量建模,对超出λlim限值的粗网格模拟超压进行修正,并拟合出超压修正系数公式;最后,利用修正系数进行超压估算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超压模拟误差随着网格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低成本粗网格建模模拟并加以修正后获得的估算超压值与理论值、试验实测值的误差较小;粗网格模型估算超压值的计算精度与高成本精细网格模型相当.
    • 蒋安飞; 孙东玲; 刘延保; 曹偈; 杨雪林; 戴林超
    • 摘要: 为研究瓦斯压力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传播的影响,自主研制了一套突出煤—瓦斯两相流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煤—瓦斯两相流运移规律模拟实验,实现了对突出过程巷道内突出煤—瓦斯两相流运移的可视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从突出口开始迅速向煤体内部发展的动力过程,期间瓦斯压力存在多次上下波动;突出过程中巷道内的冲击波超压呈现正压相与负压相交替变化的局面,同时冲击波超压特征值随初始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呈对数函数递增趋势;冲击波超压在巷道中传播是一个不断衰减的过程,前期衰减较慢,后期衰减加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