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燃气射流

燃气射流

燃气射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航天(宇宙航行)、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05676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兵工学报、爆炸与冲击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第八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等;燃气射流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毅、李军、傅德彬等。

燃气射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5676 占比:99.87%

总计:105814篇

燃气射流—发文趋势图

燃气射流

-研究学者

  • 姜毅
  • 李军
  • 傅德彬
  • 乐贵高
  • 余永刚
  • 郝继光
  • 马大为
  • 鲁传敬
  • 任杰
  • 张福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雨舒; 吕续舰
    • 摘要: 首先介绍了水下枪炮类武器发射问题的研究意义,并对其军事需求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常见的水下枪炮发射方式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各自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对水下发射问题内弹道的研究进展,结合水下枪炮发射问题自身特点,阐述了燃气射流的形成机理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过程,比较性地总结了空气中枪炮发射膛口流场与水下枪炮发射膛口流场的研究进展及对应典型波系结构。最后,对水下枪炮发射领域仍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赵昌方; 周志坛; 张克斌; 仲健林; 任杰; 乐贵高
    • 摘要: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是制备轻质火箭弹/导弹发射筒等发射单元的潜力材料.对于热发射,喷管排出的燃气射流直接冲击发射单元,其产生的高温高压瞬时载荷严重影响发射单元的安全性和重复利用率.为此,该文进行燃气射流冲击实验,获取CFRP的冲蚀情况和微观形貌.同时,针对冲击流场开展热/流/固数值模拟,获取冲击区域的压强和温度分布,以及CFRP板的传热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燃气射流冲击CFRP后会形成四个明显的分区:高温烧蚀区、高温过渡区、低温冲蚀区、低温冲刷区.每个区域的烧蚀情况、粗糙度、传热梯度不同,且会产生残余翘曲热变形.因此,CFRP受燃气射流冲击后其表面质量很差、残余热变形明显,故不满足发射单元的热冲击重复使用.
    • 黄孝龙; 李宁; 康杨; 翁春生
    • 摘要: 多循环爆轰与单次爆轰所对应形成的爆轰声场存在明显区别,燃气射流对于多循环爆轰声场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开展了气-液两相多循环爆轰声场独特的指向性与时频域特性研究。在自由空间内搭建了基于80 mm直径爆轰管的单次和多循环爆轰实验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多循环爆轰声场指向性呈现“心”形,最大值出现在45°方向,辐射角度30°范围内爆轰声场高频截止频率约为500 Hz;射流区域内燃气湍流抑制了45°辐射角度内爆轰声波高频成分,明显减小了爆轰声波峰值声压级;燃气射流使得前导激波波阵面在中心轴线附近会产生“葫芦状”凸起,导致轴向0°方向爆轰声波到达时间明显小于其他方向;较短的脉冲作用时间导致多循环爆轰声效率高于传统射流声效率,达到12%。实验验证了燃气射流区域尺寸、辐射角度与多循环爆轰声场声波高频截止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 杨莹; 姜毅; 李玉龙; 牛钰森; 贾启明
    • 摘要: 针对导流器排导方式在车载导弹热发射过程中具有的烧蚀和架设撤收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喷射冲击燃气射流从而降低发射车与导弹表面温度的新型排导方案。以计算流体力学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建立三维定常计算模型,分析燃气射流与二氧化碳射流冲击流场的特性,计算并得出:随着下排管道伸入流场长度增加,发射车壁及弹体的温度先降低再升高;随着上排管道与发射车壁夹角减小,发射车壁及弹体的温度逐渐降低;随着上排管道出口到下排管道高度减小,发射车壁及弹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该方案在喷管出口到地面距离改变后的其他工况中仍有意义,可以为车载导弹热发射降温排导提供可行的全新设计思路。
    • 王惠方; 刘洋佐; 乐贵高; 任杰; 代波
    • 摘要: 针对狭小空间中火箭炮发射遇到的燃气射流排导问题,提出了一种由栅格与楔形组合方式的新型导流结构。该结构主要是在方形发射箱的尾部设计栅格阵列导流片组成,并且可以随着发射箱一起做回转运动和俯仰运动。利用大型CFD计算软件中的高速可压缩流动计算模块,构建火箭炮发射时的三维燃气流数值模型,对流项采用二阶Roe差分格式离散,时间积分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积分,以取得良好的物理解。对比分析了传统导流结构与新型导流结构对燃气流的导流性能,掌握了火箭炮发射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导流方式相比,新型导流结构导流效果较好,使用该结构时燃气射流对火箭炮的冲击力最大可降低57.14%。该研究对火箭炮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王佳雯; 祁晓斌; 王瑞; 李瑞杰; 梁景奇
    • 摘要: 深海反潜导弹在水下航行过程中会经历大幅度的水深变化,伴随着环境压强的连续变化,反潜导弹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水下燃气射流结构与工作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采用液体体积多相流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轴对称动态模型,对水下发动机沿垂向运动至250 m水深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水下运动过程中喷管尾部燃气射流不再出现断裂与回击等现象,在超音速射流建立过程中,激波逐步推出喷口,最终形成位置固定的锥形激波;在100 m水深以下,燃气射流流场特性受环境压强的影响较大,呈现较强的压缩性;在大航速200 m/s速度航行时,射流梗阻效应减弱,使得水下发动机工作性能受到环境压强的作用较小。文中研究可为水下发动机深水垂向运动工作性能提供参考。
    • 柳文杰; 李冬; 蔡强; 李翔; 张正
    • 摘要: 火箭发动机水下工作时的流场特性与空中完全不同且对水下工作环境非常敏感。为了研究水下点火流场的非定常演化过程及点火水深、航行速度、汽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VOF多相流模型及SST k-ω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下的水下点火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水下工作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振荡发展阶段与推力稳定阶段,稳定阶段尾流场又可划分为射流区、过渡区和掺混区,各阶段的划分受水深、航速等变量的影响;振荡是水下发动机工作最主要的特征,喷管出口燃气射流流动状态决定了流场与推力的基本特征;航速主要影响燃气泡形态演化规律,表现为轴向长度、颈缩程度增大;受汽化效应影响,流场中出现水蒸气的聚集现象,但由于作用时间短、水汽化量小,对流场与推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 丁旭; 朱彦亮; 张建
    • 摘要: 针对原有铁包烘烤器结构复杂,内衬保温层更换频繁,维护量大,运行成本较高,无法实时监测包内温度,烘烤操作全凭经验现场调控火焰长度,自动化程度低,同时燃气燃烧不充分,存在煤气外溢风险,能耗高的问题,对烘烤器进行了升级改造.介绍了新投用的燃气射流烘烤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功能,并与旧烘烤器在工艺、设备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新型烘烤器实现了自动模式操作和远程监控,优化了空燃比,减少了人机接触,铁包烘烤温度可调可控,煤气节气率达到33.5%.
    • 贺宏; 丁佳伟; 冷海峰; 鱼凡超; 张玉浩
    • 摘要: 扩压器是火箭发动机进行高空模拟试验的重要地面设备,针对某空气泄入式圆筒型扩压器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同时对该扩压器后的燃气射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扩压器直径是影响扩压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满足喷管出口满流的前提下,当扩压器直径增大时,带来的是总压损失逐渐增大,扩压器内激波串的强度逐渐增强;长径比并不是一个影响扩压器流场和起动情况的独立参数,该参数的选取与发动机工况状态和结构状态相关;泄入间隙的选择可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进行设计.对扩压器后的燃气射流计算表明,与不带扩压器的喷管燃气射流相比,由于燃气在扩压器内总压损失较自由射流小,扩压器后的燃气射流具有影响区域范围大的特点,该计算结果可为发动机地面试验不同条件下燃气射流提供一定的预示,对试验过程中燃气射流引起的环境设计提供借鉴.
    • 郭着雨; 林家辉; 高利华; 李军; 莫宗来
    • 摘要: 为了研究火箭发射系统燃气射流冲击载荷的特性,该文建立了金属薄壁圆管轴向撞击载荷理论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Alexander金属薄壁圆管轴向压缩理论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利用金属薄壁圆管对刚体撞击的缓冲特性,对基础型薄壁圆管(BCT)进行改进,设计了均匀开槽型薄壁圆管(UGT)和周向开口开槽型薄壁圆管(CGT).通过改变金属薄壁圆管的塑性铰半长来控制平均轴向撞击力变化规律.对3种薄壁圆管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对比了修正模型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了3种类型薄壁圆管的吸能性能.结果显示,3种薄壁圆管的平均撞击力与该文模型吻合较好,经BCT缓冲的轴向撞击力呈现不规则变化,而经UGT和CGT缓冲的撞击力的变化规律与燃气射流冲击载荷相似,说明通过设计金属薄壁圆管的塑性铰半长可以控制轴向撞击载荷的变化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