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口流场
膛口流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力学、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7840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沈阳理工大学学报、兵工学报、爆炸与冲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学术交流暨第三届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内外流耦合流动研讨会等;膛口流场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孝海、余永刚、李鸿志等。
膛口流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7840篇
占比:99.96%
总计:217923篇
膛口流场
-研究学者
- 姜孝海
- 余永刚
- 李鸿志
- 许厚谦
- 戴劲松
- 李强
- 范宝春
- 郭则庆
- 代淑兰
- 张旋
- 王杨
- 王浩
- 陈志华
- 张京辉
- 张欣尉
- 张焕好
- 殷鹏贤
- 焦志刚
- 王兵
- 王茂森
- 苏晓鹏
- 钱林方
- 韩珺礼
- 何福
- 刘圣强
- 刘殿金
- 吴伟
- 周鹏
- 岳明凯
- 崔东明
- 张辉
- 方举鹏
- 曹从咏
- 李善吉
- 李恩义
- 杨宏亮
- 林圣业
- 武晓松
- 江坤
- 汤傲
- 王亮
- 王志杰
- 王惠源
- 王维占
- 董浩
- 薛锐
- 谭俊杰
- 邱浩
- 陈雷
- 马丽璇
-
-
王雨舒;
吕续舰
-
-
摘要:
首先介绍了水下枪炮类武器发射问题的研究意义,并对其军事需求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常见的水下枪炮发射方式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各自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对水下发射问题内弹道的研究进展,结合水下枪炮发射问题自身特点,阐述了燃气射流的形成机理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过程,比较性地总结了空气中枪炮发射膛口流场与水下枪炮发射膛口流场的研究进展及对应典型波系结构。最后,对水下枪炮发射领域仍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
殷鹏贤;
刘圣强;
陈雷;
杨宏亮
-
-
摘要:
为分析舰炮发射时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对炮口附近的观瞄装置的影响,建立舰炮身管与观瞄装置的三维流场仿真模型,分析炮口流场的形成过程,得到舰炮发射时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同时对观瞄装置上各面及附近特殊点进行压力和温度的监测,分析各监测位置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总体方案下舰炮发射时,炮口冲击波对观瞄装置影响较大,高温火药气体对其的影响可以忽略.研究结论表明,利用CFD方法可以对武器系统总体方案的布置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
-
汤傲;
戴劲松;
王茂森;
何福;
林圣业
-
-
摘要:
根据三维N-S方程并结合Roe一阶迎风格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对小口径尾翼弹飞出膛口及尾翼张开过程中的膛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此外,对比分析了弹丸在不同初始偏角情况下出膛口过程中的径向受力和径向位移.结果表明,含尾翼张开的膛口流场局部区域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波系结构,弹丸径向受力最大值和径向位移随初始偏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初始偏角有利于减小弹丸初始扰动.
-
-
殷鹏贤;
刘圣强;
陈雷;
杨宏亮
-
-
摘要:
为分析舰炮发射时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对炮口附近的观瞄装置的影响,建立舰炮身管与观瞄装置的三维流场仿真模型,分析炮口流场的形成过程,得到舰炮发射时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同时对观瞄装置上各面及附近特殊点进行压力和温度的监测,分析各监测位置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总体方案下舰炮发射时,炮口冲击波对观瞄装置影响较大,高温火药气体对其的影响可以忽略.研究结论表明,利用CFD方法可以对武器系统总体方案的布置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
-
张旋;
余永刚;
张欣尉
-
-
摘要:
为了研究机枪水下发射枪口燃气喷射压力对膛口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采用结构化网格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水下枪膛口流场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针对14.5 mm水下枪,分别采用30 MPa、45 MPa和60 MPa燃气喷射压力对水下密封式发射膛口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3种枪口喷射压力条件下,火药燃气喷出膛口后都迅速形成射流膨胀区,膛口轴向压力急剧衰减,燃气扩展过程中受到水和弹丸的较大阻力,在弹后空间聚集,使得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燃气喷射压力在30~ 60 MPa范围内,膛口马赫盘初步形成的时间略有不同,约在145~152 μs之间,压力越小时,马赫盘形成越早且弹丸越早脱离火药燃气的包围;3种压力条件下马赫盘距离膛口中心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都呈指数分布规律.
-
-
汤傲;
戴劲松;
王茂森;
何福;
林圣业
-
-
摘要:
根据三维N-S方程并结合Roe一阶迎风格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对小口径尾翼弹飞出膛口及尾翼张开过程中的膛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此外,对比分析了弹丸在不同初始偏角情况下出膛口过程中的径向受力和径向位移。结果表明,含尾翼张开的膛口流场局部区域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波系结构,弹丸径向受力最大值和径向位移随初始偏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初始偏角有利于减小弹丸初始扰动。
-
-
张旋;
余永刚;
张欣尉
-
-
摘要:
为研究水下炮密封式发射膛口流场及在不同介质中的膛口流场分布特性,建立了水下密封式发射二维轴对称膛口多相流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及动网格技术,分别对水下密封式发射与空气中发射膛口流场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火炮在水下发射时的膛口流场与空气中发射时有明显差异.水下密封式发射时的最大膛压与空气中基本相同,弹丸初速较空气中发射降低了32 m/s,而膛口压力与温度有明显的升高;水下密封式发射时大约在140μs初步形成马赫盘,而空气中发射时马赫盘形成较晚,约在320 μs;与空气中发射相比,水下发射时的激波核心区面积更小,且弹丸头部不存在冠状冲击波.水下密封式发射时,马赫盘距离膛口轴向位移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增长;空气中发射时,马赫盘距离膛口轴向位移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增长.
-
-
游鹏;
周克栋;
赫雷;
缪桓举
-
-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方法,分析某9 mm手枪膛口射流噪声场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气动声学两步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含有运动弹头的手枪膛口燃气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即先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膛口流场,得到声源积分面上的流体信息,再通过求解Ffowcs Williams和Hawkings声波动方程得到声源信息以及各个声监测点的声压信号,最终得到瞬态声场。为验证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将手枪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考虑弹头运动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具准确性;数值计算所得各测点值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均小于5%,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与可用性;研究结果对装有消声器的膛口噪声预测及膛口消声器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
-
张京辉;
余永刚
-
-
摘要:
为了解弹道枪水下全淹没发射时,水深对膛口流场演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稳态膛口流场模型.采用流体体积函数多相流模型、标准κ-ε湍流模型和Schnerr-Sauer空化模型,结合动网格及用户自定义函数技术,对水下全淹没发射膛口流场演变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搭建了弹道枪水下可视化射击实验平台,对12.7 mm口径弹道枪在水中全淹没式发射时膛口流场演化过程进行了观测,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水深下(h=1~100 m)膛口流场的演化特性.通过对比发现:在不同水深条件下,在膛口流场影响范围内,弹丸膛外行程随时间的变化均满足指数函数规律;水越深,膛口流场典型波系结构形成所需时间越长,且燃气在膛口轴向马赫盘处的温度和压力峰值越低,压力振荡幅度也越小,更快趋于平稳,但在径向上,水越深,压力振荡持续时间越长.
-
-
-
-
-
-
-
-
姜孝海;
范宝春;
李鸿志
- 《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基于ALE方程的动网格及嵌入网格技术,结合二阶精度Roe格式和沉浸边界法,对弹丸由高压气体驱动从静止状态加速至超音速,爆炸射出膛口到完全飞离初始流场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详细讨论了初始流场、火药燃气流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弹丸的耦合和相互作用过程。
-
-
姜孝海;
范宝春;
李鸿志
- 《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基于ALE方程的动网格及嵌入网格技术,结合二阶精度Roe格式和沉浸边界法,对弹丸由高压气体驱动从静止状态加速至超音速,爆炸射出膛口到完全飞离初始流场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详细讨论了初始流场、火药燃气流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弹丸的耦合和相互作用过程。
-
-
姜孝海;
范宝春;
李鸿志
- 《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基于ALE方程的动网格及嵌入网格技术,结合二阶精度Roe格式和沉浸边界法,对弹丸由高压气体驱动从静止状态加速至超音速,爆炸射出膛口到完全飞离初始流场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详细讨论了初始流场、火药燃气流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弹丸的耦合和相互作用过程。
-
-
姜孝海;
范宝春;
李鸿志
- 《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基于ALE方程的动网格及嵌入网格技术,结合二阶精度Roe格式和沉浸边界法,对弹丸由高压气体驱动从静止状态加速至超音速,爆炸射出膛口到完全飞离初始流场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详细讨论了初始流场、火药燃气流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弹丸的耦合和相互作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