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模具
热锻模具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4220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焊接技术、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锻造会议暨2011年全国锻造企业厂长会议、第五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全国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九届二次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热锻模具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杰、张建生、沈建刚等。
热锻模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2204篇
占比:99.98%
总计:542300篇
热锻模具
-研究学者
- 周杰
- 张建生
- 沈建刚
- 王煜
- 王树奇
- 袁天宇
- 卢顺
- 崔向红
- 蒋正贵
- 姜启川
- 丁蓉蓉
- 孙蕴萍
- 沈力
- 石东奇
- 葛永胜
- 高飞
- 吴士庆
- 夏玉峰
- 杨斌
- 秦训鹏
- 胡泽启
- 倪茂
- 刘杰
- 周雷
- 朱志海
- 杨世明
- 熊逸博
- 王永利
- 纪飞龙
- 谢贵超
- 邱卫东
- 刘建永
- 周正
- 姚上卫
- 姚陈兴
- 李峰光
- 杨天文
- 杨敬雷
- 林升垚
- 段全贺
- 沈琳琳
- 莫东强
- 薛旭斌
- 贺定勇
- 于龙基
- 关庆丰
- 刘丹
- 刘仁培
- 刘华
- 刘润生
-
-
滕树满;
朱勇
-
-
摘要:
采用材料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Pro 7.0对热锻模具堆焊用铁基合金RMD248的热物理性能进行计算及预测,并将计算所获得的材料性能参数导入DEFORM-3D热处理模块,模拟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采用该合金制造的热锻模具温度场、应力场的影响,为合金的堆焊及模具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
-
张翔;
欧亚明
-
-
摘要:
某3Cr2W8V齿轮坯热锻模服役寿命偏低,为找出其早期开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宏观断口检查、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检测和冲击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具材料的带状组织偏析严重,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多大块岛链状碳化物,未溶碳化物直径较大,导致模具基体组织不均匀,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造成模具早期脆性断裂失效。
-
-
刘洋;
李峰光;
刘建永;
吴小兰;
陈刚;
曾明玉
-
-
摘要:
为更加精确地对模具进行表面局部强化,采用DEFORM-3D建立了某汽车用吊耳零件的热锻造过程仿真模型,对热锻过程中坯料流动状态、热锻过程载荷变化、模具温度场、应力场以及磨损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模具实际温度测量和失效模具的磨损情况调查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具工作时的综合应力并未超过相应温度下模具材料的许用应力值,磨损失效是失效形式;模型预测模具易磨损区域与实际失效模具磨损情况高度吻合.
-
-
朱斌;
张全新;
张海平;
徐鸿昊
-
-
摘要:
文章利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和硬度计,对H13齿轮热锻模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高倍观察,并对工件不同部位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模具金相组织存在明显的微区组织偏析,导致偏析区回火硬化不足和硬度不均,模具硬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是导致齿轮热锻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
-
-
朱斌;
张全新;
张海平;
徐鸿昊
-
-
摘要:
文章利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和硬度计,对H13齿轮热锻模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高倍观察,并对工件不同部位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模具金相组织存在明显的微区组织偏析,导致偏析区回火硬化不足和硬度不均,模具硬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是导致齿轮热锻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
-
-
张翔;
欧亚明
-
-
摘要:
某3Cr2W8V齿轮坯热锻模服役寿命偏低,为找出其早期开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宏观断口检查、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检测和冲击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具材料的带状组织偏析严重,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多大块岛链状碳化物,未溶碳化物直径较大,导致模具基体组织不均匀,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造成模具早期脆性断裂失效.
-
-
徐文翠;
吴艳丽;
赵文成
-
-
摘要:
本文重点针对热锻模具的选材以及制造工艺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选材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和方法,并且针对现阶段模具使用寿命较低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从模具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配合工作的角度出发,有效提出了热锻模具的优化生产工艺.
-
-
毛展召;
余圣甫
-
-
摘要:
设计了用于5CrNiMo钢表面电弧增材制造梯度结构(打底层、过渡层、硬面层)的3种药芯丝材,研究了基体及梯度层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磨损性能和结合性能,并对发动机高温合金盘用梯度结构模具进行了电弧增材制造.结果表明:3种药芯丝材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不同金属层界面结合良好,结合强度均高于1000 MPa;过渡层和硬面层组织中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5 CrNiMo钢、打底层、过渡层、硬面层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依次增大,而梯度层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依次减小;700°C下,硬面层的磨损率较5CrNiMo钢的降低了35.29%,硬面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磨损性能;使用设计的药芯丝材电弧增材制造的高温合金盘用梯度结构模具的使用寿命为单一5 CrNiMo钢模具的4倍以上.
-
-
赵亚斌;
韩果;
张辉
-
-
摘要:
以某型种树机减速器用齿轮坯为研究对象,利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其精密塑性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预热温度、摩擦因子、压机工作速度对模具最大磨损量的影响.在预热温度300°C,摩擦因子0.3,压机工作速度50 mm/s的情况下进行了模具生产试制.试制发现,模具磨损量较小,锻件成形质量良好,模具寿命较长.
-
-
佟倩;
马跃;
孙齐松;
彭仕江;
黄祥;
李玉全
-
-
摘要:
某厂生产的一批H13钢制热锻模具发生早期开裂,采用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冲击试验等方法对其早期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具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高温回火脆性,即热处理工艺的不合理导致晶界弱化,使模具的冲击韧性大幅降低,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下降,最终发生整体脆断;建议通过提高冶金质量、添加钼、钨等合金元素、优化热处理工艺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杂质元素在晶界的偏聚,以防止此类失效再次发生。
-
-
-
-
-
-
-
-
-
-
-
孙维连;
王泽河;
温新林
- 《全国工模具失效分析与改性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借助于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3Cr2W8V热锻模具淬火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表面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观察,找出了模具淬火断裂主要原因.分析认为,模具锻造温度过热,晶粒粗大,锻造后未按要求退火细化晶粒,从而导致按正常温度淬火出现模具断裂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