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
滚子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3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508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轴承工业、哈尔滨轴承、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全国滚动体专业技术学术年会、2005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滚动体专业技术年会、全国印刷、包装机械凸轮、连杆机构学术研讨会暨第6届全国凸轮机构学术年会等;滚子的相关文献由1189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长建、蒋阿生、周和珍等。
滚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08篇
占比:97.21%
总计:11838篇
滚子
-研究学者
- 郭长建
- 蒋阿生
- 周和珍
- 张亚纳
- 郭昊卿
- 韩长涛
- 李华
- 陶永刚
- 崔传荣
- 江亚东
- 村田顺司
- 王建军
- 王恒臣
- 镰本繁夫
- 宋海芳
- 胡伟海
- 胡卫平
- 郝文路
- 于长鑫
- 范强
- 车德礼
- 王立平
- 罗晓秋
- 温少英
- 贾松阳
- 王蕾
- 丁建强
- 刘学
- 宋伯仁
- 李鑫辉
- 杜以月
- 王朋伟
- 王迪
- 张洛平
- 徐淑萍
- 蒋俊波
- 孙晗
- 蒋俊美
- 郑广会
- 周文立
- 张斌
- 王晓明
- 韦勇
- 刘勇
- 焦阳
- 王辉
- 赵培振
- 刘佳新
- 都本余
- 何邦友
-
-
舒同太;
李文博;
冯亦得;
赵飒;
徐璐
-
-
摘要:
针对某型车辆轴承滚子存在的点状痕迹,采用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滚子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子点状痕迹的放大形貌呈“火山喷口状”,其微区存在明显的熔融和晶粒细化特征;与滚子基体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相比,点状痕迹处的组织可观察到明显的白蚀层,且硬度较高,由此表明滚子点状痕迹处为电蚀所致,并讨论了电蚀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
-
祁岩;
廖鸿辉;
汪旭东;
柳在鑫;
李金宽
-
-
摘要:
基于单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修形得到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根据空间啮合理论以及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传动特性,建立形成了其基本数学模型;基于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数学模型,推导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基本特性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基本性能良好。
-
-
刘旗;
郭培锐;
高武正
-
-
摘要:
针对滚子球基面加工工艺中磨削参数、工装及检测要点,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多维度对比实践验证,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关键点,有效提高效率、稳定保证产品质量,达到Ⅰ级滚子要求。
-
-
张玉玲;
秦昆阳;
张天立
-
-
摘要:
针对特大型对数曲线调心滚子磨削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硬车削工艺对某滚子进行加工,结果表明:硬车削滚子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圆度、波纹度均优于磨削滚子,且加工效率明显提高,说明了硬车削的可行性。
-
-
温春国;
张广宪;
柳雪芹;
赵培振;
郑广会
-
-
摘要:
针对原圆锥滚子轴承滚子与保持架梁两端接触、中间悬空或断线的接触不良问题,提出将兜孔等腰梯形改为兜孔两端有凹陷缺口的梯形,压坡后的保持架梁呈中间凸起形状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结构有效改善了保持架梁与滚子的接触状态,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
-
李凌翔;
杨新清;
刘贇
-
-
摘要:
某变速箱用圆柱滚子轴承使用中出现边缘应力集中而失效,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用传统弹性接触理论校核时未考虑油沟,不能反映滚子与内外圈的实际接触情况.基于MASTA建立分析系统模型,并根据滚子与内外圈的实际接触情况对模型加以修正,实现内圈边缘应力的准确计算.分析油沟宽度与滚子修形量、轴承偏载角的关系,得出油沟最大宽度为0.7 mm.油沟优化设计后轴承进行耐久试验后无异常,说明了修正模型的正确性.
-
-
刘伯承;
唐健;
王荣彪;
叶文超;
康宜华
-
-
摘要:
轴承滚子表面质量直接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为了实现滚子的高速、高精数字化无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隧道磁阻(TMR)传感的滚子裂纹漏磁检测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了最佳的磁化电流以及不同裂纹深度对应的漏磁场大小.为了解决高灵敏度TMR传感器在强背景磁场下的量程不足、信号失真、磁噪声增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偏置磁场调节的TMR阵列差分探头,实验验证了该探头检测微细裂纹漏磁场的有效性.
-
-
卢黎明;
卢晋夫;
李中豪
-
-
摘要:
为探究冲击载荷对滚滑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种轮子扁疤系统,以模拟轴承受到的循环冲击载荷,利用数值分析法对比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滚滑轴承的润滑特性及不同工况对滚滑轴承滚子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滚滑轴承的滚子润滑受冲击载荷的影响小于滚动轴承;冲击载荷发生前,滚滑轴承滚子油膜有高于油膜中心压力的第二峰值压力,油膜出口区有明显缩颈现象,随冲击载荷的增大,第二峰值压力虽会逐渐减小,但不会消失;冲击载荷频率越大,最小油膜厚度越大,冲击载荷幅值越大,滚子油膜厚度越薄;滚子油膜厚度随润滑油黏度、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