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6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1227680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中国测试、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无损检测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2013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第三届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会议等;漏磁检测的相关文献由2492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宜华、黄松岭、赵伟等。

漏磁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7680 占比:99.93%

总计:1228543篇

漏磁检测—发文趋势图

漏磁检测

-研究学者

  • 康宜华
  • 黄松岭
  • 赵伟
  • 杨志军
  • 孙燕华
  • 杨理践
  • 武新军
  • 戴光
  • 王平
  • 何辅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小娟; 李岩松; 田硕文; 刘君; 王麒翔
    • 摘要: 漏磁检测反演问题主要是通过漏磁检测信号来反演出缺陷的轮廓尺寸等信息,由于漏磁检测反演问题具有不适定性,因此漏磁检测信号的精度对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实际检测漏磁信号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噪声信号,无法直接用其展开反演计算。一般漏磁信号中含有的噪声量包括高频噪声和基线漂移信号。为了过滤掉这些噪声,在中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适用于过滤漏磁信号的多级滤波算法,分别使用二级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过滤两种噪声信号。通过滤波方法处理实验中采集到的漏磁信号,验证了该滤波方法可以很好地过滤噪声。
    • 董玉洁; 王银强; 侯仪楠; 刘霞; 文松青; 冯晶
    • 摘要: 风城稠油外输管道是国内第一条口径最大、站间距最长、掺柴热输的超稠油管道,对其进行漏磁检测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管输温度高于漏磁检测器的最高耐温;二是管输距离长,降温输送易引起混合油黏度大幅升高而带来运行风险。此外,国内尚无对此类稠油管道实现有效检测的范例。为了实现对风城稠油外输管道的安全检测,提出通过燃料油、稠油交替输送工艺来控制检测器周围的温度以满足检测要求。利用Stoner Pipeline Simulator(SPS)软件建立模型,模拟燃料油、稠油交替输送时不同掺混量及不同交替输送时间下的管道压力及温度情况,基于仿真模拟结果,选择最适宜的输送方案。研究表明,采用稠稀油交替输送工艺控制检测器周围温度的方法可行,该方法对国内外长距离超稠油管道安全检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杨杰; 李红梅; 赵春田; 杨洪礼
    • 摘要: 漏磁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铁磁构件缺陷的检测和量化评估,其对缺陷形状、尺寸的三维反演成像、量化能力,尤其是对常见的自然(腐蚀、疲劳)复杂缺陷的三维成像能力,是漏磁检测技术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由于实际缺陷形状不规则、常包含多个坑点,致使其漏磁检测信号彼此影响。为提升复杂缺陷的成像精度和数据处理速度,从漏磁信号里自动分解并剥离出对应缺陷的信号是很重要的前置工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波形的漏磁检测缺陷信号小波分解及提取方法,用于自动分解并拾取每个缺陷的漏磁检测信号,并自动确定每个缺陷的位置及边界,以备后续利用其完成对缺陷的三维反演成像。该方法基于实际检测到的缺陷漏磁信号的形态特征,匹配与其波形最相似的小波基;用选取的小波基对每个通道的漏磁检测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每个通道信号的小波高频系数;再根据小波系数特征确定每个通道信号中存在的缺陷数量和缺陷所在的位置,并提取每个通道各处缺陷的漏磁信号;最终通过判定缺陷信号相邻通道的连通性,将所在连通区域内的缺陷信号进行集成,得到各处缺陷的信息集,从而实现对所有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提取。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对复杂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准确和快速提取、分离和集成,为后续缺陷的三维反演成像奠定基础。
    • 吕圆
    • 摘要: 由于天然气储运管线常受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环境影响而产生金属材料损失与失效问题,外检技术存在着使用环境局限,而漏磁内检技术则因环境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等优点而被国内广泛应用。因此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金属漏磁内检测技术研究。根据金属漏磁内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确定内检测系统中所用工具即金属漏磁内检测仪及其主要构成模块、工作方式等。运用金属漏磁内检测技术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并根据金属漏磁内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方程,以选择合适的内检测装置和软件,建构有限元仿真模型重构实验。参数化分析有限元仿真模型结果,实现管道缺陷尺寸、金属损失程度量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内检测技术在管道管理与维修上损失率较低,更适合金属管道探测。
    • 张华宇; 李俊杰; 谢凤芹; 武新海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漏磁检测技术的铁氧体缺陷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铁氧体进行局部磁化,在铁氧体缺陷周围产生漏磁场,磁敏传感器在经过缺陷周围时检测漏磁信号,进而识别缺陷特征。结合实验和仿真对所提出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缺陷深度越大漏磁信号越强,同时磁场强度随着与缺陷中心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磁场强度在缺陷中心上方达到最大。研究结果为铁氧体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 苏林; 马雪莉; 崔德荣; 王天鹰; 饶连涛; 郝大洋; 徐杰
    • 摘要: 油气长输管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在役管道内外壁缺陷是管道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安全性评估。漏磁检测作为管道无损检测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基于漏磁检测技术基本原理,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运用周向励磁方法对管道凹坑及类裂纹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改变凹坑和裂纹的几何尺寸和所处位置,得到了不同参数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磁通密度径向分量峰峰值和周向分量峰值随着凹坑半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凹坑深度增加呈近线性增大;裂纹的长度、宽度与深度的增加均使漏磁信号非线性增大,且深度对漏磁信号的影响最为明显;靠近永磁体位置的缺陷受背景磁场影响显著,其漏磁信号会异常增大并发生偏移;随着裂纹方向与管道轴向夹角增加,漏磁信号减弱,且当裂纹角度大于一定值后,无法有效检测出漏磁信号。该研究结果对周向励磁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雪伟; 陈金忠; 康小伟; 宋凯
    • 摘要: 油气管道在线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出金属损失缺陷,但对腐蚀和机械损伤划痕识别区分能力有限。针对现有管道检测技术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磁轭式非饱和漏磁检测技术。建立了管道机械损伤划痕部位的瞬态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管道划痕部位产生明显的压应力。搭建了非饱和漏磁检测试验装置,同时开展了非饱和磁化下油气管道划痕和腐蚀两种缺陷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腐蚀漏磁信号相比,在划痕区域中间部位信号产生畸变,由应力作用引起的峰值占整个负峰值的40%;非饱和漏磁检测技术不仅能有效检测出腐蚀及划痕缺陷,而且实现了对二者的识别区分。研究结果可为非饱和漏磁检测技术应用于油气管道腐蚀和机械损伤划痕的检测与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 侯少星; 赵番; 王继锋; 浦哲; 李玮
    • 摘要: 对管道上存在的近邻缺陷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一种简化的模型,对不同间隔和不同深度的近邻缺陷漏磁场进行仿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分析是对管道近邻缺陷漏磁强度分析的有效方法,以及分析了不同间隔和深度的近邻缺陷对漏磁场强度大小的影响。
    • 梁暖
    • 摘要: 长输管道腐蚀缺陷通常分布在管道内外两侧,使得缺陷识别难度增大,识别误差增加,为此提出基于漏磁检测的长输管道腐蚀缺陷识别方法。对于长输管道外壁的腐蚀缺陷,利用包含横、纵两个方向的探头传感器对漏磁信号进行检测,实现对外壁腐蚀缺陷的识别。对于位于管道内壁的腐蚀缺陷,构建了在管道内部进行动态磁感应数据采集装置,实现对内壁腐蚀缺陷的识别。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对腐蚀缺陷的最大识别误差不超过0.03 mm,识别精度较高。
    • 杜文飞; 李春光; 万四海
    • 摘要: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利用漏磁原理对管道进行无损检测.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通常使用漏磁检测器采集的管道漏磁数据,绘制出漏磁信号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的变化特性对管道上的缺陷和组件进行人工判别,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基于人工智能的漏磁检测方法被提出,可实现更加高效和更加准确的智能检测.本文对管道漏磁检测的智能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漏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漏磁检测器的组成结构,随后重点阐述了管道漏磁检测中的机器学习方法(含基于分类的方法、基于目标检测的方法和多分量方法)、基于知识的智能专家系统和多传感器融合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当前智能方法仍然存在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