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乐
清商乐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专利文献4284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学习与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清商乐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黎国韬、刘清明、姜宇丹等。
清商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844篇
占比:99.70%
总计:42973篇
清商乐
-研究学者
- 黎国韬
- 刘清明
- 姜宇丹
- 丁承运
- 叶瑜
- 吴冰
- 周密
- 成军
- 木斋
- 杨笑
- 王娜
- 王扬扬
- 王立
- 葛恩专
- 赵后起
- 赵小林
- 金沛晨
- 陶然
- 于珊珊
- 伍国栋
- 何昌林
- 何绵山
- 侯璐璐
- 倪方六
- 倪璐
- 刘怀荣
- 刘文荣
- 刘永福
- 刘湘兰
- 刘艳玲
- 刘英英
- 卢睿琦
- 吴亚玲
- 吴巧云
- 吴杨文宇
- 吴用
- 吴竞存
- 周仕慧
- 孙娟
- 孙致中
- 尚雪红
- 居文郁
- 崔伟
- 康文静
- 弓萍
- 张伟
- 张大恒
- 张宇
- 张庆华
- 张晓未
-
-
刘文荣
-
-
摘要:
(二)以"一""单""独"命名者1.一一弦琴(图3):木制匣形弹拨弦鸣乐器,八音丝之属,历史中的一弦琴有多种形制。一为一弦,弦有十二柱。形制出于唐杜佑《通典》:"一弦琴,十有二柱,柱如琵琶。"唐九部乐、清商乐中有使用。另为外形似琴,岳山、焦尾间张一弦。史载文献有见于王子年《拾遗记》:"师延拊一弦琴,则地抵皆升"。《晋书·嵇康传》:"孙登居汲郡北山,好读《易》,抚一弦琴。《重家晋史》:"孙登居白鹿、苏门二山.
-
-
刘永福
-
-
摘要:
平、清、瑟三调关系的形成,以“音律相生法”为基本原则,以乐器的演奏性能为主要依据,以相和歌(大曲)和清商乐(大曲)为实践基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古代音乐表演与创作实践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是“旋宫古法”不断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平调作为基本调,“依琴五调调声之法”,通过紧弦和慢弦,分别产生清调和瑟调。平调、清调、瑟调即“笛上三调”中的正声调、清角调、下徵调;亦即西方大小调理论中的主调、下属调、属调。
-
-
成军
-
-
摘要:
汉魏六朝时期的"清商乐调系统"是乐学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学界对"清商乐调系统"是"三调"还是"五调",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研究前辈观点及其相关史料比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史料的运用和解读,认为"清商乐调系统"应是"三调",并非"五调".
-
-
黄锦禧
-
-
摘要:
清商乐由曹操推动形成,清商乐的主要特点是在乐器中加入金石乐器,采用为乐填词的方式创制歌词,声情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曹操对于清商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从清商乐产生的音乐史背景,清商乐的繁荣、流传来阐释清商乐特点。
-
-
刘艳玲
-
-
摘要:
曹操以相王之尊,雅好文学,造诣颇深,其四言诗突破了传统经学的束缚,抒情言志,激越高昂,曹操在文学发展史上以四言诗的外部形态探索了五言诗的题材内容.而作为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通过对清商乐的倡导、发展,刺激了建安文人的五言诗创作,为五言诗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大大促进了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五言诗发展的新局面.
-
-
-
-
黄敏学
-
-
摘要:
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其对音乐的贡献,亦不容小觑﹐中国古代重要乐种清商乐﹐便创始于曹操。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上承汉代相和歌之传统,下启隋唐燕乐之先声,以三曹(曹操﹑曹不﹑曹植)为核心的建安文人团体﹐不仅促成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型﹐更让清商乐声名鹊起。
-
-
刘英英
-
-
摘要:
南音原称弦管,又称“南管”“南乐”“南曲”,是汉唐、两宋以来,历代中原移民南迁,把中原音乐带入福建泉州的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乐种。南音属曲牌体音乐,除保留了许多古调名、古牌名外,曲目中还蕴涵了大量晋清商乐、唐宋雅乐以及宋元明以来的佛曲、戏曲音乐等丰富的内容和元素。
-
-
郭晨曦
-
-
摘要:
清商乐作为魏晋文化的重要组成,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发展演变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清商乐为研究对象,以魏晋时期古乐舞的发展作为起点,从清商乐的来源、发展演变、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形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魏晋时期的清商乐,最后从清商乐对当代乐舞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代清商乐的传承保护入手,阐述清商乐乐舞遗风对当代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魏晋时期清商乐的发展演变,引起民间和有关部门对魏晋清商乐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