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乐舞

乐舞

乐舞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40篇,主要集中在音乐、舞蹈、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3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兰台世界、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乐舞的相关文献由63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平、季伟、张涛等。

乐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88.4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73 占比:11.41%

总计:640篇

乐舞—发文趋势图

乐舞

-研究学者

  • 于平
  • 季伟
  • 张涛
  • 苏燕
  • 贾岚
  • 刘硕
  • 吴晓雨
  • 姚瑶
  • 孙磊
  • 张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黄静; 温旭伟
    • 摘要: 文章以云冈石窟的莲花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中的莲花图案进行整体上的分类,剖析形式语言,归纳风格特征。然后以舞蹈独特的动态视角分析莲花图像与乐舞艺术形态之间的关联,借助云冈佛教莲花的象征意义,通过飞天的独特舞姿来诠释云冈莲花图像的动态美感。文章首先突出的是莲花的佛教意义和在魏晋南北朝佛教装饰纹样中的地位,然后选取云冈第6、第7等石窟的飞天造像为主要创作素材,进行复原和发展,并辩证地讨论了乐舞艺术交流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诸多问题。
    • 韩娇艳
    • 摘要: 乐舞文化是原始社会人类的最初音乐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它是一种源于人们生产实践活动,集声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群众性艺术,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音乐、生活面貌。在商代人们通过乐舞向神灵乞求丰收、祭祀祖先,因此乐舞也被赋予了“人”“神”通达的艺术境界。本文主要从商代乐舞中浓厚的巫文化色彩来论述商代乐舞的主要特征,对当时社会环境下巫文化对商代乐舞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从而探索社会传统风俗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 陈珊珊
    • 摘要: 唐代乐舞是古代乐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和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把唐代的歌、舞、乐、诗推向了时代的顶峰。在诸多精彩纷呈的乐舞作品中,《南诏奉圣乐》作为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大型乐舞赴唐朝京城长安献演,被当时的统治者唐德宗赞许后,下令将此乐舞教授太常寺乐工舞人,而后又将《南诏奉圣乐》收录成为唐王朝的宫廷保留节目。由此可见,此番献艺,既丰富了唐代乐舞,又彰显了南诏属地各民族的优秀舞蹈文化价值,为沟通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舞蹈文化交流架起了跨越时空的桥梁,在中国唐朝乐舞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舞蹈史上关于西南地区乐舞的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 梁振中
    • 摘要: 唐大曲的曲名隐含着中古时期的文治、武功、礼俗、宗教、物情,其中以地名为曲名的现象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曲命名习惯,此类大曲多与胡乐、佛教有紧密关系。从宫廷的多部伎中管弦类的代表西凉伎和鼓舞类的代表龟兹伎等到教坊和民间大曲的“边地新声”“新俗乐”,这些大曲在曲式上传承了南北朝清商大曲的传统结构,在乐队编制上加入了大量西域乐器,在调式上采用了源自印度七调的燕乐二十八调,从而完成了多民族艺术的融合。唐末之后大曲多用变奏提升表现力,曲名逐渐曲牌化。
    • 张流琪云
    • 摘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胡乐入华的音乐文化交流趋势越发明显,经过魏晋南北朝这一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发展,胡乐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原,为隋唐时期音乐的胡雅融合奠定了基础。唐初承隋制定雅乐,也体现了胡雅杂糅的特点,其雅乐的三大乐舞在乐队乐器、乐曲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华音与胡乐融合的特点。本文从西域音乐传入中原展开论述,进一步研究唐代雅乐制定以及三大乐舞中的异域音乐文化。
    • 张晓慧
    • 摘要: 商代乐舞《大濩》作为虞夏商周的“六舞”之一,被西周礼乐制度继承并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甲骨卜辞和经典文献,可看出乐舞《大濩》与“濩”祭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本身也有一个逐渐发展衍变的过程,其功能和目的也有不同的体现。根据王国维对西周乐舞《大武》的分析研究,大致可以勾稽出乐舞《大濩》的舞容和形制。
    • 狄其安
    • 摘要: 敦煌莫高窟220窟是一个建于初唐时期的洞窟,其北壁画的是药师佛经变图,在这幅经变图的下方画的是乐舞表演的场面。本文主要是通过汉译佛教的音乐史料,对右壁是药师佛经变的乐舞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乐舞图描写的场景;乐伎们所使用的乐器历史;音乐形态和舞台音响等多个角度阐述乐舞图的内涵。
    • 刘硕
    • 摘要: 中国古代的大酺活动由来已久,是皇室宴饮、欢聚、娱乐的仪式。唐代的玄宗朝、高宗朝、武则天时期,大酺之风尤甚。大酺的举办缘由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是歌、舞、乐、食、酒、娱乐、杂技混合的大型宫廷宴飨活动。大酺的主要作用在于体现国力强盛、君民同乐、人心凝聚、社会和谐,辅助皇权发布政令、依律管制、调控资源,推动经济进步。
    • 穆杰
    • 摘要: “迦陵频伽”这一形象作为佛教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我国舞蹈界对“迦陵频伽”这一形象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一形象创作的舞蹈作品也是屈指可数。故而想结合宗教学和舞蹈学两门学科,通过系统地梳理迦陵频伽这一形象的来源,明晰其所具备的生物特征和审美特征;并且考察历史中有关这一舞蹈形象的乐舞作品,找出迦陵频伽形象演变与乐舞流布之间的关系。
    • 王越
    • 摘要: 敦煌莫高窟作为我国第一批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图像资料极为丰富,大多洞窟壁画中几乎都有乐舞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乐舞场面与舞蹈艺术风格。线描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占有主要地位,较高的表现力与概括力能够精确地表现出唐代敦煌壁画中乐舞的艺术风格。本文的研究,一方面真实还原了近千年来国乐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充分展现了敦煌乐舞的内在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壁画作为历史的见证流传至今,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化产物,可以为后人在编创编排敦煌乐舞时提供可考证的历史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