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5328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健康生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2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消化性溃疡病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伏莲、刘玲、常怡勇等。
消化性溃疡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5328篇
占比:99.58%
总计:85689篇
消化性溃疡病
-研究学者
- 胡伏莲
- 刘玲
- 常怡勇
- 张亚君
- 张艳萍
- 杨成玲
- 杨春明
- 于盈光
- 侯红霞
- 卞后乐
- 卫怡然
- 史玲
- 吴同科
- 姚立荣
- 孔倩倩
- 孙晓明
- 孙绍军
- 孝华
- 孟宪安
- 岳淑珍
- 席倬霞
- 庞大坤
- 张剑
- 张喜龙
- 张小虎
- 张慧敏
- 张春荣
- 张洁
- 张睿举
- 张禹
- 张艳英
- 张铁柱
- 归成
- 戴德银
- 曾昭龙
- 李彤
- 李树斌
- 李益农
- 李茹柳
- 杨铁森
- 柯美云
- 柳对平
- 武艳华
- 牛小青
- 王健
- 王志锋
- 王翠玉
- 王颖
- 苟和平
- 解乐业
-
-
高明
-
-
摘要:
目的:研究儿科消化性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入院的儿科60例消化性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更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科消化性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使家属对治疗护理工作更为满意.
-
-
赵新辰
-
-
摘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美拉唑组(40例)与雷贝拉唑组(40例).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安全性.结果 雷贝拉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中,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
李路遥;
郑忠立;
甘信利;
郭幸沛;
訾豪;
菅志远;
任学群;
曾宪涛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990年与2017年中国8种消化道疾病的疾病负担.方法 采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分析我国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早死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的消化道疾病负担特点.结果 1990年至2017年,8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病例数均增加.2017年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排名前3的疾病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391.66/10万)、食管癌(222.58/10万)和结直肠癌(216.19/10万).在标化死亡率方面,仅有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升高8.20%,增长至10.10/10万,其余均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负担逐渐增加.与女性相比,男性消化道疾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率均较高.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据我国消化道疾病负担的主要地位,男性高于女性,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是消化道疾病防控的重点.
-
-
郭兰芳
-
-
摘要:
老百姓常说,霜降多胃病,寒冷对胃的刺激较大,生活饮食不注意,可能会引发胃肠疾病或使胃病加重,因此,霜降过后养胃尤其重要。牛奶牛奶有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的功效。研究发现,牛奶对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等情况有着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虽说牛奶具有很好的养胃功效,但专家提醒:患有腹泻、脾虚证、湿证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宜过量饮用牛奶。
-
-
-
-
-
-
谭一心
-
-
摘要:
伴随近几年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加,以及当今社会节奏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均衡、吸烟喝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也一定程度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该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病,其多指十二指肠与胃的慢性溃疡,患病后往往易引发患者出现烧心、反酸和上腹疼痛等症状表现。日常生活中患消化性溃疡者多伴有口腔溃疡、嘴巴略微苦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等,从而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对此,加强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认知,对疾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对于消化性溃疡病了解多少,现做介绍如下。
-
-
凌云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入院顺序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具有推广价值.
-
-
陈凤;
刘文莉;
耿岚岚;
谢晓莉;
郭艳芳;
朱朝敏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了解麦滋林辅助儿童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疗效以及麦滋林在儿童使用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3年2月期间收集重庆、贵阳、广州、成都和新疆消化性溃疡患儿13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麦滋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均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8周后随访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结果:试验组76例,对照组63例.试验组临床表现缓解率分别为腹痛91.8%、呕吐90.5%、黑便93.1%、恶心93.1%、呕血90.0%、腹部不适100.0%、腹胀100.0%、反酸100.0%、口臭90.0%、嗳气88.9%、血便100.0%、纳差50.0%、腹部压痛89.3%,与对照组相比腹部不适、腹胀、口臭、暖气、纳差P<0.05.131例患儿随访胃镜,试验组溃疡清除率为66.2% (P>0.05),试验组胃镜下粘膜表现缓解率分别为水肿63.5%、充血65.2%、红晕86.1%、萎缩50.0%、出血100.0%,与对照组相比萎缩、出血P<0.05,试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73.0% (P>0.05).临床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9%、98.5% (P>0.05),胃镜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5%、97% (P>0.05).试验组患儿服用麦滋林8周内及停药后4周随访无不良反应.结论:麦滋林对于减轻儿童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表现及改善其胃镜表现有一定疗效,对辅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病有重要作用,且在儿童中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
杨霞
- 《2012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由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引起的.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运用中医药或将中西药进行很好的结合,对治疗及根除消化性溃疡病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分析了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机制,介绍了该病的治疗进展,并探讨了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
-
-
-
-
杨春明
- 《第十一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
| 2004年
-
摘要:
HP和NSAID已公认为消化性溃疡病的两大重要病因,但近年又发现并非所有溃疡病均为HP或NSAID所致.非HP、非NSAID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率降低、胆汁返流,高酸分泌的高胃泌素分泌有关.治疗时除针对病因外,尚须酌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H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胆汁返流的病人除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外,还须使用铝碳酸镁,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降低胃内胆酸、石胆酸和脱氧胆酸的含量.
-
-
-
-
-
-
黄莉华
- 《2002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与胃酸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酶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有关.临床症状主要反酸,嗳气以及周期性上腹部疼.临床上以削弱攻击因子对胃粘膜的刺激(抗酸)保护胃粘膜,根除HP的感染为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