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447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乳腺影像学术会议暨中华放射学杂志第四届乳腺影像诊断新技术研讨会、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上海市动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浸润性导管癌的相关文献由1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昌政、李芳、余慧萍等。

浸润性导管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447 占比:99.24%

总计:53856篇

浸润性导管癌—发文趋势图

浸润性导管癌

-研究学者

  • 张昌政
  • 李芳
  • 余慧萍
  • 吴鸿雁
  • 周强
  • 周正平
  • 孟凡青
  • 庞达
  • 张伟
  • 朱娟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隗传超; 刘维燕; 茅安炜; 陆景峰; 潘高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观察FAS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上述病例的病灶组织进行FASN表达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AS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均有阳性表达,FAS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ASN的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N的强阳性表达同时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激素受体水平有关,在激素受体阳性中的强阳性表达为85.0%,(χ^(2)=7.931,P<0.05)。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的表达也和FASN的强阳性表达有关,在HER-2免疫组化结果为0或1的浸润性导管癌中FASN的强阳性表达率50%,与免疫组化结果为2或3的组织标本中FASN的强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729,P<0.05)。结论FASN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有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ASN的过度表达和肿瘤组织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腋下淋巴结转移个数无关,同时FASN表达强度与Ki67的表达程度也无统计学意义。
    • 于秋萍; 张观宇
    • 摘要: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乳腺癌中罕见亚型之伴大汗腺分化的癌(AC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辽阳辽化医院病理科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中的24例ACB和24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ACB平均发病年龄(57.07±10.45)岁,比浸润性导管癌的(50.46±9.18)岁高(P<0.05);ACB的免疫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为主,表皮生长因子(HER-2)阴性多见,仅极少数阳性,而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HER-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CB(P<0.05);ACB特征性恒定表达雄激素受体(AR)和GCDFP-1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是乳腺癌中罕见特殊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病变中伴有大汗腺改变的多为良性,极易漏诊恶性病变,应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仔细辨别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朱芸; 张书海; 王小雷; 杨昭; 李淑华; 杨丽; 汤晓敏; 马宜传; 谢宗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机分成训练组(234例)与验证组(78例),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在训练组中,SLN阴性组158例,阳性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在训练组及验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组中,肿瘤最大径、临床T分期、淋巴结触诊、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脉管浸润、MRI[肿块形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这11个变量在SLN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及钼靶的术前影像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SLN转移情况。
    • 何广玲; 曾琪; 梁子轩; 董德福; 韦立丽; 杨伟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超微血管成像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5例SA患者以及同期于本院诊治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CEUS及超微血管成像表现,结合病理分析SA的CEUS及超微血管成像特征。结果 在CEUS定性特征中,SA在增强强度、增强后病灶边缘、增强后充盈缺损、增强后病灶范围及血管形态分型等表现与I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定量参数中,SA和IDC的峰值强度、曲线斜率、曲线下面积、流入面积、流出面积等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SA的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表现与IDC有明显差异,全面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 王为东; 谭倩; 马洪霞; 赵晖; 张祯; 公为菊
    • 摘要: 目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热点之一。研究发现,CD47在恶性肿瘤中的高表达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使肿瘤具有更大的侵袭性及不良的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CD47在ID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 郭晓娟; 王金西; 牛广旭; 田云霄
    • 摘要: 目的:探讨EGFR和HER-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65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00例,浸润性小叶癌50例)及乳腺纤维腺瘤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和HER-2蛋白表达检测,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8.7%,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24.0%)及纤维腺瘤(16.7%)(P<0.01)。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8%,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8.0%)及纤维腺瘤(6.7%)(P=0.00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中,EGFR阳性率与HER-2评分等级呈正相关(r=1.000,P<0.05),且EGFR阳性率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EGFR阳性率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且Luminal B中HER-2阳性显著高于HER-2阴性亚型(P<0.001)。结论:EGFR、HER-2阳性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显著升高,且EGFR阳性率与HER-2的评分等级及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EGFR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为进一步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及三阴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线索及理论依据。
    • 李静; 吴国柱; 王芳; 冯德喜; 梁丹艳
    • 摘要: 目的筛选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超声征象,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肿块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边缘不光整[■=23.371(95%CI:2.207,247.442)]、微钙化[■=5.120(95%CI:1.481,17.697)]及RI>0.7[■=12.912(95%CI:2.579,46.165)]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癌诊断意义;利用这3个指标建立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模型:Logistics(P)=-1.674+3.152×(微钙化赋值)+1.633×(不光整赋值)+2.390×(RI>0.7赋值)。模型诊断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截断值为>0.38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11,0.897),敏感性为85.7%(95%CI:0.715,0.956),特异性为59.1%(95%CI:0.432,0.733),约登指数、准确率分别为0.448、72.1%。结论利用超声征象建立的模型敏感性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好。
    • 覃小华; 程澍; 刘姗姗; 文亦磊
    • 摘要: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引起的并发症与部分乳腺癌症状相类似,从而导致早期诊断乳腺癌非常困难。目前,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与乳腺癌之间有确切联系,但有学者已证实合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丙烯酰胺单体对人体有神经毒性及致癌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乳腺癌患者病史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 秦东梅; 周文斌; 仇玮; 钱影臣; 刘善荷; 李明; 黄文斌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特征将DR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分析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临床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分子分型以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关系。结果187例IDC中成熟型DR 15例,中间型DR 83例,未成熟型DR 89例。IDC中DR的组织学分类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成熟型DR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中ER、PR表达有相关性,未成熟型在ER+/PR+的IDC患者中高于ER-/PR-患者(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分子分型有关,三阴型IDC中DR多为成熟型,而管腔型则多为未成熟型(P<0.05)。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TIL有关,成熟型间质具有更高的TIL浸润(P<0.05)。结论IDC中DR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分类,成熟型DR的IDC具有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更倾向于HER-2过表达型或三阴型;IDC中DR与TIL表达相关,提示DR组织学分类可预测患者的免疫状态。
    • 南聪慧; 孟燕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影像征象及其与分子受体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纳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相关数据,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分子受体表达状态下乳腺腺体分型、肿块形态、边缘、密度的差异。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及阴性者在肿块形态及肿块边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X线征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在肿块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及非Luminal A型患者的X线征象在肿块形态及肿块边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征象有助于分辨不同分子受体表达状态,有望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及开展个性化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