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表面温度

海表面温度

海表面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4705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气科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潮汐及海平面专委会、计算海洋物理专委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宁夏气象学会2013年联合学术讨论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海表面温度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新军、刘秦玉、史剑等。

海表面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7057 占比:99.96%

总计:347188篇

海表面温度—发文趋势图

海表面温度

-研究学者

  • 陈新军
  • 刘秦玉
  • 史剑
  • 刘子龙
  • 刘玉光
  • 蒋国荣
  • 朱恩泽
  • 殷晓斌
  • 贺琪
  • 黄冬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成印河; 徐剑辉; 张玉生; 郭相明; 游志伟
    • 摘要: 为了研究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对低空大气波导数值模拟的影响,针对南海海域基于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开展了不同SST对低空大气波导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确的SST对低空大气波导数值模拟影响最大,其次是更新周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最优插值SST给出的大气波导模拟结果最好,正确率为68.2%,且波导底高平均误差和标准差最小,这是由于其模拟的相对湿度和气温变化较为准确,其次为气候预报再分析系统(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CFSR)给出的SST方案较好;此外不同嵌套网格方式对大气波导数值模拟也有影响,在最优方案中子网格模拟的大气波导正确率和发生概率分别提高了11.8%和10.4%,虚报率降低了2.4%.该研究可为南海低空大气波导的精确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 龚彩霞; 陈新军; 高峰; 余为
    • 摘要: 根据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基于最大熵模型,利用1996-2005年气候历史数据和两种不同情景(RCP4.5和RCP8.5)下的气候预估数据,分析了1996-2005年、2021-2030年、2051-2060年、2090-2100年主要捕捞月份(7-10月)柔鱼潜在栖息地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渔场纬度方向空间分布呈季节性南北移动;随着未来气候变化,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21-2030年、 2051-2060年、 2090-2100年7-10月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较1996-2005年7-10月均呈现向北极移动趋势,适宜面积增加。推测柔鱼渔场季节性南北移动可能受各月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变化的影响,在RCP4.5情景下,到21世纪末,各月柔鱼潜在最适宜生境向北移动1°~2°,适宜面积增加3%~13%;在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各月柔鱼潜在最适宜生境向北移动3°~5°,适宜面积增加42%~80%。
    • 张雪薇; 韩震
    • 摘要: 为解决传统时间序列网络模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结合不足和批量处理海洋环境要素大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扩展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ConvGRU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以有效体现时空特征,利用样本生成器处理数据以有效处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批量性问题,并使用1999—2019年海表面温度网格数据(OISST产品),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进行了海表面温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onvGRU模型训练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49°C和99.69%,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52°C和99.64%;使用建立的ConvGRU模型对2020年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了预测,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78°C和99.60%,海表面温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预测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793、97.31%。研究表明,本文中建立的ConvGRU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这为海表面温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 王圣; 赵亮; 张海彦; 李菲
    • 摘要: 黄海绿潮已成为中国近海一种新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均有影响,研究黄海绿潮的生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了解浒苔暴发机制、开展绿潮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基于拉格朗日运输模型(Larval TRANSport Lagrangian model,LTRANS),构建了可以模拟浒苔生长消亡的物理-生态耦合模型(Larval TRANSport Lagrangian model-Green Tide,LTRANS-GT),模拟了黄海浒苔漂移扩散和生长消亡过程,讨论了绿潮生物量季节变化特征及海表面温度、光照及氮磷营养盐在不同生消阶段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生长阶段,绿潮所在海域的海表面温度及光照处于适宜浒苔生长范围内,而氮磷营养盐浓度年际间差别较大。在消衰阶段,绿潮所在海域光照与生长阶段相比无明显差异,温度相较于生长阶段有着很明显的升高,且在浒苔消亡阶段末期平均温度均超过了26°C,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浒苔的生长率,同时增加了浒苔的死亡率,此时氮磷营养盐均也处于较低水平。由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在生长阶段,海表面风场及表层流场的差异造成浒苔分布区域不同,带来的浒苔周围海域营养盐浓度差异是绿潮生长阶段年际差异的主导因素;在消衰阶段,温度的大幅上升及营养盐浓度的下降共同影响了绿潮消亡。
    • 王利亚
    • 摘要: 基于热带气旋发生时常伴有大风、洪涝等灾害,给受影响的地区造成严重损失,阐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海表面温度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影响的研究。
    • 许巍; 刘必林; 陈新军; 陈勇; 操亮亮; 桓梦瑶
    • 摘要: 本研究以2015年和2017年我国远洋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生产时采集的茎柔鱼眼睛晶体为研究材料,采用LA-ICPMS测定了眼睛晶体外缘的微量元素,比较微量元素地理区域间差异,分析微量元素浓度与茎柔鱼栖息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的茎柔鱼眼睛晶体外缘Mg25、Ni60、Cu63、Sr88和Ba137等元素在3个海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Sr88、Ba137、Fe57和Ni60与海表面温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其他元素与海表面温度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Sr88、Ba137、Fe57和Ni60均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温的指示元素,Ba137元素还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深以及上升流的指示元素.研究认为,眼睛晶体微量元素可用于头足类栖息环境的重建.
    • 王利亚
    • 摘要: 基于热带气旋发生时常伴有大风、洪涝等灾害,给受影响的地区造成严重损失,阐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海表面温度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影响的研究.
    • 刘境舟; 赵亮; 王圣; 白雨
    • 摘要: 南大洋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威德尔海作为南大洋最大的海湾更是研究南大洋海冰变化的热点地区.基于1993—2017年GLORYS12V1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威德尔海海冰分布和25年间的海冰面积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分布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威德尔海海冰在南极半岛一侧堆积的重要成因是风场的分布差异,毛德皇后地外海海冰向开阔大洋漂移进而消融,具有"西高东低、近岸高远海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威德尔海海冰面积存在27个月、35个月、75个月和120个月的周期,春、秋、冬三季海冰面积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夏季海冰面积增加趋势显著,约为0.15×105 km2·a–1.南极海冰面积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到热力学因素的影响,海表温度、气温和净太阳短波辐射与海冰面积的27个月、35个月、75个月的周期存在关联,海冰面积与气温和海表面温度在春、夏、秋三季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净太阳短波辐射在全年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 钱思佳; 于方杰; 陈戈
    • 摘要: 本文使用基于热成风速度的涡旋识别拓展方法,通过海表面温度数据对黑潮延伸体区域50~100 km涡旋进行研究,发现50~100 km涡旋主要分布在黑潮延伸体流轴两侧,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寿命、半径分布具有一致性.气旋涡多出现在35°N以北,反气旋涡在35°N以南比较集中,与尺度较小的中尺度涡旋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冬夏两季涡旋地理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不同季节该区域海表温度梯度及风应力旋度的变化有关.35°N以南50~100 km涡旋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与风速大小的季节性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35°N以南50~100 km涡旋三倍半径内风速异常和风应力旋度归一化表明,气旋涡对应风速负异常而反气旋涡对应风速正异常,反气旋涡的产生依赖于风应力负旋度,气旋涡的生成与风应力正旋度有关.
    • 张培超; 张孝民; 徐炳庆; 李少文
    • 摘要: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1995—2014年全球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生产统计数据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网站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KC)、亲潮(Oyashio current,OC)及其交汇区(Transition zone,TZ)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数据,利用关联度法和频次统计法分析了秋刀鱼资源丰度与黑潮、亲潮及其交汇区SST和SSTA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刀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较大,呈现出"大小年"的现象;各月份水温因子(SST KC1表示黑潮区1月SST,SSTA OC7表示亲潮区7月SSTA)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关联度均在0.6以上,关联度较高,大小顺序依次为SSTAKC1>SSTAOC7>SSTAOC9>SSTATZ6>SSTATZ5>SSTATZ4>SSTAOC8>SSTAKC2>SSTOC9>SSTKC3>SSTKC2>SSTTZ6>SSTTZ5>SSTOC8>SSTKC1>SSTTZ4>SSTOC7>SSTAKC3,SSTA的关联度普遍高于SST,其中SSTA的适宜范围为0~1.5°C,SST的适宜范围为14~20°C;K-S检验(P<0.01)结果表明SSTA和SST的适宜范围是合适的.本文主要对黑潮、亲潮及其交汇区海域水温与秋刀鱼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可使我国提前掌握秋刀鱼资源丰度异常变动的情况,为合理安排捕捞努力量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