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艺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755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炎黄纵横、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神州(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泉州南音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寄萍、王珊、陈恩慧等。

泉州南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755 占比:98.95%

总计:12891篇

泉州南音—发文趋势图

泉州南音

-研究学者

  • 李寄萍
  • 王珊
  • 陈恩慧
  • 吴秋红
  • 王青
  • 白志艺
  • 郑国权
  • 陈敏红
  • 刘富琳
  • 庄乃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骆惠婷
    • 摘要: 泉州南音可分为“唱、奏”两大部分,唱,指唱曲;奏,则为奏“指”、“谱”①,或为演唱者伴奏。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南音乐种传唱千年,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的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南音演唱以古老的泉州方言为母语,包含了咬字与润腔做韵两大部分,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多年以来学习南音演唱的体会与感悟。
    • 王梦露
    • 摘要: 泉州南音是见证闽南语系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档保护是避免南音社会记忆断层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南音建档保护的必要性,基于南音非遗建档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从完善南音非遗建档制度、加强南音档案收集、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明确南音建档主体、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建议。
    • 王梦露
    • 摘要: 泉州南音是见证闽南语系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档保护是避免南音社会记忆断层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南音建档保护的必要性,基于南音非遗建档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从完善南音非遗建档制度、加强南音档案收集、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明确南音建档主体、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建议.
    • 韩冬伊
    • 摘要: 谙习南音的许多年里,一支《直入花园》循唱了几许,郑明明实在记不清——这是南音的入门曲,箫弦玲珑、朗朗畅悦——许在课堂,许是“踩街”,又或者只在街邻相杳的窗下。最近一次,在《姐姐的爱乐之程》——“乘风破浪的姐姐”团,边旅行、边打歌,在故乡与他乡遇见音乐。节目首站停驻于泉州,推介南音雅乐,而推介者则是作为泉州南音世家第五代传承者的郑明明。
    • 王一壬
    • 摘要: 南音,又称"弦管",其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9月30日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行于闽南区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的闵籍华人圈被广泛流传.1949年后,南音在政府和广大弦友的支持努力下,南音在教育、展演和传播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进步.笔者将泉州南音在中国的重大历史性进步概述为以下几点,分别从南音"申遗"成功、课程设置、乐团活动、研究机构建立等方面来探究南音传承的内在规律.
    • 铜豌豆
    • 摘要: 今年3月15日,在厦门开往北京西的K572次列车硬卧车厢里,几位操着闽南语的老汉聊得异常热烈,懂闽南话的游客听出来,这几位老汉要进京录制节目,他们正投入地研讨"业务"呢!没错,这几位衣着很潮的老汉可不简单,他们是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很火爆的"阿公天团"的成员,又称"嘻哈F4",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刘乙良70岁,最小的黄成财刚过60岁。他们平时唱南音(曲艺的一种形式,也称泉州南音),也喜欢摆弄一些乐器。1999年底,驻村干部黄鹏昌找到他们,建议他们成立"阿公天团",唱一些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歌曲。
    • 白志艺; 章咏杰
    • 摘要: 南音传承的传统模式是以口传心授和馆阁授课为主,并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推广与运用,加之人们学习方式的不断更新,泉州南音的传承模式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相继出现了诸如南音公益课程、南音在线开放课程、南音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崭新传承模式.以南音传承新模式为维度,去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南音传承方式的新变化,探索出更为有效的传承与推广方式,为南音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 张冰冰
    • 摘要: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现已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随着数字媒介不断发展,非遗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的传播特征。文章以泉州南音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为起点,分析南音媒介的传播途径,提出数字化模式下南音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摘要: “2021 PAS·中国第五届国际打击乐艺术节”于2021年8月6日在北京正式闭幕。本届艺术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包括开幕式、展演赛、专场音乐会、闭幕式等项目,参与面广泛。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打击乐学者与观众们不但领略到朝鲜长鼓、西藏热巴鼓、泉州南音、陕西鼓乐等极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打击乐代表作,也欣赏到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国际流行打击乐代表作。艺术节真正体现了表演的多元化,既展现了文化自信,极大地推动了民间及少数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也达到了放眼世界、包罗万象的新高度。
    • 高婷婷
    • 摘要: 本文以泉州南音中的“郎君祭”仪式为例,从仪式音乐、郎君祭祀仪式、仪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中的地位三个方 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另辟蹊径——找到不同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的,即以仪式音乐为视角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方法,力 求使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更加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