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35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等;治病求本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申秀云、蔡辉、仲润生等。
治病求本
-研究学者
- 申秀云
- 蔡辉
- 仲润生
- 杨国珍
- 沈思钰
- 王艳君
- 贾宏雄
- 丰纪明
- 于智敏
- 付伟
- 付红光
- 仲强惟
- 伊芸
- 伍海勤
- 何其财
- 何芳鸣
- 何赛萍
- 余万红
- 余仁欢
- 余永贵
- 侯兰
- 倪美
- 傅杰英
- 傅正英
- 冯兴华
- 冯卫生
- 刘佳倩
- 刘俊泉
- 刘俊辰
- 刘嘉湘
- 刘姝伶
- 刘娜
- 刘宁
- 刘容华
- 刘新发
- 刘晓宏
- 刘晶
- 刘松楠
- 刘焯辉
- 刘琳
- 刘秀香
- 刘绍能
- 刘育贤
- 刘艳娟
- 刘茂才
- 刘辉
- 劉湖輝
- 包海燕
- 卞国本
- 占程燕
-
-
续海卿
-
-
摘要: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源于《内经》,是中医气化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治病求本要遵循的重要理论原则。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意义在于指导医生治病要辨标本、明标本、求标本,从而治病求本。分析认为:“中气”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天地之中气);“中气”是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通道(天地人之中气);“中气”是人体之气的通道即脾胃之中气。在疾病的病变过程中,病证的阴阳性质的变化遵循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把握住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就可以把握住疾病传变的规律,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
吴梦文;
胡子毅;
易莹;
叶菁;
赖俊宇;
张恒毅
-
-
摘要:
本文基于中气升降相因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及治则进行分析。中气升降失调则精、气、血、津液转化及运输紊乱,致气滞、痰湿、瘀血阻于颈前,形成甲状腺结节。结合"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特点,中气升降失调贯穿于本病发展的始终,无论是肝、脾、肾、心、肺等脏腑的病变,还是病理产物的产生,皆与中气升降失调有关。故其临床治疗大法当为"补益中土、健运中气、左升右降"。
-
-
陶佳;
杨晓明;
张恩树(指导)
-
-
摘要:
该文介绍张恩树主任医师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反治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及4则验案,其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顺从病证外在假象而治即反治法论治疾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体现了反治法论治疾病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疑难杂病提供参考。
-
-
张俊华;
沈初;
王燕霞
-
-
摘要:
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占所有小儿肺炎的20%[1],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全年均可儿发病,冬春季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可累及患儿的大脑、心脏和肝肾脏等,引发脑炎、心肌炎和肝炎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黏附于呼吸道黏膜及上皮造成细胞损伤;侵入宿主细胞使细胞溶解凋亡;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炎性免疫反应等机制致病[3-4]。西医临床主要采用抗支原体药物治疗,疗效肯定,但易导致抗生素耐药及毒副作用。随着近年来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整体调整,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特点,在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效果突出[5]。临床实践证实在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消除炎性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6-7]。基于此,本文以自拟芩桔清肺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本病53例,疗效确切,结果报道如下。
-
-
张易从;
刘绍能
-
-
摘要:
明代女医谈允贤上承丹溪东垣,仿效先贤从气血出发论治脾胃病.其临证常内外治疗相结合,先以灸法温脾开郁,配合用药以加强健运中焦、调理气机之功.谈允贤治疗其他内科杂病时善究疾病根源,认为杂病多由情志与脾胃虚弱所致,故治疗当以脾胃为根基,并时刻顾护脾胃.
-
-
王莹;
郭丽媛;
王家悦;
张丰川
-
-
摘要: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条文之一,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理论,并为后世补肾学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此条文对慢性皮肤病的辨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结合此理论,尝试探讨补肾法在慢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辨治慢性皮肤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
莫雅婷;
马琴;
李丹玉;
杨薇
-
-
摘要:
干眼症的现代医学专科治疗常以局部治疗为主,与全身原发病联系较少。中医学则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注重眼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通过3例全身原发病表现多样的干眼症病案的治疗,加深对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的认识。
-
-
倪美;
郑玮
-
-
摘要:
在养殖业中,如何做到快速控制疾病并使病畜早一天痊愈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但在现实治疗过程中不辨疾病的标与本,只根据临床症状来对症下药,大量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的情况比比皆是.长期滥用抗生素首先破坏消化道内的细菌群,破坏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且容易产生抗药性,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破坏代谢功能,降低综合性抗病能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祛邪太过,损伤正气".只有在查明病源,辨明病机,分清标本,本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去施治,才能做到快速控制疾病并达到早日痊愈的目的.
-
-
徐雯;
王媛媛
-
-
摘要:
岭南名医郭梅峰诊治小儿疾病,强调治病求本、固护脾胃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遣方用药上巧用花类中药,如祛除风邪可用南豆花(扁豆花),寒邪用茉莉花,暑邪用莲花,湿邪用木棉花,燥邪用杭菊花,火邪用鸡蛋花等,用药上常采用甘味轻剂.治疗外感高热,认为需速散防痉;治疗温病用药甘凉养阴为主;对于热病后患儿,重视频饮水、进流质、戒荤禁肉、忌油腻腥物等饮食调理.其治疗小儿疾患所形成的治病原则、用药方法和调理方式沿用至今,仍可启迪后世.
-
-
-
-
-
申秀云
- 《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近年来坚持以《内经》"治病求本"的理论原则为指导,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毒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治,疗效甚佳.临证时,从辨识病机出发,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是以虚为本,治疗当以脾肾为核心,扶正为本,兼顾局部的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标证.抓住此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调养护理.
-
-
劉湖輝
- 《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治病应求治本"就是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找出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这就是辩证说治的根本原则.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病变较单纯的,也有错综复杂的现象,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一致的,但有些疾病也会出现某些和本质相矛盾至相反的临床表现,即假象。在确定治疗原则时,不管疾病是否有假象出现,总是要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如果将这个治疗原则对疾病的现象而言,则有"正治"与"文治"的区别。
-
-
-
-
-
-
-
王洪白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科普创作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可谓千古不易之名言,是指治疗疾病时必须探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疗.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必有其根本原因;病机的变化,必有其关键所在;疾病证候虽然繁杂,也必然有其主次真假之别.诚如李中梓认为:"经日: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本文小议"治病必求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