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
中医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4269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一次全国中医方剂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中医研究的相关文献由8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炎、刘喜明、张丽萍等。
中医研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269篇
占比:97.37%
总计:24924篇
中医研究
-研究学者
- 王永炎
- 刘喜明
- 张丽萍
- 朱文锋
- 李娜
- 杨春波
- 林乾良
- 郭义
- 丁翔
- 于春泉
- 侯丕华
- 兰洪英
- 凌湘力
- 刘天君
- 刘文奇
- 刘艳骄
- 吴耀南
- 周凌云
- 周文泉
- 唐彦
- 姜良铎
- 孙其新
- 孙其然
- 孙志广
- 廖星
- 张伯礼
- 张华
- 张崇鄯
- 智春宁
- 朱方石
- 朱曾柏
- 李德新
- 李振吉
- 李林森
- 李达
- 杨丽华
- 杨志敏
- 林兰
- 沈自尹
- 洪文旭
- 熊佳
- 王玉玺
- 王米渠
- 王英
- 王让
- 王魁亮
- 王鹏伟
- 田文敬
- 罗雄
- 老膺荣
-
-
-
寇真;
吕新亮;
张翼云
-
-
摘要:
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东亚及南亚发病率较高,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大动脉炎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致死率,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对于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常用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靶向药物各有劣势。中医学对于症状的缓解、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该病中医研究的进展,各位医学大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供医学同仁参考,以期提高大动脉炎的好转率。
-
-
华晖辉;
倪云波;
邓颖萍
-
-
摘要: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儿科常见肾脏疾病之一,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临床特征,我国属于PNS高发地区[1]。大部分PNS患儿为单纯型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因用药疗程长,不良反应明显,经多次治疗部分患儿可能对激素产生依赖或耐药,控制不佳或进展为抵抗型NS、频复发型NS[2]。中医研究将NS归入“水肿”范畴,为水精布散异常之病证,与脾肾关系尤为密切,其次在肺;脾肾不足为核心病机,认为脾肾无虚则精微不得外泄,水湿自行其道,蛋白尿、水肿可消[3]。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补肾健脾为基础方,根据西药激素使用情况,分期论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总结如下。
-
-
-
-
邓颖;
袁昌文;
巫遥
-
-
摘要:
目的:采用育阴宁神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DSD),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76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服用育阴宁神汤,1剂/d,水煎后取400 m L,分早晚服用;对照组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2~3 mg。两组均联合美多芭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PDSS、PSQ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育阴宁神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较明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
-
徐永梓;
谢艳秋;
殷桃
-
-
摘要:
黄褐斑是好发于女性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色素的沉着而无自觉的不适,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严重影响女性面部外貌形象,故需寻找安全且可广泛应用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未明,与多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性激素水平异常在黄褐斑的发病中占主导作用。国内学者通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和对黄褐斑的相关研究发现,女性黄褐斑的生成与月经周期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对皮肤损伤的部位和黄褐斑的色彩进行辨证,并且通过调节月经周期的治疗达到综合诊治黄褐斑的效果。该文将从黄褐斑生成的中医理论、月经周期及其失调的中医理论及黄褐斑生成与月经紊乱的关系等方面对黄褐斑发病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进行全面探讨,对近年来黄褐斑发病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相关中医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以期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中医学思路与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