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化草地

沙化草地

沙化草地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87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生态学报、四川林业科技、现代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利用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中国水利学会牧区水利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等;沙化草地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子龙、赵廷宁、郑翠玲等。

沙化草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3.6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287 占比:96.13%

总计:2379篇

沙化草地—发文趋势图

沙化草地

-研究学者

  • 曹子龙
  • 赵廷宁
  • 郑翠玲
  • 周青平
  • 孙保平
  • 张克斌
  • 肖冰雪
  • 金红喜
  • 胡玉福
  • 蒲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艳菊; 马晓静; 许爱云; 史佳梅; 刘万龙; 许冬梅
    • 摘要: 土壤水分作为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关键因子,对沙化草地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宁夏东部风沙区沙化草地土壤水分、物种丰富度指数及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及其相互关系,以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沙化草地为对象,采用样线法自潜在沙化草地至重度沙化草地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通过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果:0—100 m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82%—28.22%、41.00%—93.00%和0.82—2.80,变异系数范围为0.20—0.48,均属于中等变异。各土层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植被盖度则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空间插值图呈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物种丰富度呈斑块分布,自潜在沙化草地至重度沙化草地,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盖度与0—4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40—10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宁夏东部风沙区沙化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总体较低,由于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随草地沙化程度的加重,表现为逐渐降低的梯度变化过程中出现局部升高的斑块格局,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草地植被呈现出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草地沙化演变过程的定量化测度及干旱风沙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曹全恒; 胡健; 陈雪玲; 孙梅玲; 刘小龙; 杨丽雪; 周青平
    • 摘要: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除土壤全磷储量外,所选草地植被类型在0~60 cm土层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储量和比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FEDG>NGG>SCDG,除氮磷比(N∶P)外,其余土壤指标高低顺序为NS>NGG>FEDG>SCDG,土壤全磷储量在NS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4类植被类型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及NS和NGG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除N∶P外,NGG和NS的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都随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自然灌丛草地比自然草地和人工植被恢复沙地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可作为沙地生态恢复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参考。
    • 殷国梅; 冀超; 刘思博; 杨风兰; 张英; 慕宗杰; 赵逸雯; 马春梅; 陆鹏飞; 张瑾; 刘永录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毛乌素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围封作为对照(Ⅳ),采用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措施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化草地进行修复,通过监测植被群落特征及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标,评价其对生态修复措施的响应。[结果]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处理区的植被群落平均高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Ⅳ);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植被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5个处理区;施肥(Ⅰ)处理区的植物种类最多,共20种;补播(Ⅱ)处理区最少,共10种;喷藻(Ⅲ)、施肥(Ⅰ)和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不同修复措施对于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喷藻或拌藻、施肥等具有养分输入作用的修复措施对短期内修复沙化草地具有显著效果,修复后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植被群落变得相对复杂。
    • 史佳梅; 许冬梅; 刘万龙; 白博文; 郭艳菊; 马晓静
    • 摘要: 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潜在沙化草地(PD)、轻度沙化草地(LD)、中度沙化草地(MD)和重度沙化草地(SD)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库指数在0~40 cm土层的变化,以探讨宁夏干旱风沙区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碳库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沙化导致草地SOC含量、储量及各粒级团聚体SOC含量显著降低,与PD相比,LD,MD和SD均降低40%以上。随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PD的0.46~0.68 g·kg^(^(-1))降至SD的0.34~0.47 g·kg^(-1),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在不同沙化程度草地之间差异不显著。伴随着草地沙化,EOC和MBC占SOC的比例逐渐升高,而碳库管理指数逐渐降低。由此,草地沙化可能会通过改变土壤有机碳活性而影响荒漠草原土壤碳库稳定性及草地生态环境质量。
    • 马丽娟; 牟高峰; 张娜; 王蕾; 李小川; 黄文广
    • 摘要: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获取了2000—2015年宁夏中北部地区4个时期的沙化草地监测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掌握了该区域沙化草地的分布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草地始终是这一区域的主导土地类型,15年间沙化草地面积和占比变化不大,但沙化程度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地向轻度沙化草地转化明显;同时受自然气候因素、人为扰动等影响,局部草地沙化仍在发生发展,草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
    • 黄怡; 赵聪; 杨洋; 刘轲; 牟秋雨; 杨林; 胡进耀
    • 摘要: 川西北沙化草地在围栏禁牧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特征,研究对象为:未修复沙化草地、围栏禁牧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5年、10年的沙化草地,研究其不同围栏禁牧时间沙化草地0~4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的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围栏禁牧时间的增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均极显著提高,其中,增加幅度较大的是0~20 cm土层.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比未修复沙化草地分别增长34.05%、27.89%,均显著高于未修复沙化草地;各土层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其中,0~20 cm土层,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较未修复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减少了23.80%,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较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增加了24.19%;20~40 cm土层,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较未修复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减少了31.49%,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较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增加了1.13%.
    • 古力那尔·阿布都艾尼
    • 摘要: 本次研究选择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作为研究地区,探讨围栏封育给沙化草地植被数量和土壤特性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封年限在8a之下可以提升植物数量特性指标水平,围封年限在19a之上则会使植被数量指标水平下降.围栏封育可以提升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含水量,因此通过合适的围栏封育可以加快植被恢复以及土壤特性改良速度,但是如果围栏封育年限过长会影响到草地生产能力,不利于植被恢复.
    • 章志龙; 杨潭赟; 甘玉伟
    • 摘要: 在玛曲县河曲马场五队退化、沙化草地采用乡土草本植物混合种植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裸露沙丘采用井字条播技术,植被覆盖度达到65%,重度沙化草地和沙丘上采用活草方格技术植被盖度达到65%.沙丘上地上草本层高度达到30cm,重度沙化草地草本层高度达到45cm.重度沙化草地内活草方格技术治理后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5.38%,速效氮增加了10.57%,速效磷增加了21.43%,微生物C,N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沙化草地上采用人工补播技术,有机质、速效氮、磷、全磷均高于对照组.采用的治理方式在试验区不同退化,沙化草地类型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 周启龙
    • 摘要: [目的]调查和分析沙化过程中草地根系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藏西草地沙化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西部典型的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S采样法进行采样,对0-15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根系含量下降,pH值与速效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容重升高,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降低。土壤根系含量与pH值和容重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735;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658,0.590,0.686,0.382。[结论]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根系含量与多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相关关系,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制约。
    • 蔺亚平; 杨成行; 苏家豪; 马清; 包爱科
    • 摘要: 优良抗旱禾草品种的筛选是高寒地区沙化草地快速恢复的重要前提。本试验以高寒地区草地恢复中主推的6种禾草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试验,分析了6种禾草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等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6种禾草的抗旱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抑制了6种禾草的生长,均表现为叶片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除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Qinghai’)在干旱胁迫下SOD活性有所降低外,其余禾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Tongde’)、青牧1号老芒麦(E.sibiricus‘Qingmu No.1’)和同德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Tongde’)在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长势较好。6种禾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和同德老芒麦更适合在高寒地区沙化草地上种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