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期
江户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亚洲史、中国文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3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外国问题研究、日本研究、读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江户时期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项兵、于丹、蔡忠良等。
江户时期
-研究学者
- 项兵
- 于丹
- 蔡忠良
- 杨立影
- 林同威
- 祁晓明
- 任莹
- 刘青梅
- 张晶
- 李均洋
- 李文明
- 李晓鹏
- 杨婧
- 王建源
- 真柳诚
- 胡聪
- 蔡雨
- 陶然
- 高薇
- Blue
- Jacqueline Yiu
- Jansword
- Kiki Feng
- Louis(摄)
- Nicola Lai
- Ron Lam
- 一柄锈剑
- 三三
- 中村春作
- 于君(译)
- 任万杰
- 侯荣川
- 修德健
- 倪葭
- 关松林
- 冯佐哲
- 冯雅
- 冰子言
- 刘兆程
- 刘利
- 刘小珊
- 刘崇进
- 刘建成
- 刘晓峰
- 刘淼
- 刘舜强
- 剑辰
- 加藤久幸
- 史少博
- 吕元明
-
-
吴科亿
-
-
摘要:
1654年7月,隐元隆琦禅师应日本长崎三福寺邀请,乘坐郑成功提供的渡船抵达日本九州岛的长崎港,由此开始了他在日本的弘扬佛法之路。随着隐元禅师东渡日本,“黄檗文化”开始在日本逐步形成,同时也为此时的中日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黄檗文化”对日本本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书法、绘画、医学、音乐等诸多门类。在绘画方面,“黄檗文化”为江户时期的人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黄檗僧为主要作画对象的黄檗顶相画也由此诞生。
-
-
宁泳欣;
尧伊萌;
陈昊武
-
-
摘要:
17世纪至18世纪因欧洲对东亚地区的瓷器有较大进口需求,尤其是对各类釉上彩瓷需求的增加,引起了中日两国瓷器外销的高潮,并通过对外贸易促进了各自国家釉上彩瓷装饰风格的变化。在17世纪内,日本完成了从单纯模仿明代五彩到伊万里彩瓷“和风”的确立;而清三代(康雍乾时期)国内彩瓷装饰也呈现本土与外来纹样相结合的装饰风格。此期间,日本以模仿中国彩瓷开始到逐渐产生自身的日式风格,中国在日本影响下,除了自身的发展外,与邻国日本的装饰元素相结合产生新的流行样式。本文以彩瓷边饰为例,探究该时期两国的装饰审美差异。
-
-
李姗姗;
龚建培
-
-
摘要:
江户时期,平民阶级中出现了反学院派的浮世绘画师,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阶级的享乐追求和审美趣味,浮世绘作为一种描绘现实风物的风俗画应运而生。通过浮世绘资料中服饰纹样的整理发现,江户时期平民阶级的服饰纹样以器具纹样最为丰富,常见题材可归纳为生活场景类、器物摆件类等。通过对搜集的图像资料进行研究,发现纹样流行色彩以茶色和鼠色为主,而器物纹上的快板、棋子等流行因素也论证了从武士阶级到庶民阶级的社会结构变化在促进其服饰设计发展和审美理念上起到的作用。与平民阶层文化相通的当代服饰,如今仍沿袭着器物纹设计规则,并且影响了当代大众文化的流行与审美。
-
-
杨园园;
芦晓博
-
-
摘要:
日本家纹在世界家纹发展历程中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色。从平安时期到镰仓时期,家纹实现了从装饰到家族象征的使用转变,至江户时期,家纹的使用范围基本覆盖了整个日本社会,而江户时期的家纹代表家族、权力的作用却日渐薄弱,大多数家纹只剩下了装饰作用。通过梳理家纹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在概括家纹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对这一转变过程中不曾为学界所关注的家纹的大众性、家纹的阶级反哺现象以及家纹的流行与大众文化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分析。
-
-
高薇;
韦立新
-
-
摘要:
《六谕衍义》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异本阐发并践行了六谕思想,反映了日本有识之士对六谕思想的认同与推崇,以及中、日共通的儒学伦理道德价值观。六谕作为日本江户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被不断复制与流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基层社会家庭道德伦理秩序。
-
-
于丹
-
-
摘要:
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曾写过一个茶艺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很多讲座中都提到过。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贵族,家里有一位茶艺师。这位茶艺师泡茶技艺精湛,贵族一天都离不开他泡的茶。有一天,主人要去京都办事,想带茶艺师一起去。茶艺师说:"京都那么多浪人,乱糟糟的,我又没有武功,遇到危险怎么办?"主人说:"那没关系啦,你找一套武士的服装穿上,就没人敢招惹你了。"于是,茶艺师就穿上武士的服装,还挎了一把长长的佩剑,跟着主人去京都了。到了京都,主人去办事,茶艺师便独自在池塘边散步。刚走了一会儿,迎面就撞见一个浪人。
-
-
林同威
-
-
摘要:
孟子的井田构想作为东亚的一种传统经济思想资源,在日本江户时期儒学研究兴盛与土地矛盾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又被人们重新提起并引发讨论。当时的日本学者们认为井田是一个行仁政、均贫富的土地公有制度。他们一方面非常推崇与之相关的经济理念,另一方面在实际田制改革的计划中又对“复井田”方案进行了否定。这在某种意义上为后来日本开展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改革扫除了思想上的部分障碍。
-
-
-
-
摘要:
木曾谷是一座隐藏在茂密苍翠的林木中的小山村。它位于日本的中部,属于素有“日本小瑞士”之称的长野县;而在300年前的江户时期,这里恰处于江户(如今的东京)与京都之间的要道上,至今木曾谷的街景仍有当年的风貌。与普通的旅行者不同,波兰籍摄影师尤斯蒂娜.兹顿奇克(Justyna Zdunczyk)并不太关注樱花、温泉与富士山这些典型的“日本风物”。她深入崎岖多林的木曾谷,用相机记录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浮世绘中的景物在这幽幽山谷中依旧鲜活。每年秋季,市民们还会身着江户时代的衣装结队游行,生动地展现着往昔的风尚。
-
-
林同威
-
-
摘要: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提出"抑商"思想的代表学者,他提出"武士归农""等级消费"等政策构想的目的之一,是使武士阶级摆脱都市经济的泥潭.然而从武士消费的视野进行重新审视,他在"抑商"政策的实际叙述中,对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仍予以了一定程度上的包容.他提出这种"特殊的抑商"主张,在将传统经济教条进行局部调整的同时,也为后来重商思想的萌芽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空间.
-
-
高雨清
-
-
摘要:
日本江户时代,随着幕府大力提倡儒学,对女子的家庭教育及寺子屋教育广泛采用《女大学宝箱》等女训为习字教材,儒家女性思想借此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阶层.然而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当时日本女性的婚姻及娱乐活动存在偏离乃至违背儒家女性道德要求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儒家女性思想作为"舶来品",其部分内容并不适应当时日本女性较高的历史地位、崇尚尊重人性的民族性格以及多元的思想状况.
-
-
曹悦
- 《“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德川家康所建立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施行文教政策,兴起了书道的革新风潮,出现了唐样与和样两种样式的书法风格.篆书作为唐样书法的一部分,从江户时代才开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唐样书论深受中国书论的影响,自然篆书书论也受到了中国书论的影响.本文就此以江户时代历史记载很少的城户桓为例,从理论方面,对其代表书论《书谭》进行分析,将文章内容逐字逐句在中国文献资料中查找比对,探究其对中国文献的引用情况,借此来考察江户时期对于中国篆书书法理论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