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烷
氯乙烷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53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石油化工、化工管理、化工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氯乙烷的相关文献由1703位作者贡献,包括米歇尔·施特雷贝勒、张龙、周强等。
氯乙烷
-研究学者
- 米歇尔·施特雷贝勒
- 张龙
- 周强
- 张泰铭
- 张海鹏
- 姚李亮
- 徐睿
- 钱文进
- 王荣海
- 钟劲光
- 全文德
- 周浩
- 张善民
- 毕义霞
- 袁向前
- 顾和祥
- 陈刚
- 刘星
- 吕宇
- 多米尼克·巴尔萨尔特
- 张建平
- 沈洪超
- 袁茂全
- 陈明
- 卢爱平
- 印小锋
- 杨勇
- 梁红钰
- 胡妹华
- 葛乃鹏
- 钱怀国
- 马文锐
- 贾远超
- 刘伟
- 刘建路
- 吕国永
- 吴刚
- 吴彩金
- 周伟
- 周杰武
- 孙立冬
- 李东
- 李刚
- 杜卫刚
- 杨东
- 聂君
- 胡锦
- 迟庆峰
- 钱运华
- 陈斌武
-
-
朱静;
吴珺;
戴冬艳
-
-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西替利嗪中氯甲烷与氯乙烷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为DB-624(30 m×0.32 mm×1.8μm)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200°C,检测器温度250°C,程序升温。顶空瓶温度为80°C,平衡时间为30 min。结果:氯甲烷与氯乙烷分离度良好,氯甲烷在0.5026~50.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浓度为0.1517μg/mL,氯乙烷在0.5052~50.5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浓度为0.1072μg/mL。结论:本法可准确快速有效地测定盐酸西替利嗪中氯甲烷与氯乙烷。
-
-
白青山;
田朋鑫
-
-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头孢泊肟酯原料药中的基因毒性杂质氯甲烷和氯乙烷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采用MEGA-624MS色谱柱(60 m×0.25 mm,1.4μm),以电子轰击电离源为离子源,采集模式为选择离子监测(SIM).结果 氯甲烷在0.2525~1.263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定量限为0.04040 ng·mL-1,检出限为0.01616 ng·mL-1;氯乙烷在0.6451~3.226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定量限为0.1032 ng·mL-1,检出限为0.04129 ng·mL-1.氯甲烷和氯乙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8%、100.6%.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头孢泊肟酯中的氯甲烷和氯乙烷,能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
白青山;
田朋鑫
-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头孢泊肟酯原料药中的基因毒性杂质氯甲烷和氯乙烷进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MEGA-624MS色谱柱(60 m×0.25 mm,1.4μm),以电子轰击电离源为离子源,采集模式为选择离子监测(SIM)。结果氯甲烷在0.2525~1.263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定量限为0.04040 ng·mL^(-1),检出限为0.01616 ng·mL^(-1);氯乙烷在0.6451~3.226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定量限为0.1032 ng·mL^(-1),检出限为0.04129 ng·mL^(-1)。氯甲烷和氯乙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8%、100.6%。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头孢泊肟酯中的氯甲烷和氯乙烷,能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
张玉青;
王子民;
陆成鑫
-
-
摘要:
以含二氧化硫盐酸和乙醇为原料,氯化锌为催化剂,采用反应精馏的方法制备氯乙烷.通过对氯化氢与乙醇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催化剂重复次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用含二氧化硫盐酸和乙醇制备氯乙烷的合适条件:氯化氢与乙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温度为130°C、反应时间为100 min、催化剂用量110 g,氯乙烷的产率达91.2%,纯度在99.6%以上,催化剂重复5次,氯乙烷的产率仍然在90%以上.此法大大提高了含硫盐酸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
-
-
代武军
-
-
摘要:
高选择性银催化剂在环氧乙烷/乙二醇工业装置的开车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使催化剂发挥出较高的综合性能,即所谓的驯化期.对催化剂进行有效“驯化”,对于整个装置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乙烷和氯乙烷对高选择性银催化剂的驯化过程,发现乙烷可以快速提高银催化剂的初期选择性.待选择性达到预期值后,适当降低乙烷浓度,提高抑制剂-二氯乙烷浓度,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
-
-
侯秀华;
魏昕;
李宇;
张建华
-
-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主要成分为异丁烷、氯乙烷和正己烷的废气中实际有机碳浓度与总烃浓度的相互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含碳量在6.33~633 mg/m3的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低浓度和高浓度回收率为106.3%和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1.36%.测定结果表明:废气中总烃浓度和实际的有机碳浓度并不一致,两者关系和废气中有机气体的种类有关,例如含有异丁烷、氯乙烷和正己烷的废气,其实际有机碳浓度高于总烃(以碳计)的浓度.
-
-
陆皝明;
阮静波;
郑鑫梁;
陈庆林
-
-
摘要:
以间氨基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在甲苯溶液中,先与2-氯乙基甲醚反应,再用氯乙烷烷基化合成N-甲氧基乙基-N-乙基间乙酰氨基苯胺.同时还考察了酸结合剂种类、用量、氯乙基甲醚和氯乙烷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收率及纯度的影响.
-
-
黄忠明;
苏令;
金亮;
章留留
-
-
摘要:
盐酸多西环素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盐酸多西环素中检测到有氯乙烷残留,因此我们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跟踪分析,既分析每个原料中氯乙烷的含量,又分析反应过程中氯乙烷的产生量,并得到如下结论:1、盐酸多西环素生产所用的盐酸乙醇中会带入氯乙烷至成品中;2、盐酸多西环素生产过程中溶解温度、保温温度过高和烘干温度过高都会产生氯乙烷.
-
-
-
-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0.28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以1,2‑二氯‑1,1‑二氟乙烷与氟化氢为原料,气相催化法一步制备2‑氯‑1,1,1‑三氟乙烷,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高,副产原料利用率高,对设备无腐蚀,安全环保。制备的气相氟化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适合用于氟氯取代气相氟化反应,尤其适合用于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等制冷剂的制备。反应一步完成,工艺简单、便于控制、重复性好,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入。可连续性投料,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联产。
-
-
-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1.15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产制备1,1,2‑三氟三氯乙烷和1,1,1‑三氟二氯乙烷的方法,包括如下制备过程:在反应高压釜中,先投入反应原料氢氟酸、六氯乙烷及四氯乙烯进行反应,原料氢氟酸、六氯乙烷及四氯乙烯的摩尔比为(10~40)∶(0.8~2.5)∶(1.2~3.6),然后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催化剂为金属氟化物或金属氯化物,金属氟化物包括AlF3、SbF3、SbF5、ZnF2,金属氯化物包括SbCl5,反应温度控制在30~250°C,反应时间控制在2~12h,反应压力控制在0.3~3.0Mpa,待反应结束后通过水洗、碱洗、精馏提纯,最终得到产物1,1,2‑三氟三氯乙烷和1,1,1‑三氟二氯乙烷。本合成方法原料来源丰富、比较廉价、反应收率高、反应进料容易、生成的产物容易分离提出,可以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
-
-
-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7.08.25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2‑二氯乙烷裂解用催化剂,包含一载体及负载于该载体上的第一金属氯化物,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氯化物是选自于氯化钙、氯化铯或其组合。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催化1,2‑二氯乙烷裂解的方法,包含使1,2‑二氯乙烷气体在与一如上所述的1,2‑二氯乙烷裂解用催化剂接触下进行裂解反应,以生成氯乙烯及氯化氢。利用该催化剂能在较温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裂解反应,且该方法具有高转化率及高选择性,可降低氯乙烯的生产成本。
-
-
-
-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3-0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的方法,以1,2‑二氯‑1,1‑二氟乙烷与氟化氢为原料,气相催化法一步制备2‑氯‑1,1,1‑三氟乙烷,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高,副产原料利用率高,对设备无腐蚀,安全环保。制备的气相氟化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适合用于氟氯取代气相氟化反应,尤其适合用于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三氟一氯乙烷等制冷剂的制备。反应一步完成,工艺简单、便于控制、重复性好,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入。可连续性投料,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联产。
-
-
-
-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2-1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二氟一氯乙烷的方法,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以1,1‑二氯‑2,2‑二氟乙烷(HCFC‑132a)、1,2‑二氯‑1,1‑二氟乙烷(HCFC‑132b)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的二氟二氯乙烷为原料,添加无水醇溶液、碱性氢氧化合物,加入一定季铵盐助催化剂,置于50~300°C的反应釜中反应2~24h,生成1,1‑二氟‑1‑氯乙烷。本发明的二氟二氯乙烷合成二氟一氯乙烷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二氟一氯乙烷生产工艺中产生的高沸物二氟二氯乙烷重新合成二氟一氯乙烷的工艺方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氟二氯乙烷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解决了其对环境的污染。产品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高,反应一步完成,工艺简单,转化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