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敏特性
气敏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258489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功能材料、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十九届SO2、NOX、PM2.5、Hg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气敏特性的相关文献由950位作者贡献,包括全宝富、沈岩柏、王兢等。
气敏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8489篇
占比:99.87%
总计:258834篇
气敏特性
-研究学者
- 全宝富
- 沈岩柏
- 王兢
- 韩根亮
- 卢革宇
- 李健
- 李建平
- 牛新书
- 龚恒翔
- 孟丹
- 徐甲强
- 杜海英
- 魏德洲
- 何秀丽
- 刘国汉
- 司建朋
- 吴谊群
- 孙炎辉
- 左霞
- 周睿颖
- 孙以材
- 张阳
- 王冰
- 祁昌禹
- 蒋登高
- 詹自力
- 谢英男
- 赵嘉
- 陈小通
- 陈栋梁
- 霍丽华
- 马宏伟
- 高晓光
- Lu Geyu
- 刘艳丽
- 孙鹏
- 巩晓辉
- 张正勇
- 张红芹
- 张耀华
- 彭军
- 徐苓娜
- 李工农
- 游宇
- 王悦
- 胡明
- 蒋亚东
- 蒋亚春
- 陈丽华
- 于灵敏
-
-
朱东霞;
李君;
刘帅伟;
李廷鱼
-
-
摘要:
利用液相超声法制备了硫化钨(WS_(2))量子点,并将其负载于中空微管状氧化铟(In_(2)O_(3))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材料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S_(2)量子点负载于In_(2)O_(3)表面。同时,制备出纯In_(2)O_(3)、WS_(2)量子点修饰In_(2)O_(3)(WS_(2)@In_(2)O_(3))两种气体传感器,在室温下研究了其对NO_(2)的气敏性能。气敏特性实验表明:WS_(2)量子点的修饰能够显著提升In_(2)O_(3)对NO_(2)的气敏性能,当检测NO_(2)体积分数为50×10^(-6)时,摩尔分数为3%WS_(2)@In_(2)O_(3)在室温下的响应高达722.30,是相同条件下In_(2)O_(3)(195.72)的7.39倍;同时,WS_(2)量子点的修饰大幅度缩短了In_(2)O_(3)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此外,所制备的传感器在选择性、重复性、长期稳定性方面皆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
-
孟丹;
游宇;
乔桐桐;
巩晓辉;
伞晓广;
李旭蕃;
高博文
-
-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V_(2)O_(5)花状结构材料,并通过XRD和SEM对样品进行相应的物相分析表征。结果显示:柠檬酸的用量对样品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当柠檬酸与偏钒酸铵的用量配比为1.5∶1时,可以制备形貌良好的花状结构,其形貌是由大小、形状相似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的,直径为1~3μm。将制备好的V_(2)O_(5)花状结构材料制作成旁热式气敏元件,然后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气敏元件对三甲胺气体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V_(2)O_(5)花状结构对三甲胺有良好的气敏响应特性,并且样品具有响应恢复时间短、选择性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展现了V_(2)O_(5)在三甲胺气体检测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
-
韦启铭;
孙丽霞;
朱琳娜;
苑雪玲;
廖丹葵;
孙建华
-
-
摘要:
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气敏材料具备响应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开发。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具有丰富气体吸附位点的网状结构材料,增强材料的气体敏感特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四水合乙酸镍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网状纤维结构的p型半导体氧化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积测试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和比表面等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测定,考察煅烧温度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C时获得的氧化镍组装成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为250°C时,该元件对50mg/L丙酮气体表现出快速响应特性(响应时间为5s)、良好选择性和稳定性。
-
-
孙舒;
孙丽霞;
文晓慧;
张郝为;
廖丹葵;
孙建华
-
-
摘要:
四氧化三钴(Co3O4)是一种p型半导体,可作为气体传感材料.非金属硼(B)具有吸电子特性,将其与p型半导体气敏材料进行掺杂,可增加材料的空穴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气敏性能.本文以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硼酸(H3BO3)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低温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掺杂Co3O4海胆状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掺杂B前后的Co3O4进行结构表征,探究B掺杂对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掺杂对Co3O4材料的气敏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当掺杂摩尔比为Co:B=8:1时,B-Co3O4对1×105μg/L乙醇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80°C,灵敏度响应达到26.8,是相同条件下纯Co3O4的4.4倍.B-Co3O4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气敏材料.
-
-
赵治华;
张帅文
-
-
摘要:
二氧化锡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寿命长、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以二水二氯化锡,六水硝酸铕等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锡纳米管并用多种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样品制成气敏元件,在不同测试条件下考察材料对不同气体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Eu3+的掺杂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锡纳米管对丙酮气体的敏感能力,并且在紫外灯照射下,观察到了铕离子的发光特性.
-
-
司建朋;
孟丹;
赵嘉;
游宇;
陆一鸣;
巩晓辉
-
-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o_(3)O_(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以Co(NO_(3))2·6H_(2)O为钴源,引入氢氧化钠、乙二醇溶液为辅助溶剂,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以调节其材料的内部结构,探索Co_(3)O_(4)三维花状球形结构生长的最佳条件.对制得的Co_(3)O_(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进行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优化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氨水用量为12 mL时,得到均匀分散的花状结构.将Co_(3)O_(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制成气敏元件,考察其对正丁醇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由纳米片组装的Co_(3)O_(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对正丁醇的灵敏度、选择性、响应-恢复特性均有显著提高,展现了其在正丁醇气体实时在线检测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
-
司建朋;
孟丹;
赵嘉;
游宇;
陆一鸣;
巩晓辉
-
-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以Co(NO3)2·6H2 O为钴源,引入氢氧化钠、乙二醇溶液为辅助溶剂,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以调节其材料的内部结构,探索Co3O4三维花状球形结构生长的最佳条件.对制得的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进行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优化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氨水用量为12 mL时,得到均匀分散的花状结构.将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制成气敏元件,考察其对正丁醇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由纳米片组装的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对正丁醇的灵敏度、选择性、响应-恢复特性均有显著提高,展现了其在正丁醇气体实时在线检测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
-
王金龙;
付翀;
李清馨;
惠世昌;
张英豪;
叶伟;
高浩森
-
-
摘要:
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响应迅速的SnO2气敏材料,以SnCl2·2H2O、SnCl4·5H2O为锡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高分子基体,利用工艺简单可控的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具有一定长径比的一维SnO2纳米纤维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探究PVP分子量及不同锡源对SnO2纳米纤维形貌性能的影响,并对SnO2纳米纤维进行比表面积和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原丝经煅烧后高分子基体及溶剂去除干净,成功获得纯净四方相金红石型SnO2纳米纤维,且均呈现出比表面积较大、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性.当选用PVP-K30为高分子基体,以SnCl4·5H2 O为锡源时,制取的SnO2纳米纤维直径均匀、纤维分明、取向性好且具有更优良的气敏特性.
-
-
游宇;
司建朋;
陆一鸣;
巩晓辉;
孟丹
-
-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uO花状微球,并通过XRD和SEM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对产物形貌有较大影响,当PEG的用量为0.8 mg可制得形貌良好的花状微球,其由形状、大小相似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直径为2~7μm.将制得的CuO花状微球构筑旁热式气敏元件,并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气敏元件对乙醇气体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CuO花状微球对乙醇有良好的气敏响应特性,且响应恢复时间短、检测下限低、选择性好,在乙醇气体检测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
李良书;
万康鸿;
王琼苑;
杨爱军;
袁欢;
王小华;
荣命哲
-
-
摘要:
在放电、过热故障影响下,电气绝缘介质(SF6、绝缘油)会分解出一系列特征气体。通过气体组分分析,可以评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文中基于水热法合成了层状二硫化钼(MoS_(2))并组装气体传感器,分析了对于硫化氢(H_(2)S)、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乙炔(C_(2)H_(2))和氢气(H_(2))6种绝缘介质特征分解气体的敏感特性。相比较于3种商用传感器严重的交叉敏感现象,MoS_(2)传感器对H_(2)S表现出特异选择性。对于绝缘油分解气体(CO、C_(2)H_(2)、H_(2)、CH4),MoS_(2)传感器仅对CO具备敏感特性。MoS_(2)传感器检测H_(2)S和CO重复性表现优异,在5次循环测试中,响应值波动范围分别不超过6.43%和5.95%。体积分数实验结果也表明,在H_(2)S和CO体积分数小于50μL/L时,MoS_(2)传感器的线性度(9.26%、0.62%)表现良好。此外,传感器对H_(2)S和CO混合气体表现出协同吸附作用,且随着混合气体中H_(2)S体积分数增加(10、30、50μL/L),响应值波动受CO体积分数影响越小(6.74%、4.94%、3.47%)。因此,MoS_(2)传感器在绝缘介质特征分解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Feng Changhao;
冯昌浩;
Wang Chen;
王琛;
Sun Yanfeng;
孙彦峰;
Lu Geyu;
卢革宇
- 《第十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提供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W掺杂NiO氧化物半导体敏感材料的二甲苯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在室内环境中检测二甲苯蒸汽方面的应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了4种不同掺杂摩尔比(0%,1%,2%和4%)的W6+掺杂NiO一维纳米管,并将此种纳米材料制作成气体传感器.通过气敏特性测试,对比4种W6+掺杂NiO纳米管制作的传感器对200ppm二甲苯的灵敏度可知,基于掺杂浓度为2mo1%的纳米管制作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最好,它的灵敏度是不掺杂(0%)NiO纳米管的3.3倍.本文提供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W6+掺杂NiO纳米管二甲苯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在室内环境气体方面的应用.通过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可以降低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促进此种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实用化.
-
-
Li Jiangyang;
刘江洋;
Yang Qiuyue;
杨秋月;
Sun Peng;
孙鹏;
Lu Geyu;
卢革宇
- 《第十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SnO2和ZnO作为两种种重要的n型半导体氧化物传感材料,基于其制成的敏感元件由于具有好的气敏特性的以及稳定性从而被广泛的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构筑ZnO/SnO2异质结构可以改善单一半导体氧化物传感器所存在的灵敏度不突出,检测下限较高等问题.因此,在本文中采用水热法制备ZnO/SnO2异质结构复合传感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所合成的ZnO/SnO2异质结构复合传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基于ZnO/SnO2异质结构复合传感材料,单一组分ZnO和SnO2的气敏元件分别进行气敏特性的测试.相较于ZnO和SnO2,ZnO/SnO2复合材料对乙醇的灵敏度有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对乙醇气体有较低的检测下限,甚至可以对ppb量级的乙醇气体进行检测.
-
-
-
Sun Peng;
孙鹏;
刘畅;
Liu Chang;
Yang Xueli;
杨学莉;
Liu Jiangyang;
刘江洋;
Dai Mingjun;
代明军;
Wang Tianshuang;
王天双;
王博群;
Wang Boqun;
LuGeyu;
卢革宇
- 《第十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气体传感器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发出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下限,良好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的传感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际应用意义.基于此,文中简单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半导体氧化物分等级异质结构敏感材料的制备和气敏特性研究。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选择性和降低检测检测下限为目标,通过结构增感和改性增感的方式,构筑了不同形貌的分等级半导体氧化物异质结构复合氧化物.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异质结构氧化物复合材料较单一氧化物表现出了更为优异的气敏特性(如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度等),这主要可归因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及基本构成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
-
-
Zhao kang;
赵康;
Xie guang-zhong;
谢光忠;
Zhu Guo-tao;
朱国涛;
Su yuan-jie;
苏元捷;
Zhang qiu-ping;
张秋平
- 《第十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叙述了一种室温下基于石墨烯-氧化锌(RGO-ZnO)纳米棒复合薄膜的气体敏感传感器.首先,利用水热法在金电极(IDEs)上生成了取向生长的一维ZnO纳米棒阵列,然后在ZnO纳米薄膜上喷涂一层多孔的石墨烯薄膜.为了了解ZnO纳米棒阵列对气敏特性的影响,制备了在金电极上喷涂的单层石墨烯薄膜,和复合的薄膜进行比较.使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干净的IDEs上生长了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纳米阵列,水热反应的时间从1.5小时增加到4.5小时,纳米棒的长度随之增加.纳米棒阵列喷涂石墨烯之后,观察到ZnO对石墨烯薄膜起了支撑作用.将制备的器件在室温下测试对NH3和NO2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和单层石墨烯薄膜相比,基于复合薄膜的传感器对NH3和NO2表现出了较好的气敏特性.更长的水热生长时间加长了纳米棒的长度,有助于为石墨烯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突破了薄膜厚度对气体传感器的限制,从而增强气体敏感特性.这为优化气体传感器的敏感度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
-
-
LI Yang;
李扬;
ZHAO Huijie;
赵慧杰;
BAN Huitao;
班会涛;
YANG Mujie;
杨慕杰
- 《第十六届中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以SnO2、ZnO和Fe2O3等为代表的无机半导体气敏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较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类传感器通常需要在高温下工作,能耗高,难以制备便携式器件,而且工作寿命受到影响.将其与导电高分子气敏材料复合,并使之结构纳米化,可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同时利用纳米材料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纳米效应,实现对气体的室温快速、灵敏响应,这也成为当今气敏材料和气体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静电纺丝结合水热法,原位制备了氧化铁纳米片,并与水分散聚苯胺(PANI)复合,构建了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对于低浓度氨气的室温气敏响应特性.
-
-